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章:熱戰開啓
這段時間,南宮修一直在按照胥餘交給他的《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陣中要務令》三本書來訓練士兵。
這三本書都是後世黃埔軍校的教科書。禿頭雖然微操辣眼,但是辦學還是有幾把刷子的,這幾本教科書都是請德國的軍事顧問編撰的。
商軍現在裝備的98K,也是德式裝備,用這書來教學正合適。
這些士兵都是從各族中千挑萬選出來的精銳,其中華夏族佔了七成,朝鮮、繩文、肅慎各佔一成。
他們被當作軍官來培養,會成爲未來商軍中的骨架。
攸候喜已經從扶桑回來了,此次劫掠的四萬多人,一半留在了本州島。
一方面挖掘火山灰;一方面關東平原是塊寶地,也不能浪費,在當地種上糧食,可以自給自足,省得從大陸運糧過去。
既然人口和建築材料都有,那就順便在當地建城了。
這是胥餘治下的第五座城,也是扶桑諸島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天照和月讀雖然成了式神,卻也很是重視。
她們請求胥餘給這座城賜名。
這城當然不可能叫東京了,胥餘想了想,暗戳戳地給取了個名字,吉原。
此城地處平原,又取一個吉利的吉字,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名字了。
天照和月讀都表示非常滿意。
她們卻不知,吉原是後世東京最大的紅燈區,諧音還是妓院。
而剩下的兩萬人,則被胥餘弄去挖運河去了。
從平安邑到中原,需要繞過朝鮮半島,距離實在太遠了。如果能挖一條運河,連接鴨綠江和圖們江,那就可以走水道直達丹東,將整個航程縮短到一千五百公里以內。
按照日行三百公里算,只需五日就可以抵達山東半島。
而圖們江與鴨綠江的最窄處不過一百多公里,開挖這條運河,並非難事。
後世沒有這條運河,是因爲沒有必要。
爲了迎接胥餘回城,南宮修還搞了個檢閱,讓他看看這三個月的訓練成果。
“齊步走!”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着神州的大地,肩負着殷商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戰士們邁着整齊的步伐,唱着胥餘魔改的軍歌,威武雄壯地朝前走去。
他們穿着迷彩服,扛着步槍,槍上的刺刀寒光閃閃。
胥餘感覺,這支超現實的隊伍只要補給充足的話,可以把整個世界打穿。
不過,光說不練假把式,胥餘決定試一試。
造船廠之前一直在建兩艘飛剪船,不過有了蒸汽機之後,就重新做了調整。
裝上蒸汽機後,這兩艘船就變成了蒸汽風帆混合型,不過船上要裝煤,載人就要少一些。
胥餘決定利用這兩艘蒸汽船溜到大陸去,搞一個偷襲,檢驗一下軍隊的作戰能力。
至於偷襲的目標,胥餘經過再三考慮後,選擇了吳國的國都梅里(今無錫)。
西周的北方三國,燕、齊、魯都是大國,實力強勁,而且國君也都是西周的實權派,胥餘不想把他們刺激得太狠。
那距離海岸線近,又和西周關係近的,就剩下吳國了。
兩年前那場大戰,吳國慘敗,吳侯周章已經死於虞姬的箭下,目前繼位的是周章的兒子熊遂。
熊遂繼位後立志復仇,他向西周求助,得到西周的扶持後,兩年生聚,積蓄實力,隨時可能會向奄國動手。
而奄國這邊也得到了東商的扶持,兩年內整合了周邊的一些小部落,長江北面的一些東夷部落也在向奄國靠攏,目前奄城已經發展成一座五萬人的大城,並且輻射周邊十萬人口,實力強橫,已經成爲了西周的眼中釘,肉中刺。
奄國不僅得到了東商的鐵器和箭矢,還得到了土豆和玉米這些高產作物,這也是奄國能迅速聚攏人口的神器。
另外,奄國還從胥餘那裏得到了將磷礦石變成磷肥的方法。
