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天之浮橋
他是目前胥餘的學生中最優秀的一位。
在長期的教學中,胥餘發現這個年輕人對自己的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既然如此,胥餘決定成全他。
在化學實驗室,景田主要協助胥餘製作一些奇怪的液體。
其中一種液體是淡黃色的,它會散發出陣陣白煙。胥餘告訴他,這叫作硝酸,可以用來製作炸藥和化肥。
製成炸藥,比他之前見過的火藥的威力要大上許多。製成化肥,可以讓五穀的收成增長數倍。
最神奇的是,這東西見光就會分解,必須裝在棕色的玻璃瓶裏。
爲此,胥餘還專門燒製了一批玻璃容器。
另外一種液體,像是濃稠的油。胥餘告訴他,這叫硫酸,它的用途比硝酸更廣。
爲了讓景田充分了解這兩種酸,胥餘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來展示它們的特性,比如拿他們去腐蝕銅、鐵等金屬,碳化木材等等。
有了這兩種酸,就可以開始製作硝化甘油。
硝化甘油十分危險,製作之前,胥餘再三強調:硝化甘油極不穩定,任何震動,撞擊,摩擦都有可能會引動爆炸,讓大家一定要萬分小心。
由於硝化時會放出大量的熱,所以必須嚴格控制溫度,並保持通風。
在不知道阿狸是巫女之前,這東西胥餘也就在腦子裏想想。
但是現在,這一切都成爲了可能。
阿狸的能力能迅速降低反應釋放出來的熱量,讓整個實驗一直保持在低溫狀態。
經過反覆摸索,硝化甘油終於製作成功,隨着一聲巨響,煙塵四散,地動山搖,一片山崖被炸塌了一塊。
衆人望着這恐怖的破壞力,無不流露出駭然之色。
“有了這東西,我們不用害怕西周的入侵了。”胥餘揉了揉阿狸的腦袋。
阿狸長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
……
中秋節過後,胥餘的船終於造好了。
他帶着平安邑一些主要人物來參觀這艘嶄新的帆船。
“此船叫做飛剪船。”胥餘介紹道。
這條船並不是很大,長約十米,最寬處不到兩米,船身細長,喫水極深,呈現出非常漂亮的流線型,船首鋒銳如刀,利於劈開浪花。
船首部位向外斜伸出一根極長的桅杆,與船身中部的主桅之間用一片三角形白帆相連。
“這船怎麼這麼……細?”景田忍不住問道。在他的印象中,船應該是胖胖的纔對,那樣的話,在水中行駛,才能穩穩當當。
“怎麼不能?不過這只是第一艘,用來積累經驗的型號。今後我們會造出更多更大的海船。”
雖然由於條件所限,暫時無法造出鐵船,水泥船,只能造木船,但胥餘也要一步到位,造出最牛逼的帆船,所以他選中了飛剪船。
飛剪船可以說是人類帆船建造史上的巔峯之作,一八四五年才第一次在美國誕生。但它一經誕生,立刻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這種帆船航行時,船身幾乎是貼着水面,速度極快,航速每小時能達到12-14海里,橫跨大西洋只需要十三天。
“我們來進行一次試航吧。”
由於阿狸要留下來協助製造硝化甘油,風曦要留下來進化各種農作物,所以胥餘隻帶了虞姬登船。
虞姬的箭術天下無雙,又馴養着四隻海東青,在此次航行中起到的作用無可估量。
南宮修則帶了十名鹿騎兵護衛。
起了錨,由南宮修掌舵,離岸而去。爲了操縱帆船,他已經練習半個月了。
船帆升起來,喫足了風,帶動船頭向上高高翹起,銳利如刀的船首切開浪花,宛如飛魚一般,幾乎就是在水面上滑行……
岸上衆人見這船快得如同離弦之箭,都不由得發出陣陣驚呼。
胥餘等人站在船頭,感受着迎面吹拂的海風,一個個都發出了陣陣歡呼。
胥餘此行的目的地,南方。
他要去尋找甘蔗和水稻。
他本想等黑虎回來後去一趟,但黑虎回山修煉去了,啥時候回來也沒個信,他們這些修仙的,時間也沒個準,也許猴年馬月都不會回來也說不準。
現如今這兩樣寶貝已經要成熟了,胥餘等不及,乾脆就趁着這次航行跑一趟了。
大家輪流掌舵,帆船日夜不停,沿着日本諸島,琉球羣島,臺灣島一路往南進入東海,一共花了七天時間,抵達了福建。此時是東夷的地界。
停錨靠岸,虞姬放出海東青偵查附近情況。
一行人下了船,騎着駝鹿,沿着一條河道緩緩前行。
剛走沒多久,便看見河岸上生長着巨大的涕竹,高聳入雲,蒼翠挺拔。
胥餘指着涕竹對虞姬說道:“千年之前,你的祖先就是從此處渡海,經過天之浮橋,抵達美洲的。所謂天之浮橋,就是我們來時那一連串的島嶼。”
虞姬撫摸着涕竹,想象着千年前祖先憑着這簡陋的竹筏,竟然渡過萬里海域,不由感慨萬千。
在陸上走了兩天,海東青報告前方一個山谷中有人類聚集的部落。
胥餘要找水稻,當然要問當地人要,便率衆前往。至於東夷部落會把他怎麼着,這個他並不擔心。
他們騎着巨大的駝鹿,拿着鋒利的鋼刀,先進的弓箭。武力對抗的話,對方就算人多勢衆,他們也無所畏懼。
況且,他並不是來搞事的,他是來做生意的。
他帶了一些鐵器,玻璃,雪鹽,現在都由駝鹿負着,打算和當地土著交換種子。
當初他只用區區幾袋鹽就換走了肅慎人大量的駝鹿和哈士奇,現在準備估計從事。
這些東夷人雖然比肅慎人要先進一些,但是對他來說卻沒什麼區別,都是野人罷了。
按照海東青的指示走了兩日,便抵達了東夷部落所在的山谷,胥餘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階一階,連綿到山頂的梯田種滿了水稻,甘蔗,茶葉。
夷人在山坡上忙忙碌碌,收割着莊稼。
“梯田?”胥餘忽然感到充滿了自豪:“真沒想到,三千年前,華夏先民就已經完成了如此壯舉,真是太偉大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