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的家園

作者:摟住油菜花
雖然商民們被長途跋涉拖累得疲憊不堪,甚至有一些老弱病殘還死在了途中。

  但是這個冬天,他們過得並不艱難。

  大王發明了一種房子,房子分爲大小兩間,大房子裏面用泥巴燒硬了砌成一個臺子,內部中空,和小房子相連。大王說,這叫炕。

  在小房子裏面,也有泥巴燒硬了,砌成一個小一些的臺子,內部也中空,上面安裝一個陶鼎。大王說,這叫竈。

  炕和竈之間有孔洞相連,在竈下面生火,竈上面的陶鼎可以煮飯,熱氣經過相連的通道涌進炕底,再在炕上鋪上獸皮,睡起來暖烘烘的,就算是在中原時的冬天,也沒有這麼暖和。

  喫的就更好了,大王將族中的青壯分爲三隊,一隊專事打獵,一隊專事捕魚,另外一隊,則專事曬鹽。

  以前在中原的時候,喫的鹽總是又苦又澀,有時候運氣不好,還會拉肚子,甚至喫死人,死的時候全身發紫,十分恐怖。

  大王說,那是亞硝酸鹽中毒。

  什麼是亞硝酸鹽中毒,沒有人知道。但大家都明白了,鹽中含有雜質,要過濾掉纔可以食用。

  大王用木炭過濾海水,製出來的鹽晶瑩剔透,就和白雪一樣,大家都高興地稱之爲雪鹽。

  新獵的獸肉或者海魚,殺了洗乾淨,抹上一層雪鹽,在火上慢慢炙烤,香氣四溢,味道別提多美了。

  菜也有,海邊的石頭上,生長着許多紫色的海草,大王說,這個叫紫菜。

  把紫菜採摘回家,洗乾淨,加上兩個海鳥蛋,煮一鍋湯,撒一點鹽,比羊肉湯還鮮美。

  這可是在中原時,從來沒有喫過的美味。

  就是沒有糧食喫。僅存的那些糧食,要等春天時作爲種糧。

  可是,有肉喫,誰還喫什麼穀物呢。

  不過大王說,光喫肉不健康,穀物還是要喫的。

  商民們是這裏的第一批居民,這裏生活着許多動物。花鹿,狍子都不怕人,大家獵到的動物多了,喫也喫不完,便開始拿肉做成醬。

  這些醬大王都不愛喫,他喜歡一種用魚卵做成的醬。那是一種長度和成年人一般的大魚,大王叫它鱘魚。它的卵是黑色的,製成的醬,大王叫它魚子醬。

  不過聽大王身邊的人說,大王其實並不愛喫這玩意兒,齁鹹。他之所以喫那麼多,全是因爲報復性消費。

  至於什麼是報復性消費,沒人知道。大王從昏迷中醒來後,常常會說一些從來沒人能聽懂的話。人們傳說,那是玄鳥給大王的啓示。

  冰雪消融,春天來了。

  這是商民們在平安邑的第一個春天,祭祀之後,開始春耕。

  平安邑還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沿着海岸分佈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北面是高山。在高山和森林之間,烏蘇里江靜靜流淌。

  河流兩岸是大片肥沃的土地,這些土地都是上好的棕壤,無需施肥,種子種下去,就能獲得豐厚的收成。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箕子坐在河灘上,哼着《烏蘇裏船歌》,看着商民們辛勤勞作,心裏有點得意。

  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啊。

  不過箕子發現,商民們播種的方式還是太過原始了。基本就是把草清除乾淨,人拉着木犁在土地上犁出一道淺痕,撒上種子,把土掩上,完事。

  這種播種的方式看得箕子直搖頭,但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雖然知道播種要有翻土,間苗,施肥等工序,但是商民們沒有鐵製農具,連青銅農具都很少。翻土什麼的,根本無法進行,也就只能這樣了。

  好在這裏物產豐富,山裏跑的,水裏遊的,也足夠大家喫的了,等以後弄到鐵了再說吧。

  商民們的農作物倒是挺豐富,他們帶來了五穀:麻、黍、稷、麥、菽。

  在這個年代,麻子是一種主要的糧食,不過箕子並不打算喫它,當糧食喫的話,它的產量太捉急了,味道也不行。但它的表皮纖維是好東西,可以用來織布。這年頭,絲綢產量太低,棉花還沒有被種植,穿衣服就指着麻布了。

