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已老實,求岳母大人放過
瞧瞧,同樣都是女婿,這馬家的女婿確實不如他朱家的女婿。
呵。
嗯,這麼說的話貌似不太好。
應該說我孃的女婿不如我的女婿。
這就好多了。
等楊少峯吧吧吧的說了一大堆,馬皇后便直接點了點頭,說道:“外放一部分女官做教書先生這事兒,我同意了。”
“正好這次回京的時候讓錦兒跟着一塊兒回去,她對宮裏的女官最爲熟悉,讓她幫我操持一二也好。”
“還有京城那些勳貴家裏的千金小姐們出來做教書先生的事兒,也讓錦兒去辦吧。”
楊少峯頓時傻眼了。
不是。
本官是哪裏得罪丈母孃了?
怎麼好好的就要把錦兒帶回京城去當牛做馬了?
楊少峯怎麼想都想不明白,錦兒卻已經低聲應道:“錦兒聽憑孃親吩咐。”
直到朱皇帝和馬皇后離開後,楊少峯才望着錦兒說道:“娘子和岳母大人……是在打什麼機鋒?”
錦兒抿嘴笑了笑,瞥了楊少峯一眼後說道:“就允許相公給義母添堵,卻不允許義母給相公添堵?這是哪門子道理?”
楊少峯微微一怔,問道:“就因爲女官?”
玉兒搶先說道:“對,就是因爲女官。”
“宮裏女官有六局一司,除宮正司監察女紀,獨立六局之外,其餘尚儀、尚宮、尚功、尚食、尚寢、尚服六局共領二十五司。”
“六局女官和宮正司宮正爲首的“尚字”女官爲正五品,額定十三人。”
“諸司“司字”女官爲正六品,額定六十人。”
“典字女官爲正七品,額定六十人。”
“掌字女官爲正八品,額定五十六人。”
“無品級女史額定九十六人。”
“也就是說,宮裏女官一共有二百八十五人。”
“相公一開口就是放歸一部分女官,讓她們做女學的教書先生,卻不知會給宮裏帶來多少麻煩。”
“旁的不說,就說這部分放歸的女官的繼任者,就是一個天大的麻煩事。”
“畢竟是宮闈之事,不得不慎。”
“所以……”
楊少峯怔怔的聽完玉兒的解釋,訕笑一聲道:“已老實,求岳母大人放過,現在還來得及嗎?”
玉兒用憐憫的目光瞧了楊少峯一眼,隨後又微微嘆息一聲道:“晚嘍。”
錦兒瞪了玉兒一眼,坐到楊少峯身邊後抓着楊少峯的手說道:“相公放心,義父義母還沒有去北平,說不定什麼時候纔會回京。”
“而且就算是回京了,義母也不會留妾身太久。”
“妾身正好可以趁這次機會多挑選幾個好的女官,讓她們來寧陽女學和登州女學做先生。”
再次瞧了楊少峯一眼,錦兒又低聲說道:“相公要是心裏氣不過,妾身可以去攛掇常家妹子,讓她去尋太子殿下的麻煩。”
“還有徐家妹子,她也是妾身和玉兒自小看大的,義父義母不是打算撮合她跟四皇子的婚事麼,妾身也可以讓她去尋四皇子的麻煩。”
“……”
楊少峯再一次傻眼了。
不是。
朱標和朱棣?
這哥倆兒難道是什麼很容易拿捏的小菜雞?
雖然確實挺容易拿捏的。
只是稍微一琢磨,楊少峯就微微嘆息一聲道:“算了,還是別找他倆的麻煩了,萬一被岳母大人知道了,說不定又會多留你一段時間。”
錦兒輕輕哼了一聲道:“義母會不會多留妾身一段時間,跟妾身讓常家妹子和徐家妹子去找太子殿下和四皇子的麻煩沒關係。”
“只要相公能把女學辦好,或者再弄出點兒什麼新花樣兒,義母肯定會早早的把妾身放回來。”
“又或者可以讓玉兒悄悄的把妾身替回來。”
“只要她在義母面前胡攪蠻纏一番,這事兒就算過去了。”
楊少峯再再一次傻眼。
自己這兩個老婆的膽子這麼大的嗎?
這待遇,就是比親生的女兒也不差了好吧!
……
“妹子,剛剛你看到那個狗東西的臉色了沒?”
“嘖嘖,那叫一個難看。”
朱皇帝咧着大嘴笑道:“還得是咱妹子啊,區區一個楊癲瘋,輕鬆拿捏!”
馬皇后瞪了朱皇帝一眼,冷哼一聲道:“輕鬆拿捏?”
“我能輕鬆拿捏他,還不是因爲錦兒和玉兒?”
“這兩個丫頭命苦,卻又好命,嫁了個疼她們的相公。”
“他要是不疼那兩個丫頭,你以爲我能輕鬆拿捏得了他?”
嗯?
咱妹子說這番話,是在點咱?
朱皇帝嬉皮笑臉的說道:“這話說的,咱不也疼妹子你啊?”
馬皇后輕輕哼了一聲,陰陽怪氣的說道:“喲,這會兒不怕別人說你怕老婆了啊?”
朱皇帝頓時大怒,“誰?誰敢說咱怕老婆?咱那是怕嗎?咱那是疼愛咱妹子!”
強行給自己挽了個尊,朱皇帝趕忙岔開了話題:“對了,老四和老五這幾天倒是長進不少,尤其是老五,咱聽說他最近學的挺快。”
然而就在朱皇帝試圖利用朱老四和朱老五來轉移話題的時候,跟在朱老五身邊的親衛卻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向着朱皇帝和馬皇后拱手拜道:“陛下,娘娘,五皇子正在被楊醫生教訓。”
朱皇帝微微一怔,問道:“教訓?他不是在跟着楊青學習醫術麼,難道是不好好學習?”
親衛拱手答道:“回陛下,五皇子確實是在跟着楊御醫學習醫術,也沒有不好好學習,只是……只是……”
連說了兩個只是,親衛又滿臉絕望的繼續說道:“五皇子說倭奴和一賜樂業人之間必有不同,因此……因此揹着楊御醫,私自拆了一個倭奴,又拆了一個一賜樂業人。”
朱皇帝滿不在乎的說道:“那有什麼?拆了也就拆……拆?”
親衛身子一顫,低聲道:“是,是拆,楊御醫怒斥五皇子,說五皇子毀壞了教學用的什麼道具,如今正抓着五皇子要個說法,五皇子這會兒正被扣在醫學院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