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做人吶,最怕有良心
一個是著名的畫家皇帝趙佶,另一個就是洪武皇帝朱重八。
前者廢的不徹底,最後被人抓去玩肉袒牽羊的那一套。
後者也把廢除科舉幹成了爛尾工程,最後又不得不捏着鼻子重啓科舉制,自己也被罵了好幾百年,各種亂七八糟的罵名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楊少峯現在就琢磨着,假如攛掇着老登徹底廢掉科舉制,以後也不重開,改成考編上岸的玩法,老登以後會被人罵成什麼熊樣兒?
當然,攛掇老登這事兒不能幹的太明顯,畢竟這事兒比取消士人優待更加招人恨,讓老登自己一個人捱罵就夠了,沒必要再讓本官也跟着捱罵。
至於寧陽縣的考試問題……
說到考試問題,楊少峯總是忍不住想要罵人。
古代的科舉考試並不僅僅只考文科!
文科充其量就是個門檻!
真正要命的是數學、律法、書法!
字寫得不好看了會被考官不喜,算數題做錯了更是直接扣大分,律法錯了的後果更是嚴重到爆。
縣試、府試、院試和鄉試,這前四場考試幾乎每場都有這些,只有把這些方面都考好,八股文章才能起到排名的作用。
等到了會試的時候,考試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連他孃的軍事方面的題目都要考。
而在最後的殿試環節,八股文章和數學、律法、軍事、書法之類的內容是不需要考了,因爲能殺到這一輪環節的就沒有哪個是字寫得爛、數學不會計算的笨蛋。
這一輪考的是策論,就是給一個“朕要敬天勤民,你們說該咋整”一類的題目讓考生去寫策論,關鍵是皇帝要的還不只是敬天勤民這四個字,而是要圍繞這四個字來描述自己當官治理百姓的理念。
所以,背幾篇古詩詞就去古代當狀元?
別傻了,古代狀元的水平相當於一場全員九八五文科生扎堆考試的第一名,人家理科成績再廢那也是能考上九八五的水平。
現代人穿越過去玩科舉?別說背幾篇古詩詞,就是把唐詩宋詞外加楚辭漢賦全背下來也沒什麼鳥用。
當然,科舉這玩意兒難不難的跟楊少峯並沒有什麼關係,非要說有關係的話那也是楊少峯要拿出什麼樣兒的題目來爲難寧陽縣的學生。
雞兔同籠?
物不知數?
老鼠打洞?
還有文科類的題目,詩詞、經義、策論,這些題目又該出哪方面的?
題目出的太難了吧,寧陽縣的這些生員們肯定考不過,畢竟讀書的時間太短,要是最後剃個光頭出來,自己這個知縣老爺的臉上也不光彩。
可題目要是太簡單了也不行,因爲這些生員不可能一直在寧陽縣的縣學讀書,以後終究還是要去參加府試、鄉試,到時候考的差了更丟人。
楊少峯越想越是不舒坦。
憑什麼本官一個正六品的知縣還要幹着八品教諭該乾的活?
本官須沒拿你八品教諭的俸祿!
恨恨的哼了一聲後,楊少峯乾脆又將目光轉向兩邊的農田。
七月份的農田裏,高粱和黃豆、棉花正在努力汲取着土地的養份,等到了九月份的時候,高粱穗會變得紅,棉花桃子會綻開,露出裏面一團團的棉花,遠看就像是一團團的白雪,跟遠看似火的高粱穗共同交織成一副畫。
到了九月份,黃豆也會變黃,成熟後的豆莢微微裂開,收割後的豆子地裏還會散落着一地的黃豆粒,一般上了年紀的百姓就會帶着家裏的孩子去地裏撿拾那些散落的黃豆。
倘若運氣足夠好,恰好遇上豐年,一畝地裏起碼也能撿回來一兩斤甚至更多一些的豆子。
看上去不算太多,可這也是一頓飯,若是和小米摻在一塊兒熬煮,一斤的豆子甚至能喫上好幾頓,沒有哪個百姓捨得浪費這些豆子。
嗯,以上內容,純屬楊少峯腦補出來的畫面。
實際上的道路兩側,高粱和黃豆、棉花正在努力生長是不錯,但是因爲洪武二年的那場地震和海嘯,從威海衛一直到維坊,整個登州和大半個萊州全都被海水淹過,洪州城更是被徹底淹沒,現在道路兩邊的土地雖然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鹽鹼地,可是收成方面肯定是沒什麼指望的。
稀稀拉拉的高粱、黃豆和棉花,估計也就是勉強讓百姓不被餓死,指望能多存下一些糧食,多收上幾斤棉花,純屬是做夢。
一想到秋後的百姓,楊少峯又有些頭疼。
做人吶,最怕有良心。
可是楊少峯覺得自己又做不到完全拋棄良心。
因爲,他說本官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雙眼直直的盯着道路兩邊的田地,楊少峯又忍不住嘆息一聲。
還踏馬不如穿越去盛唐那幾年呢。
要是能穿越到盛唐,本官能把長安城裏的胡姬們玩出花兒來!
嗯,胡姬……玩出花兒……胡姬花……花生油……登州不適合種花生,倒是寧陽縣挺適合的,關鍵是中原堂口現在並沒有大規模的種植花生,自個兒也沒看到過這玩意兒。
所以,還得讓人去殷地安那裏尋找尋找?
隨着思路又一次莫名其妙的跑偏,楊少峯很快就從該怎麼給縣學出題方面想到了該怎麼去殷地安那裏尋找新作物。
……
從登州府到寧陽縣的距離可不短,如果純靠兩條腿走路的話,不眠不休也得走上五天時間,如果算上中間休息的時間,單程恐怕就得十來天的時間。
也幸虧駙馬府的護衛全員都是騎兵,這才能在五天的時間裏從登州府趕到寧陽縣。
而在到了寧陽縣城之外後,楊少峯趕路的速度就不得不慢了下來。
從伏山開始,一直到寧陽縣城的北門瞻嶽門,就這麼一段路,楊少峯足足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才走完。
跛五和駙馬府的親衛統領更是聽着楊少峯罵了一路的街。
“刁民,一個個都是刁民,這他孃的是拿本官當豬養呢這是!”
“都他孃的去幹活去,你們圍着本官轉悠,那地裏的活它能自己幹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