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試探底線
對婆羅洲問題顧維鈞表示這是荷蘭內政與中國無關,中國的要求是荷蘭必須保障在婆羅洲的中國公民人生和財產安全,儘快平息當地的暴動,
至於英國大使所擔心的中國是否會介入當地局勢,顧維鈞只是表示中國相信荷蘭當局對婆羅洲的控制力,也相信他們能全力保證當地中國公民的安全。
顧維鈞沒說如果荷蘭人保證不了會怎麼樣,但是英國大使清楚後果,中國在1911年就已經演示過一次了。
英國大使也沒有在與顧維鈞談論當地游擊隊的問題,這個話題之前已經談論過很多次了,但每一次中國外交部都矢口否認與其有聯繫,這一次提出來也只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在從外交部返回後,英國駐華大使立刻向國內發電,中國無意做出主動姿態解決南洋問題,英國必須要做好萬全準備。
中國政府也確實沒有任何的打算與英荷兩國就南洋問題進行有誠意的對話,因爲英國並沒有就南洋問題表現出任何堅決的態度,
如果英國政府授權,那麼英國駐華大使這次來肯定不會像以前一樣以一種商量的口吻來與中國探討南洋問題,
事實上,在王啓文重回總統府後,英國駐華大使在婆羅洲問題上就沒有任何強硬的表態,他們一直再用商量的口吻與中國談判,並且暗示只要中國能夠停止資助當地的武裝分子,他們會幫助中國讓荷蘭對某些阻礙當地華商發展的殖民地法律條令進行修改。
而他們態度最堅決的一次還是爲了換回一名在中國被捕的英國情報人員,最終英國人用兩名在婆羅洲被捕的中國軍情局幹員換回了那名情報人員。
如果英國大使有強硬表態,甚至在婆羅洲附近進行軍演,那麼中國政府至少會與英國人進行一次談判,中國政府在碰到英國的底線前是絕對不會停止資助婆羅洲的“有活力團體”
這是必要的試探,雖然中國外交部門明白,現在英國政府正在歐洲搞“綏靖主義”,對德國的控制在慢慢放鬆,
但是英國政府在遠東政策上的立場卻是相當的不確定,必須要試探出英國政府在遠東地區的態度。
而眼下英國的態度讓中國政府確信綏靖主義在英國蔓延的很迅速,英國政府很可能會滿足中國在遠東的一些需求,而這樣的態度也讓中國的行動可以更加的從容,
總參謀部曾經設想過一個對中國很不利的情況,那就是英國底線設置的很高,或者英國因爲婆羅洲直接與中國翻臉,從本土和地中海調集更多的兵力來到南洋。
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的備戰就必須加速,趕在英國援軍抵達前發動戰爭,搶先消滅英國在南洋的軍事基地,避免英國援軍依託這些基地堅守南洋。
不過英國現在的表現證明,婆羅洲並不是英國的底線,他們也不會因爲婆羅洲而直接站在前臺與中國對抗,中國還有時間積累實力。
但即便英國沒有那麼強硬,中國在南洋的行動目前也僅限於婆羅洲不會更進一步,事實上,中國從一開始並沒對海峽殖民地和印度進行太多的反殖民支持,
這是因爲雖然中國奪取英國在東南亞的勢力範圍最後肯定要仰仗武力,但是王啓文卻非常希望德國先打響對英國戰爭的第一槍,逼迫英國將注意力集中在歐洲,減輕中國的壓力。
但是德國政府也是這麼想的,那支德國海軍代表團在華談判期間的種種表現已經表現出他們迫切的希望中國能夠“維護亞洲的利益”
希特勒肯定了解遠東的情況,並且在暗中操希望中國充當火中取栗的角色,對於希特勒來說這是讓他利益最大化的唯一方式。
王啓文希望利用德國,而不是被德國利用,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利益永遠是第一目標,在這一希望還存在前,中國不會主動挑起戰爭。
王啓文的意見,總參謀部大部分人也贊成,但是總參謀部內部還是存在一些分歧,總參謀長藍天蔚認爲等待歐洲局勢發生改變後在行動對中國最有利。
這主要是藍天蔚不願在南洋投入太多的精力,眼下蘇俄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隨着蘇俄工業化的推進以及國力的上升,藍天蔚主張要優先關注蘇俄。
他擔心一旦中國往南洋投入太多精力,蘇俄很有可能會利用中國軍力空虛的機會入侵中亞或者沙俄。
藍天蔚的擔心實際上是有道理的,英國不管怎麼說還是世界霸主,一旦對英戰爭演變成長期戰爭或者中國乾脆陷在南洋的爛泥坑裏,蘇俄肯定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他們叫囂消滅沙俄叛徒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恢復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的渴望也不是什麼祕密。
但是蔣方震卻認爲指望德國率先對英法復仇這基本不可能實現,他主張利用英國經濟蕭條的大好時機一舉吞下英國在東南亞的幾塊殖民地,馬來亞、緬甸都是蔣方震看中的獵物,
蔣方震認爲正式由於蘇俄的威脅,他們纔要在準備好之後立刻動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馬來亞等地佔領。
隨後亞約海軍力量立刻依託蘇門答臘島對斯里蘭卡等地進行轟炸,並攻佔這些區域奪取印度洋制海權,在印度洋上將英國增援的艦隊給徹底消滅。
而凌厲的攻勢將會讓德國增長信心,中國可以以最快速度結束中英戰爭,將注意力重回調回北方。
也正是這種內部分歧,使王啓文決定在總參謀部統一意見之前,他還是要等着試探出英國政府的遠東政策底線,同時試探美國的立場。
在此之前,中國的南洋行動將僅限於荷蘭這個歐洲的破落戶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