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六章 亞約變化
在防長會議第一天,亞約祕書長俄巴魯耶夫斯基舉行了在線記者招待會,明確向記者們表示各國防長們剛剛開會討論了威懾和防禦問題。
亞約決心保持在東亞所有領域的領先優勢,包括陸地、海洋和天空,並且着重談到了蘇俄威脅。
俄魯巴耶夫斯基強調目前亞約遭受的挑戰是嚴峻的,而且規模和複雜性都在不斷擴大,各盟國已經同意採取更全面的軍事措施來應對,而這更全面的軍事措施主要指的是擴軍。
亞約各國都將獲得新的飛機和裝甲車輛,包括中國軍隊大量裝備的現役中型坦克以及新式戰鬥機,
而下一代的飛機,坦克以及艦艇平臺,盟國也正在加大投資,與此同時,亞約盟國仍然充分致力於軍備控制和裁軍,盟國非常重視延長明年到期的海軍軍備限制條約。
而在防長會議結束後,亞約又表示考慮到蘇俄部署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武裝部隊已經遠遠超過了其防禦標準以及蘇俄多年持續不斷的滲透,
此外亞約要在中國外東北區域舉行一場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主要是檢驗各盟國之間的配合以及應對敵人入侵的反應能力,這次聯合演習總計將有3萬名盟軍士兵參加,主要的演練科目是防止入侵以及聯合搜救。
而亞約也決定答應沙俄政府的請求,將駐派沙俄的盟軍兵力恢復到1.2萬人,同時中國增加了中亞駐軍,中國陸軍在中亞鐵路修通後,就在中亞地區保證了十五萬人的精銳野戰軍,中國僅有的5個裝甲師中有2個都部署在中亞。
面對亞約全新的部署,沙俄政府表示這將極大的保證沙俄的國防安全。
對此蘇俄外交部向亞約表示抗議,認爲這是對蘇俄的扼殺手段,要求亞約立即將部署在沙俄境內的外國軍隊撤離,同時表示中國在中亞部署大軍嚴重損害了兩國的正常外交關係。
而英國卻對亞約的行動表示了隱晦的支持,英國外交部面對記者時含糊的表示他們認爲亞約在沙俄境內部署部隊是有利於地區穩定的,但同時他們也表示理解蘇俄的擔憂。
此次亞約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蘇俄,中國總參謀部公開宣稱蘇俄是世界和平的威脅,亞約要盡一切努力保證東亞和中亞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而世界各國中對這一次防長會議反應最大的是英國和蘇俄,蘇俄不用多說亞約已經將他們當做了最大的潛在敵人。
而英國則是有些欣喜,他們突然發現自己針對蘇俄的計劃可能多了一個幫手,英國對德國擴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利用德國針對蘇俄。
但是德國問題還是太過敏感,法國這個歐陸最強大的國家是英國在利用德國時繞不過去的坎兒,而且德國距離英國太近,英國在放縱德國時,內部也總共有一批人以本土安全爲由搗亂。
如果中國也與蘇俄關係破裂甚至發生戰爭對英國來說極爲有利,首先就是在東南亞壓得英國喘不過氣的亞約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北面,英國能夠得到一個實力相對平衡的東南亞,保證東南亞維持現狀。
此外,亞約和蘇俄這兩個英國的眼中釘會互相消耗,不管結果如何,他們一定會被戰爭所拖累,這符合英國政府的利益。
不過這兩方都不是英國能夠控制的,所以他們目前也只能是通過在兩方耳邊吹風的方式加速亞約和蘇俄的關係惡化。
但是英國還是對亞約有所提防,畢竟亞約已經宣佈要擴軍了,雖然亞約着重強調了蘇俄威脅問題,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亞約對東南亞沒心思,在中國帶着亞約和蘇俄打起來前英國是不能放鬆警惕的。
而且英國一直非常關心的亞約海軍艦隊問題並沒有透露,亞約下一步的海軍發展方案他們仍然不清楚。
從1930年的倫敦海軍會議上的表現來看,中國實際上是非常抗拒這次裁軍會議的,這次裁軍會議要求限制了輔助艦的總噸位,
這樣一來,中國就不能無底線擴充盟國和自己的輔助艦艇,但是在中國的強烈反對下,英美不得不做出妥協主要對巡洋艦噸位加以限制。
各國以33萬噸爲頂點,隨後按照華盛頓條約的主力艦比例來建造巡洋艦,至於潛艇問題中國又一次和法國進行合作堅決不會妥協,
中國參加會議的代表在私下裏說英國提出的那個潛艇噸位不得超過2000噸的提議完全不可接受,就算被強制通過,他也只會拿這個提議擦屁股。
中法兩國都不接受,並且威脅要退出會議,最終潛艇被完全排除在外,只對巡洋艦做出規定,同時各國也保證不再對現有軍艦進行航空改造。
最後一點中國和意大利表示反對,因爲此時意大利正和中國在航空巡洋艦上進行合作,意大利想將這種全能的軍艦部署在非洲殖民地。
而中國則是宣佈要將自己的巡洋艦隊全部航空化,爲了讓中國放棄這個瘋狂的計劃,英國與中國進行了談判,最終英國答應中國開建兩艘2.5萬噸的航母換取中國不在對現有戰艦進行航空化改造,此外作爲交換驅逐艦也被重新進行了限制。
同時在這次會議中,美約和亞約國家也被首次放在臺面上,這些國家的海軍也被明確了噸位限制。
而在會議結束後,亞約各國立刻開始進行不同程度的擴軍,而中國新的海軍方案仍然沒有公佈,英國不相信中國會沒有什麼“正常”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