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我讓你問,你還真敢問啊?

作者:天煌貴胄
考試……

  楊大知縣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考試自然不可能讓學生們用筆墨紙硯去考,只能讓先生們用粉筆把題目先抄寫到黑板上,然後這些學生再用粉筆將答案寫到自己攜帶的小黑板上。”

  說完之後,楊大知縣便走到屋子的一個角落,伸手抽出了一塊塗了黑漆的小木板,隨後又找了一根粉筆回來,用粉筆在小木板上隨手寫了“明德篤學”四個字,然後又把小黑板遞給了朱標。

  朱標從楊大知縣手中接過小黑板,又接過粉筆,隨後也學着楊大知縣的樣子用粉筆寫下了“厚德載物”四個字。

  寫完之後,朱標便放下了小黑板和粉筆,望着楊大知縣問道:“學生們上課都是帶着這種小黑板麼?”

  楊大知縣點了點頭,笑道:“殿下說的沒錯,學生們都要帶着這種小黑板上課,每天學到的新字都要先用小黑板記下來,等放學了再尋一塊沙地,把樹枝當做毛筆用。”

  瞧着朱標數次欲言又止的樣子,楊大知縣又笑着說道:“因爲以寧陽縣的財力,無法敞開了供應這些孩子們使用筆墨紙硯,因此只能從簡。”

  “每一次練字,先生們都得盯着這些孩子們好好研墨、好好書寫,每張紙也是寫完一面再寫另一面,絲毫不敢浪費。”

  “微臣最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弄出更加簡單的筆墨?如果能的話,又能不能順利的推廣開?”

  “以前的那些讀書人、鄉紳,還有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他們又是否願意接受新的筆墨?”

  朱標嗯了一聲,沉吟一番後說道:“姐夫若是有什麼想法,儘可以召集工匠們試一試,若是真的能造出新的筆墨,姐夫可以遣人送來京師,小弟先帶頭使用。”

  聽到朱標這般說法,楊大知縣差點兒就沒忍住。

  瞧瞧,瞧瞧,這不就自己上擔架了麼!

  鵝毛筆聽說過沒有?

  鉛筆聽說過沒有?

  鋼筆聽說過沒有?

  有棗沒棗先打兩竿子嘛,反正寧陽縣足足有三百二十個工科牛馬,慢慢試唄,萬一他們真能搞出鋼筆和墨水,這廣告代言人不就是現成的麼!

  強忍着放聲狂笑的衝動,楊大知縣又向着朱標拱了拱手,帶着朱標去看了文廟裏的池塘。

  此時已近十月,池塘裏的荷花早已開敗,荷葉也已枯敗的差不多了,夏天時咕咕呱呱擾人煩的青蛙們也已銷聲匿跡。

  只是剛剛走到池塘邊,楊大知縣就莫名其妙的想到了跛五講的那個段子。

  朱重八一個安徽鳳陽的跑來寧陽縣要飯,然後還把池塘西邊的青蛙趕到了東邊,最後留在西邊的青蛙們只會鼓肚不會叫。

  還有什麼牛頭山,臥牛山,牤牛山,各種亂七八糟的小山頭也總能跟他朱皇帝偷牛扯上點兒關係。

  也不知道朱重八那個老登要是聽說了,會不會被這些亂七八糟的傳言給氣瘋。

  正當楊大知縣琢磨着是不是再多編幾個關於朱皇帝的段子時,跟在楊大知縣身邊的朱標卻輕輕咦了一聲,說道:“姐夫,剛剛小弟沒看錯吧,這池塘裏養的不是錦鯉,而是鯉魚?”

