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八章 美國的平衡計劃
只有艦隊才能讓美國的意志突破兩片大洋的束縛深入世界島中,同時艦隊也是與中國競爭的最重要工具。
美國和中國一樣都希望將英國佬從世界霸主的位置上趕下去,對羅斯福來說凡爾賽體系約束了美利堅邁向世界的腳步,也嚴重違反了自由精神。
但華盛頓-倫敦-巴黎體系是歐洲文明世界的支柱,所以不能由美國來打破凡爾賽體系,美國因此對希特勒提供經濟,物資上的支持,等着歐洲矛盾無法壓制後再爆發一場大戰,在這一方面講中美是潛在的盟友,
但是將英國從霸主位置上趕下去後,美國還要面對中國的競爭,羅斯福心裏清楚現在盟友並不代表不會成爲敵人。
當英國被進一步削弱無力維持帝國之後,世界上就只剩下兩個大國了,一個是中國而另外一個是美國,他必須要爲將來考慮。
而中國的表現也確實讓他擔心,現在的中國有着廣袤的領土,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支撐的起一個帝國的國力以及頂尖的軍事力量。
美國政府也進行過相關的推演,如果未來爆發戰爭,世界勢力大洗牌,中國無論如何都會控制大半個亞洲甚至整個亞洲,並對澳洲形成巨大的壓力,迫使他們做出有利中國的戰略選擇。
而美利堅合衆國將獲得北美洲以及南美洲,歐洲至少是西歐美國也能夠控制住,但是很難在亞洲特別是東亞取得任何的進展。
如果真讓中國控制大半個亞洲,雄踞太平洋和印度洋,那麼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之中他們將佔盡優勢,
到了那個時候不能僅僅依靠美國去限制中國,因爲那樣會讓美國與中國爆發正面對抗,這會極大地消耗美國的國力。
美國不能正面與中國對抗讓其他人撿便宜,所以美國需要盟友而那個時候衰落的英法兩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美國摧毀世界殖民秩序的計劃順利,那麼他們的力量就不足以支持他們單獨成爲世界的一級,不過他們仍然會保留一部分的家底,美國這時候就可以扶持他們站在前面來和抵制中國在歐洲,近東甚至中東的影響力。
但是讓英法站在自己身邊美國需要做出更多的準備,對英法的打擊也必須要精準把控,要讓他們被削弱到不能給美國全球戰略的程度,但也要讓他們有一定的能力敢於站着中國的對立面。
所以羅斯福覺得還要讓英國留下印度這塊最重要的殖民地,在未來如果英國人站在我們這一邊。並且保留下印度的話,那麼等於在中國的戰略邊疆上打下了一個楔子,
但是這並不容易,因爲中國肯定也會看到這一點,在中國十多年來不停歇的思想滲透下外加印度本身就有很強的獨立傾向,
戰爭結束後英國人恐怕壓制不住印度,印度人太多了,一旦民族思想覺醒將很難控制,而背後的中國會讓印度出現規模更大的獨立運動,這場獨立運動將遠遠超過歐戰時期的印度獨立運動。
這還只是比較好的情況,因爲中國更有可能直接將印度給奪走,直接用武力破壞目前的世界局勢。
中國擁有這樣的實力,更有動手的可能,羅斯福想不出中國容忍英法等國在東南亞軍事存在的理由,石油對新工業國家的重要性已經不用證明,中國不會甘心將自己的石油航線置於對手的眼皮底下。
而東南亞歐洲軍事基地距離中國精華區域以及至關重要的蘇門答臘油田也太近了,這更是加大了中國動手的可能。
一旦中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羅斯福認爲英法不可能守得住東南亞,而且他們會以一種非常狼狽的方式撤出。
而看到英法這樣曾經強大的世界帝國虛弱的軍力後,中國就沒理由將腳步侷限在印度邊緣,除非美國立即對他們進行支援,否則在上百萬精銳的亞約軍隊面前,失去印度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按照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分析報告,與中國開戰,美國必須武裝起數百萬美國青年,讓他們帶上鋼盔前往亞洲支持英法,而且美國還必須準備好上百萬個裹屍袋。
而這個傷亡數字根本不是美國能夠承擔的,美國海軍也對主動支持英法感到悲觀,12艘戰列艦,6艘航空母艦,20艘重巡洋艦,數幹架戰鬥機會讓美國海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在這支龐大的海上力量面前,美國本土將不再安全。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美國就必須避免中國對英法等國開戰,要找到更多的幫手來束縛住中國的腳步,同時美國也必須對英法荷等國進行一定程度的支持,
避免在所有困住中國的手段都失效後,英法荷沒有足夠的力量抵禦中國的進攻,他們至少擁有讓中國付出更大代價的能力,
只有讓中國在進攻中受到嚴重的損傷,讓中國高層意識到英法荷等國實力並未損耗太多,中國想要吞併整個東南亞需要流更多血,中國的野心纔會收斂,南亞才能夠得到安全保障。
不過羅斯福清楚,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不能旗幟鮮明的站在英法等國一邊,他們需要僞裝,不能讓中國太過敵視美國。
美國和中國的潛在盟友關係在世界殖民秩序被撕開之前還是要維持的,美國必須要維持住中間的平衡。
而這個平衡計劃的第一步,羅斯福打算放在蘇俄,先試着給中國的腿上纏上幾條鐵鏈,如果一切順利,美國甚至都不需要進行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