第四六五章 第一階段的目標
在中亞地區廝殺許久的各方勢力對突然衝過來的中國國防軍沒有絲毫的準備,大量地區武裝和部落很快就被徹底的擊垮。
中亞集團軍進入中亞後立刻開始向阿姆河移動,他們接受的命令十分明確,要在阿姆河北岸展示足夠的武力,迫使英國人做出謹慎的判斷,放棄任何的軍事冒險。
其他的陸軍部隊也在中亞集團軍發起進攻之後開始了進攻,
負責費爾幹納盆地的中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般的在一個星期之內便衝入費爾幹納盆地,斯科別列夫市此時已經發生了革命建立了蘇俄政府,但在中國軍隊的火炮下,他們的抵抗很快就被瓦解。
拒絕投降的蘇俄部隊被航空炸彈掩埋在了瓦礫之中,隨後這個俄國人當做費爾干納地區軍事和行政中心的城市被中國軍隊徹底控制。
而除了南線的部隊外,西北軍區的中國陸軍部隊也開始了進攻,雖然他們負責的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地區目前並不是重點進攻兵力並不對,但是他們的實力還是遠超俄軍。
巴爾喀什湖西面的巴爾喀什第一時間被突破,駐守此地的俄國部隊一槍未發宣佈投降,而巴爾喀什湖也從中俄兩國分界線變成了中國的內湖,
隨後中國軍隊在越過巴爾喀什湖後朝卡拉幹達狂奔,但是巴爾喀什沒有鐵路,這讓進攻的中國陸軍部隊倍感煩躁,但是他們也只能忍耐當地惡劣的交通狀況。
與南線的中亞集團軍一樣,北線的中國軍隊後面也跟着大隊的建築人馬,按照陸軍部的要求中國鐵道工程兵和軍事工程兵要集中力量在中亞的重要城市和區域修建永久國防工事以及鐵路。
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在中亞留守太多的軍隊,這裏距離中國的核心區太遠,交通也十分落後,根本不可能將大量軍隊部署在這裏,
此外當地民族情況複雜,隨時可能因爲外國勢力的行動而發生暴動,危害中國對該地區的統治,所以未來駐守在中亞的軍隊要倚靠這些堅固的國防工事和建築物來抵擋未來可能的攻擊,至少要爭取到國內調動軍隊支援他們的時間。
根據陸軍部的要求,中亞南北兩個方向的進攻部隊在第一期進攻作戰中的終點分別是布哈拉以及卡拉幹達。
但其實陸軍部還是希望南線的中亞集團軍能夠打到希瓦,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佔領希瓦,中國距離裏海就更近了,
但軍隊的補給是個大問題,此外,英國人越來越積極的行動,讓中國陸軍不能只顧着西進。
英國人的行動確實牽扯了中國的注意力,但是中國的進攻速度依然令他們喫驚,英國在中亞當地的情報部門報告稱:
“中國陸軍部隊幾乎只管行軍,如果某一地區的抵抗力量較強,那麼作爲突擊先鋒的騎兵和裝甲部隊就會選擇繞過這裏,將這裏交給後面的步兵來處理。
而跟在作戰部隊後面的則是工程兵,他們抵達一地後馬上開始修建野戰飛機場以及各種的防禦設施,很明顯,中國人的目標是長期佔領中亞河中區域。”
中國行動開始僅僅半個月,整個中亞最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就幾乎整個落在了中國手中,河中地區也有一塊被中國軍隊佔領,當地明面上左右的反抗力量都被清除。
隨後大量的中國武裝移民立刻越過原有的國境線進入大量進入原屬俄國的費爾幹納盆地區域,當地的俄國人哀嘆費爾幹納盆地即將成爲“上帝應許中國人的土地了”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政府在費爾幹納盆地被控制後,這裏立即出現了新的政府機構,至於那個所謂的浩罕國,僅僅佔據了西邊的一小塊地。
這是一次回報異常豐厚的武裝遊行,也讓英國人更加急躁,在歐戰正酣的時刻,英國外交部都不忘發出聲明,要求中國尊重中亞各民族的利益,保護當地民族的傳統。
在中亞和俄國人鬥了許多年的英國人當然明白費爾幹納盆地的意義,拋開這裏發達的畜牧業和農業不談,單單是1904年發現的油田就足夠讓中國喫的滿嘴流油了。
更可怕的是,中國依靠豐富的資源在這裏建設起一套工業系統並引入大量的移民後,費爾幹納盆地將成爲中國西進的最大前進基地。
未來中國一旦決定繼續吞食中亞地區,這裏將爲中國軍隊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讓中國軍隊的後勤線大大的縮短。
唯一讓英國人感到略微安心的是,中國地面部隊始終沒有越過阿姆河,航空部隊也僅僅只是在阿姆河以南地區進行偵查任務,
英國政府認爲,中國之所以在佔據絕對優勢時沒有越過阿姆河是顧忌他們,所以他們決定立即與中國政府就中亞問題展開磋商。
英國人想要用外交手段給中國的中亞擴張套上籠子,避免中國吞食太多的利益,這一次英國人的決心很大,他們和俄國人在中亞較量了那麼多年就是爲了攔住俄國人,不讓他們窺視南方。
對英國人來說,中國和俄國一樣都是對英國不利的潛在威脅,這樣的潛在威脅必須要消滅,英國人可不敢賭中國對印度的野心。
不過中國政府現在可沒心思和英國人談,在第一期的作戰目標達成之前,中國是不會停下進攻的腳步。
但是和英國談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須要加快進攻的速度,達成所有的戰略目標然後再跟英國人討價還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