施磷肥可以解決稻殼乾癟的問題,這個舉措可以讓水稻產量增產20%。
江南多種稻穀,磷肥一經誕生,立刻成爲奄國手中的祕密武器。
若不是吳國早已在此地立國數十年,只怕奄國一統江南也不是難事。
鑑於此,吳國最近一直動作頻頻,雙方也是小有摩擦。
奄國和東商一直通過海東青傳遞消息,近來送到平安邑的書信中,也一直提到這點,言辭之間,頗爲擔憂。
畢竟奄國的位置和實力都不及東商,如果西周鐵了心和吳國來個南北夾擊,要滅掉奄國並非難事。
因此,胥餘決定來個萬里突襲,給吳國來個下馬威。
此行是使用現代武器輕裝突襲,人數並不需要太多。
目前的武器已經裝備了四個連,三連和四連訓練不久,尚不堪用。因此只動用一連和二連,一共二百四十人。
一連的連長是子攻,二連的連長是女防。一個是殷商宗室,一個是胥餘親信,都是軍隊的重點培養對象。
另外,這兩個連還配備了指導員。
一連的指導員是個朝鮮人,就是上次和西周大戰之前主動請戰,還被胥餘給賜名爲高仙芝的那貨。
這廝十分的勤奮好學,來到平安邑三年,一口華夏語已說得十分地道,而且工作之餘就學習認字,文化程度不錯。
用此人爲指導員,不僅十分的勝任,而且還可以樹立榜樣,這等於是在向所有東商子民昭示,只要有才幹,就會得到重用。
二連的指導員則是女防的堂弟孟增,這對兄弟長期混在一起,默契十足,胥餘也就沒把他們分開。
這是軍隊現代化之後的第一戰,十分重要,胥餘、南宮修、攸侯喜這三個高層都要在現場觀摩。而虞姬、莫阿娜、哪吒三人要護衛胥餘的安全,因此也一併同行。
另外風曦和琴嫺帶了二十人的農業隊伍,康達和子悅帶了二十人的醫療隊伍,也隨船同行。
風曦和琴嫺已經閱讀了關於雜交水稻的資料,知道培育雜交水稻的關鍵是在於找到“雄性不育株”。
但這玩意兒可遇不可求,風曦使用靈力將水稻催熟了無數遍,仍然無功,於是將視線放在了江南,她打算到廣闊的南中國去尋找。
同時,風曦還打算深入大陸,去尋找一些農作物。
現在東商可食用的蔬菜種類太少,除了芥菜就是小白菜,然後就是從美洲來的辣椒和番茄。
春天還有各種野菜可以喫,到了冬天就十分尷尬。
後世北方過冬的兩大神器,大蘿蔔和大白菜,現在全都沒有。
胥餘告訴風曦,用小白菜和蕪菁雜交,可以得到大白菜,一顆大白菜夠一個人喫三頓。
東北沒有蕪菁,風曦打算收集到“雄性不育株”後,去一趟燕國,將蕪菁帶回去。
而蘿蔔在秦漢時代纔開始栽培,當時的名字叫“羅服”,它的起源沒有一定,有人說起源於中國,但“羅服”這個奇怪的名字一聽就是音譯,所以大概率是外來的。
胥餘隻能畫出蘿蔔葉子的形狀,讓風曦沿着歐亞大陸的海岸線慢慢去找。
康達則打算到達奄國後,換小船沿着長江經四川進入雲貴地區,尋找三七等藥材,配置療傷聖藥,雲南白藥。
胥餘知道今後還有許多硬仗要打,現在有了青黴素,再加上雲南白藥的話,他就可以將軍隊的損失降到最低。
畢竟這個年代最珍貴的就是人口,能少死一個,就少死一個。
這一行三百人,乘坐着兩艘蒸汽風帆組合船,向着東方出發了。
十日後,順利抵達奄國,嬴才親自出城迎接。
宴飲一番後,嬴纔派遣了一支百人小隊,裝備了鐵劍硬弓,護送康達前往雲貴地區。
爲了保證康達的安全,胥餘還給康達配備了一支手槍。
由於這個季節水稻還沒有揚花,風曦便暫時住在奄城,順便看看能不能對一些江南作物進行改良,比如橘子、甘蔗、茭白、蓮藕等。
風曦對殺人沒什麼興趣,雖然決定幫助胥餘,但雙方其實都算她的子民,所以並不打算前去觀戰。
由於風曦的身份太過嚇人,胥餘隻告訴嬴才她是一名巫女,讓他好生招待。
嬴才得知風曦的能力後,也十分重視,連忙安排最好的宮殿讓她住,並把自己的侍女安排過去侍候。
而胥餘等人,則乘着兩艘蒸汽船,在海東青“春花”的引路下,穿過縱橫交錯的水道,前往梅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