  黍就是小米,黃燦燦的小米目前來說是商民們最喜歡的糧食。

  稷就是高粱,它結的穗子也是可以喫的,後世叫高粱米,在這個年代也是商民們的主要糧食,不過這玩意兒拿來喫簡直浪費,應該拿來釀酒啊,後世東北的高粱酒,可是很有名的。

  麥就是小麥了,但此時的脫殼技術太辣雞了,小麥基本就是用來直接煮粥或者蒸飯,味道不咋滴。小麥的精髓,當然是磨成粉做麪食啊。箕子心想,今年秋天,就能喫上餃子了。

  菽就是大豆,商民們也拿來當糧食喫。這玩意兒直接喫的話,口感不咋滴,喫多了還脹氣,消化不良,放屁不止。所以直接喫簡直是浪費,應該做成豆製品或者榨油嘛。

  至於水稻,要南方的長江流域纔有,大概要再過幾百年,纔會取代麻,成爲五穀之一,所以這羣商民們是沒有攜帶稻種的。

  春耕的事情很簡單就完事了,接下來箕子要考慮的是住房問題。

  商民們的房子都是木頭搭建,在中原的時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裏靠着太平洋,是有颱風的。到時候幾陣颱風一刮,去年冬天搭建的那些木頭房子恐怕連個毛都不會剩下。

  不過想要建造可以抵擋颱風的堅固房子,在這個年代實在是太難了。因爲這個年代的生產力,科技水平實在太過低下。

  磚頭啊,鋼筋啊,水泥啊……啥都沒有。

  連鐵器都沒有,就幾把青銅斧,能造出什麼來?

  等等,水泥?

  箕子一拍大腿,有水泥啊。

  中國古代曾有過很多宏偉的建築,但這些建築都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了,而遠在西方的羅馬,他們的建築卻可以千年不朽,一直到現代社會,人們還可以去欣賞膜拜。

  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古代建築都是木製的,時間一久就爛了,古羅馬人卻會使用水泥,所以他們的建築可以在風雨之中屹立千年。

  這種“水泥”,是用石灰,沙子,火山灰混合在一起得到的。

  石灰好解決,石灰岩到處都是,直接挖就行了。

  沙子也好解決,到烏蘇里江挖就行了。

  最難得到的是火山灰,但如果是在中原也許很難,在現在這個地方,卻再容易不過了。

  因爲這裏就是長白山脈,這一片全是火山帶,後世東北著名的天池,鏡泊湖,五大連池全是火山湖。

  他們一路東來的時候,甚至見到了一座正在噴發的活火山。

  箕子馬上找來南宮修,命他帶領五百人沿江而上,去挖掘火山灰。

  這時的商民們已經會製造木板船了,不過因爲沒有鋸子,切削木板十分麻煩。

  箕子爲了抓緊時間,直接就命人把大樹砍下,曬乾了扔到江裏結木爲筏。這船是簡陋了一些,不過去的時候是空船溯游而上,回來的時候雖然載滿了火山灰,卻是順遊而下,所以並不費勁。

  基本上一個月可以跑一個來回。來回兩趟,所需的火山灰也儘夠了。

  在他們去挖火山灰的同時,箕子也帶着人就近挖掘河沙,石灰石,燒製石灰,土磚,做着準備工作。

  等到所有材料齊備,箕子開始試着製作水泥,經過不斷的嘗試各種材料的比例,合格的水泥終於製造成功。

  當衆人親見兩塊土磚合成一塊,無論怎樣也分不開的時候,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接下來欠缺的,就只有鋼筋了,鋼筋是目前來說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好在箕子要建的也不是什麼高樓大廈。只要把房子建得矮一些,能抗颱風也就行了,所以鋼筋就免了。

  前後忙了幾個月,當麥子成熟的時候,能供所有人居住的磚房終於建好了。

  箕子鬆了一口氣,這時候已經是颱風季了。好在運氣不錯,目前爲止,颱風並沒有從平安邑登陸。

  爲了慶祝豐收,也爲了慶祝磚房的建成,箕子決定搞一個慶典,熱熱鬧鬧地慶祝一番,並把這一天定爲:中秋節。

  於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提前一千六百年……誕生了。

  但箕子沒有想到的是:正當大家載歌載舞歡慶豐收,而他興致勃勃地給大家介紹餃子這種美食的時候,天空中忽然傳來一聲怒喝。

  “胥餘,你竟然躲在這裏登基爲王?”

  箕子嚇了一跳,擡頭看去,只見天空之中,一個青面獠牙,身長二丈的巨人迎風而立。

  手裏握着一根黃金棍,身後一對翅膀隱有風雷之聲。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