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先各笞二十!
楊大知縣滿是嫌棄的瞧了瞧整個縣衙大堂——裝修水平破舊不堪,大堂兩側只有二十個手腳都不健全的衙役,連記錄卷宗的書吏都沒有,只能自己這個知縣大老爺親自這一次的審案過程。
微微撇了撇嘴,楊少峯猛的一拍驚堂木,喝道:“堂下何人,又要狀告何人!”
堂下十幾個年齡不一,衣裝各異的士紳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最終有一人往前站了一步,向着楊少峯楊大知縣拱手拜道:“啓奏大老爺,我等要狀告寧陽縣的一衆刁民,告他們趁我等外出之時霸佔我等田產。”
有人帶頭喊冤,其他十幾個鄉紳便紛紛跟上,叫道:“對,霸佔我等田地,莫不是看我等軟弱可欺?求大老爺爲我等做主伸冤!”
“讓他們把地還回來!”
“還有我家的院子!不知道哪個天殺的,竟然把我家的院子拿去養雞養鴨,如今整座院子都變得臭不可聞,簡直有辱斯文!”
“我家城外的那片地,現在竟堆滿了豬糞和雞糞,求大老爺爲我等做主!”
“……”
聽着一衆鄉紳們亂七八糟的喊冤訴苦,楊少峯不禁心中好奇,伸手招過之前報信的衙役,低聲問道:“這些人……就沒好好打聽打聽情況?”
衙役微微搖頭,老老實實的答道:“回縣尊,小的也不知道。”
楊少峯心頭微微失望,示意衙役站回去之後又猛的一拍驚堂木,望着一衆鄉紳們喝道:“來人,先把這些藐視公堂的混賬各笞二十!”
按照大明朝的律法規定,縣一級可以笞罪自決;杖罪申詳州、府斷決;徒、流經州、府送省級機關斷決:死罪層層上報朝廷刑部審覈。
也就是說,像影視劇裏的那些知縣老爺動不動就把人抓去打板子純屬瞎雞兒扯淡,但是像楊大知縣這樣把人拉下去鞭笞二十卻完全符合大明朝的規定。
跛五嘿嘿笑了一聲,當即便招呼一衆衙役過來捆人,也不管十幾個鄉紳們如何求饒掙扎,只是按照楊大知縣的吩咐,把十幾個鄉紳們都捆了,然後帶到大堂外面的空地上抽鞭子。
每人二十鞭子下去,十幾個鄉紳頓時就被抽得衣裳破爛,鞭痕處血跡斑駁,皮肉外翻,模樣要多悽慘就有多悽慘。
等到抽完之後,跛五又讓人抓着十幾個鄉紳回了大堂,然後向着楊大知縣拱手拜道:“啓稟縣尊,行刑已畢!”
楊少峯嗯了一聲,瞧着十幾個低聲慘叫不止的鄉紳們說道:“現在可以一個一個來回答本官的問題了?”
最先站出來答話的鄉紳再一次站了出來,強忍着身上的疼痛答道:“是,草民等知錯了。”
楊少峯這才呵的笑了一聲,問道:“本官問你,你姓甚名誰,家住何處,要狀告何人,又有何苦處?”
士紳老老實實的答道:“回大老爺,草世姓劉,名劉洪昌,家住城西劉廟村,要告的是劉廟村的一衆刁民,他們不止霸佔了草民的宅院,還把草民祖輩傳下來的耕地都據爲己有,如今已明目張膽的種上了莊稼,草民如今有家不能回,有田不得耕,求大老爺爲草民做主啊!”
楊大知縣暗暗撇了撇嘴,心說這番屁話也就是糊弄糊弄朱重八朱皇帝手底下那些沒讀過書的笨蛋,本官上輩子飽讀詩書還混跡網絡多年,難道還不清楚你們這些鄉紳士紳們都是什麼德性?
別的不說,就說劉洪昌的名字——按照元朝的規矩,沒讀過書的平民百姓只允許用數字做名字,要麼就是按照家中的排行,比如張三,李四,就屬於在家裏排行老三、老四;或者就是用父母的年齡相加,比如劉三十二就是父母的年齡相加爲三十二,當然劉三十二也可以叫做劉四八,朱七七也可以叫做朱四十九。
像劉洪昌這種擁有正兒八經名字的,要麼就是存了心反元,自己偷偷摸摸取的,比如徐達、常遇春這樣兒的,要麼就是正經讀過書的,擁有功名在身,又或者是祖傳的鄉賢士紳,在元朝官府面前能說上話兒的。
楊少峯楊大知縣一時之間無法判斷劉洪昌屬於哪種情況,但是絕不可能是第一種,因爲第一種存了心反元的,也不可能在明軍來時帶着家人和金銀細軟跑路,只留下一座空空的房子無人打理。
心中暗自吐槽一番後,楊少峯才呵呵笑了一聲,問道:“可有憑證?”
劉洪昌將腦袋點的像小雞啄米一般,叫道:“有憑證,有憑證!就在草民懷裏,求大老爺開恩,讓差爺解開草民身上的繩子!”
等跛五得了楊大知縣示意,將繩子解開後,劉洪昌便伸手從懷裏取出厚厚的一疊地契,交到跛五手裏後向着楊大知縣拜道:“大老爺,草民有地契在此,請大老爺過目。”
楊少峯從跛五手裏接過地契,又望着其他一衆鄉紳們問道:“爾等所訴,可與劉洪昌相同?可與他一般也有地契?”
剛剛捱過鞭子的一衆鄉紳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最後還是一個鄉紳先站了出來,向着楊大知縣拜道:“啓稟大老爺,草民所訴乃是城中一處宅院,與劉洪昌所訴不同,只是草民同樣有房契在手,請大老爺過目。”
緊接着又是另一個鄉紳站出來答話:“啓稟大老爺,草民所訴與劉洪昌相同,同樣有地契在手,請大老爺過目。”
等一衆鄉紳們都把地契取出,交到跛五手裏轉呈給楊大知縣後,楊少峯卻只是翻看了幾眼便微微皺眉,問道:“爾等這地契、房契,全是韃子官府給的——爾等是想要用韃子的地契房契,來狀告我大明的百姓侵佔爾等田產?”
隨着楊少峯楊大知縣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一衆鄉紳們頓時傻眼。
不是,這踏馬是祖傳的懂嗎,祖傳的!
跟你朝廷是大元還是大明又有什麼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