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咱們寧陽縣的百姓,苦哇~

作者:天煌貴胄
中原堂口有幾句老話,分別是“大過節的”,“還是個孩子”,“來都來了”。

  現在王瓊對於楊大知縣而言就處於“來都來了”的狀態——你王瓊沒來寧陽縣之前,那老登沒說到底給不給寧陽縣搞個冶鐵工坊,現在你王瓊來寧陽縣了,那老登要是再不給個明確回覆,那你不白來了麼?

  於是乎,本着不能讓王瓊白跑一趟的心思,楊大知縣直接就對王瓊說道:“王兄有所不知,寧陽縣的百姓,過的苦哇……”

  王瓊微微一怔,不自覺的問道:“誰苦?”

  他孃的,家家有牛馬,戶戶養雞鴨,去年收完高粱和黃豆以後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工坊讓百姓賺錢,現在更是連學堂都有了,寧陽縣的娃子們竟然能進到學堂讀書,然後你說寧陽縣的百姓過得苦,這你讓其他州縣的百姓怎麼想?

  正當王瓊暗自吐槽時,楊大知縣又繼續說道:“不瞞王兄,咱們寧陽縣表面上看着是挺光鮮的,可是實際上呢?全靠着陛下和太子殿下賞賜的那些禽畜和農具在硬撐,要是哪家的犁頭啊,耙犁啊,鐵鍬、鋤頭一類的農具壞了,就是連個能修修補補的地方都沒有。”

  不是,你家犁地的時候是專門用犁尖去撞石頭嗎?你家耙犁也專門耙石頭是吧?還有那鐵鍬、鋤頭之類的農具,都是專門往石頭上碰對吧?

  要不然這些玩意兒剛用一年,甚至都沒有一年的時間,它就能壞?

  你這是有多恨匠營裏的匠戶啊混蛋!

  “所以呢,”楊大知縣滿臉真誠的說道:“楊某就想着,是不是能在寧陽縣弄一個冶鐵工坊出來?只是本官並不認識什麼大匠,鋼鐵這些東西也向來是朝廷專營,所以還得請王兄幫幫忙,回京之後多多在太子殿下面前美言幾句?”

  然而就在楊大知縣的話音落下後,王瓊卻滿臉無奈的笑了笑,說道:“其實楊兄不提這茬,下官待會兒也是要說的——眼下咱們大明所有的冶鐵工坊還有匠營都在忙,一時半會兒的根本抽調不出什麼人手,太子殿下讓下官轉告楊兄,就是朝廷同意在寧陽縣興辦冶鐵工坊,起碼也得等徐相和常平章搬師回京之後。”

  得,被王瓊這麼一說,楊少峯頓時也熄了興建冶鐵工坊的心思。

  沒辦法,現在大明所有的冶鐵工坊和匠營都要爲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北征服務,要是在這個緊要關頭還因爲冶鐵工坊的事兒去折騰老朱和小朱,也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正當楊大知縣在心裏暗暗惋惜時,王瓊卻又接着說道:“對了,李相和戶部交上來的奏本,說咱們大明眼下並不適合發行以“文”爲面值的寶鈔,太子殿下讓下官問問楊兄的意見。”

  楊少峯微微皺眉,反問道:“是不適合弄一文兩文的面值,還是所有以文爲單位的都不適合?五文?十文?二十文?”

  王瓊一愣,同樣又反問了回去:“五文?十文?二十文?”

  楊少峯點了點頭,說道:“王兄倘若說不適合搞一文錢的寶鈔,那楊某絕對不跟你犟,可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乃至於五十文的,這樣兒的寶鈔又爲什麼不能搞?”

  從文廟回到縣衙後院的堂屋,楊大知縣就讓人洗了茶具,然後強忍着肉痛拿出一餅小龍團,撬下一角後開始泡茶。

  “王兄,請。”

  王瓊傻傻的看了一眼楊少峯楊大知縣,接着又低頭看了看眼前的茶杯,問道:“這個……是小龍團?”

  楊少峯嗯了一聲道:“王兄眼力真好,這確實是小龍團——咱們就以這小龍團爲例子啊。”

  “衆所周知,這半斤小龍團起碼要值二兩黃金,一餅就是二兩銀子,剛剛楊某撬下來的這一角,起碼也要值個二百文——敢問王兄,是用兩張一百文面值的寶鈔買這一角省事兒,還是拎着兩百枚銅錢省事兒?”

  王瓊毫不猶豫的答道:“自然是兩張一百文面值的寶鈔更省事兒。”

  楊少峯笑着說道:“對啊,兩張一百文面值的寶鈔更事兒。再說了,也沒誰規定寶鈔就必須得是一樣大小吧?”

  “比如說價值一兩銀子的寶鈔做成這麼大的,”楊少峯伸手比劃着,“價值一百文錢的比價值一兩銀子的寶鈔小一圈,價值五十文錢的再比一百文錢的寶鈔小一圈,這不更加方便了麼?”

  “其實真正爲難的,反倒是怎麼樣才能讓百姓接受寶鈔並且願意使用寶鈔,這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起碼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

  其實搞洪武寶鈔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百姓是否能認可洪武寶鈔,而是大明朝的官老爺們在經濟學這方面的知識可能和寧陽縣的幾個木匠差不多,這些官老爺們估計壓根本就不知道寶鈔究竟應該怎麼發行,又該怎麼運營。

  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寶鈔的防僞問題。

  某位姓馬的先生曾經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仿造洪武寶鈔又何止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潤?

  而第三個問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朱重八朱皇帝到底能不能忍得住拿紙換錢的誘惑,又會不會被人給忽悠瘸了,只發行寶鈔不接受寶鈔迴流,致使寶鈔的信譽一落千丈,連帶着大明朝廷的信譽也徹底臭了大街。

  只要能解決掉這三個問題,發行洪武寶鈔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因爲缺錢的不僅僅只是朱重八朱皇帝,就連民間也是一樣缺錢,百姓們在大多數時間都只能採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如果朱重八朱皇帝和大明朝廷能夠解決寶鈔的信譽問題,初期內先實行寶鈔和銅錢可以同時使用的雙軌制,能夠讓百姓自由兌換寶鈔和銅板,寶鈔的信譽自然就能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

  等到了百姓的認可程度高一點兒,鑄造通寶時的火耗問題就可以提上臺面,百姓爲了能夠省錢,自然而然的就會把通寶當劣幣,轉而以洪武寶鈔作爲良幣。

  推行寶鈔的套路多的是,就看老朱會不會玩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