  楊大知縣嗯了一聲道:“這是苑莊那邊的百姓去大汶河裏打魚時捕回來的,微臣跟他們買了一些放在池塘裏養着,等再過上幾天,這些魚就該想辦法撈出來了。”

  “還有城外的四個人工湖,各個村社裏的小池塘,裏面都有放養的鯉魚和草魚什麼的,到時候全部都撈出來,先給百姓們分一分,剩下的直接拿來曬成魚乾或者做成薰魚。”

  當了一年多的知縣大老爺,楊大知縣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無本的買賣最賺錢,但是弄炒麪、罐頭、臘腸臘肉之類的東西都需要成本,所以賺的錢並不是很多。

  但是養魚就不一樣了,反正寧陽縣城外有四個巨大的人工湖,各個村社裏也有一個小池塘,而大汶河裏又不缺魚,只要撈回來放湖裏和池塘裏養着就行。

  等到入冬之前再把裏面的大魚撈出來曬成魚乾或者做成薰魚,然後讓人拉去賣給徐達,這不就是個無本的買賣麼?

  好像這麼說也不太對,畢竟運輸過程也是成本,不是真正意義的無本買賣。

  就在楊大知縣感嘆着寧陽縣終究無法從事真正的無本買賣時,朱標卻嘖嘖讚道:“小弟怎麼想也沒想到,姐夫居然能把事情做到這般地步。”

  朱標一邊沿着池塘邊往前走,一邊說道:“乾旱的不止寧陽縣一個,可是沒聽說哪個官老爺像姐夫你一樣挖湖抗旱。沒有湖,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撈魚、養魚。”

  “姐夫之前說寧陽縣的富庶離不開父親的賞賜,可是現在看來,父親的賞賜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還是姐夫一心一意想着百姓。”

  聽到朱標這麼一說,楊大知縣頓時心生警惕。

  經過這麼多天的接觸,楊大知縣多少也算是瞭解了朱標的爲人——這傢伙比他爹能強點兒,但也算得上是個無利不起早的,現在這麼玩命的誇獎自己,說不定他心裏就在打着什麼壞主意。

  朱標又繼續說道:“姐夫,小弟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

  楊大知縣拱手答道:“殿下請問,微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朱標點了點頭,問道:“除了從南方和山西向燕雲十六州遷移百姓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可以讓燕雲一帶的百姓快速歸心麼?”

  隨着朱標的話音落下,楊大知縣當即就傻眼了。

  不是,我踏馬讓你問,你還真敢問啊?

  你也不看看你問的這個問題有多大!

  只是楊大知縣一邊在心裏吐槽,一邊卻也忍不住皺眉思索起來。

  讓燕雲一帶的百姓快速歸心?

  這事兒其實不容易,因爲燕雲十六州淪陷於胡人之手四百年,燕雲之地的百姓早就已經不把自個兒當漢人看待,或者說,燕雲之地的百姓把自個兒當漢人,卻又不把江南一帶的百姓當漢人看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忽必烈時期著名的九拔都張弘範。

  張弘範出身河朔地區的漢人世侯家族,至元十一年,元軍大舉攻宋,張弘範爲前鋒,以功改亳州萬戶,賜名拔都,江湖人稱九拔都。

  至元十五年,張弘範率軍攻閩廣,俘文天祥於海豐五坡嶺,至元十六年在崖山大敗宋軍,滅亡南宋,命人摩崖題寫“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

  而從“鎮國大將軍”這五個字上也可以看出,張弘範根本就沒把自己當成漢人,或者說根本就沒把宋人當成自己的同胞。

  九十年的張弘範尚且如此,如今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又怎麼可能因爲明軍一到就把自己當成漢人?又怎麼可能輕易歸心?

  說白了,朱重八之所以要開歷史的倒車,在北方大搞分封制,甚至讓朱標去巡視長安,意欲遷都關中,其實就是因爲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不能輕易歸心。

  畢竟朱皇帝的心裏也清楚,歷史上皆是從北打到南,真正從南打到北的就他一個,萬一燕雲十六州動不動出現點兒什麼叛亂,也着實讓人頭疼。

  實際上,朱皇帝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真正讓燕雲十六州百姓歸心,還得是朱老四上位並且遷都北平以後。

  在此之前,江南的漢人其實也沒把燕雲十六州的百姓當成自己人,兩者之間的隔閡很重。

  就連大名鼎鼎的南北榜案,其實都跟這方面脫不開干係。

  想到這裏,楊大知縣也忍不住微微嘆息一聲。

  有沒有快速讓燕雲百姓歸心的方法?

  有。

  但是難度太大。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