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真的怒了 作者:未知 “侯公公,傳朕旨意,淑妃慕容冰身犯後宮條律,不思悔過,更是企圖謀害皇嗣,詬陷當朝國母,有失德儀,撤其貴妃之位,念及皇嗣尚無大礙,貶爲答應,打入冷宮!” “是,老奴領旨。” 侯公公心中微微一動,看來皇上這次是真的怒了,還不知道接下來等着慕容王府的是什麼。 領了旨,侯公公忙帶人前往淑妃所在的宮殿。 淑妃自前日在皇上面前差點漏了馬腳之後,便一直心中憂慮,奈何此時被禁足在此,無法與慕容王府互通消息。 淑妃正坐在妝鏡前,愣愣地看着鏡中的自己,神色憔悴不已。此時,一陣凌亂的步伐自門外響起,凌紅略有些緊張的聲音傳了過來。 “娘娘,娘娘你在嗎?” “進來吧。”淑妃閉了閉眼,淡淡地應道。 不一會兒,只見凌紅推門而入。 “娘娘,侯公公帶着一羣人正往這邊走來,聽說是前來宣讀聖上旨意。” 凌紅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不只是緊張害怕還是激動。 淑妃不由得一愣,站起身子。 “你……你說什麼?侯公公怎麼會前來?皇上的旨意……” 突然,窗外傳來“轟隆”一聲響,凌紅嚇得身子一顫,卻不敢叫出聲。不知爲何,淑妃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 急忙奔出宮殿,正巧看見侯公公帶着一羣人往這邊而來。 “淑妃娘娘,跪請接旨吧。” 隨意地擡眸瞥了淑妃一眼,侯公公語氣淡漠地道。 淑妃看着侯公公這般態度,心中不由得有些氣急,想當初自己備受皇上恩寵之時,這些下人,誰不是爭先恐後地前來巴結自己?如今可算得是虎落平陽被犬欺了。不僅失了皇上恩寵,平日裏那些被她打擊的嬪妃們紛紛前來奚落自己,就連昔日裏的那些下人也都開始無視她。 淑妃不由得開始感慨世態炎涼,人人都趨炎附勢。然而,淑妃卻並不敢當面發作,侯公公可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也是皇上最爲信任的人,如果自己真的得罪了他,萬一他在皇上面前給自己上眼藥,只要他一句話,或許就能讓自己再難翻身。 在凌紅的攙扶之下跪下了身子,侯公公擡眸看了跪在自己面前的淑妃一眼,眼底眸色更深了幾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淑妃慕容氏觸犯後宮條律,不思悔過,更是企圖謀害皇嗣,詬陷當朝國母,有失德儀,今撤其貴妃之位,念皇嗣尚無大礙及慕容王府過往功德,貶爲答應,打入冷宮!未經准許,不得離開冷宮半步,欽此!” 太監的尖細嗓音響起,宣讀着聖旨。拖得長長的尾音宣告了淑妃今後的結局。 “淑妃娘娘,哦不!這從今往後便應該改口叫慕容答應了。接旨吧。” 又是“轟隆”一聲巨響,一道驚雷劈下,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大雨,淑妃跪在冷硬的地上,雖是春和景明的時節,淑妃卻覺得自己渾身冰冷。 滂沱大雨傾盆而下,雨幕中,淑妃只記得侯公公最後離開時那一個淡淡的似不屑一顧的表情。 眼前一黑,最後的記憶便是黑暗中凌紅驚慌失措的叫喊聲。 “娘娘!” 凌紅連忙扶起淑妃軟軟倒下的身子。 “來人!快來人啊!娘娘暈倒了!御醫……” 可惜這聲音被眼前的大雨聲掩蓋過,還未傳出去便被打散。 握着淑妃冰涼的手腳,凌紅不由得開始哭泣出聲,直到最後變成了無聲的啜泣。冷冷的冰雨不解人情一般繼續下着,院中翠柳迎着冷雨寒風吐綻綠蕾,只是卻無人注意到它在雨中的風姿。 與此同時,宮外的慕容王府也正遭遇着一場巨大的變故。 在慕容冰被軒轅天翔一道聖旨從貴妃貶爲答應並關入冷宮徹底失去皇上恩寵的第三天,皇后的父親——國丈納南大人曾經面見皇后,兩人密談了一個時辰,後來只見國丈神色匆匆地出了宮門。 次日早朝,皇上一如既往地坐在龍椅上,看着殿中臣子分爲三派,脣槍舌戰吵得面紅耳赤,十分激烈。軒轅天翔一言不發,冷冷地坐在那裏看着他們的爭辯,無非是因爲幾日前淑妃被貶一事,而殿下衆臣子一派無非是皇上親派與淑妃所代表的慕容王府相敵對的人,一派是以淑妃和慕容王府爲代表的慕容王府派系,而最後一派便是選擇明哲保身的中立派。 自慕容冰被貶以來,這早朝的議題便從民生大業轉變爲了淑妃是否應該被貶一事。而慕容王爺更是因爲此事心有芥蒂,雖然明面上衆人礙於慕容王府勢力不敢多有指論,但誰又知道暗地私下裏他們是如何議論紛紛?愛好八卦自來便是人們的一種本性,再加上西楚本就民風開放,人們說起話來也就更加沒有了太多顧慮。所謂法不責衆,即使慕容王爺氣急敗壞,卻也無可奈何,如今竟也只好稱病在家,推掉了早朝,也省得見到那一羣人煩心,尤其是自己的政敵! 慕容冰和皇后,或者說慕容王府與納南家一直以來都在競爭,如今慕容王府遇此一劫,慕容王府損失慘重,倒是讓納南家的人得了便宜,慕容王爺當然看不過。 “皇上!淑妃娘娘賢德聰慧,想來此番必定是有什麼誤會……” “淑妃?” 皇上心中暗自冷笑,看來這羣人果真是挑釁自己,不將自己放在眼裏了?暗暗將這人名字記下,吏部尚書?呵,看來這也是慕容王府的黨羽。 “皇上,淑妃謀害龍種皇嗣,詬陷皇后娘娘一事大理寺也已經調查清楚,再加上太醫院諸位太醫的作證,此事難道真的如陳大人所說那般還有尚不明確的地方嗎?” “就是!大理寺卿公正清直廉明之名京都誰人不知誰人不嘵?難不成你們是在懷疑大理寺卿大人麼?” “你強詞奪理!” “沒錯!我們可從未懷疑過大理寺卿,你們可不要將這頂帽子給我們扣上!” 誰不知這大理寺卿雖是年輕,卻是難得的爲人正直不阿,不與他人相近,且又能力出衆,倒是頗得皇上幾分看重,衆人自是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