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等雨
以往沉迷於修仙御劍,只是憑空幻想。如今當真入了門來,那種嚮往反倒愈發熾烈。
短短几個月,阿原像是長大了不少,不再是以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也失去了從前在山間河畔遊玩嬉戲的快樂悠閒,每天只是想着如何提升功力。
採氣定氣之後,就輪到通絡了。
功法中說人天生有氣血兩脈。血脈以心爲樞,自出生以來就時刻不停循環流轉。而氣脈、也就是常說的經脈,卻因爲凡人體內沒有真氣而一直處於閒置狀態,如干涸的河道,漸漸淤塞而歸爲一片混沌。
待採氣定氣到丹田盈滿、彷彿一個蓄滿了水的大湖,便可牽引“湖水”重新衝開“河道”——此即通絡。
通絡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關,就是調動真氣從下丹田出發,依次打通督脈和任脈的各個樞節,直到真氣可以沿着任督二脈循環一週,即一個小周天,纔算有所小成。
單憑“打通任督二脈”和“小周天運轉”的鼎鼎大名,便可知定然艱難無比。
真氣能運轉小周天之後,再打通其他經脈就容易多了。好比有了一條奔流的大河,自然會分出道道支流。只要練功不輟,終有一天可以打通全部經脈,讓真氣能夠自由流轉,生生不息——這就是大周天之境,也是靜功大成的標誌。
阿原丹田那桃核大小的一團真氣,離“丹田盈滿”還差得遠。他只能牽引丹田真氣向腹下督脈一點點緩緩滲入,但還未到會陰繞體向上,就散落潰亂,無以爲繼。
那不像是在引水開渠,倒像是一個頑童拿着樹枝在泥漿裏亂劃,淺淺一道,很快就會恢復原狀。也不知是功力不到的緣故,還是不得通絡之法。
如此一來二去,阿原只得放棄了無用的嘗試,老老實實地採煉真氣,等打好基礎再求突破。
可真氣修煉並非一日之功,雖有夢境洞天的妙助,但映射到現實中進展總是不盡如人意。
隨着真氣增長越來越遲緩,阿原的心境日漸焦躁,連夢境中那一成不變的景色也變得乏味起來。
他開始討厭那道看不見的結界,連帶着家鄉四周的綿綿青山,彷彿也是一道道束縛着他的結界。
晴兒離別時的贈言,也一直在敲打他的心:“我看阿原哥哥胸有四海,志在八荒,這綠水青山雖美,卻終不能留你一輩子的。不如早日走出家門,親眼去看看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話真是說到阿原心坎裏去了,如今他空有一身神功,不去闖蕩江湖,那滋味真如古人所說的“衣錦夜行”。
只是阿原從小到大從未離開過溪源村,從未離開過鄉親們。想到要一個人去闖蕩江湖,未有歸期,心中難免還是有幾分不捨。更何況,他好歹也是兄長,扔下兩個妹妹一走了之,實在說不過去。
奈何這個念頭實在太誘人,一想起來就再也放不下,腦子裏滿是外面新奇的大千世界,與晴兒凝兒重逢的喜悅,仗劍江湖的快意,仙俠豪傑的風采……
神功初成的喜悅漸漸淡了,真氣進展緩慢,動功什麼的也提不起精神再練。師徒關係破裂,也沒人逼他讀書,阿原一時百無聊賴。
老天似乎也應和着阿原的心情,這一年的夏天異常燥熱,從入春以來就沒下過一場雨。如火的驕陽烤得大地乾裂開來,萬物都沒了生氣,除了樹上不停鳴躁的蟬,和地上整天跑來跑去的小小。
夢溪水越來越淺,幾乎就要露了底。河邊那臺老舊的水車也有氣無力的,每天汲上來的水越來越少。眼看着莊稼果樹打蔫,鄉親們愁容滿面,只得每日不辭辛勞,把夢溪水一桶一桶地挑到山上地裏去澆灌。
石頭伯一入春就破天荒地出了遠門,至今未歸,這下阿原的神功終於派上了用場。他抖擻精神扛起石頭伯的扁擔,一挑就是兩大缸水。饒是如此,幫鄉親們把所有田地果林都澆上一遍也要跑上幾十個來回。每次下來,不但真氣衰竭得半點也提不起來,連身子都要累散架子了。
這種強度的勞作,多少有點打腫臉充胖子,每兩三天就要澆一次水,足以消耗掉阿原任何過剩的精力。
幾個月來靠着夢境的滋養連覺都不怎麼睡的阿原終於撐不住了,每天中午都要睡上幾個時辰修養生息。醒來也是渾身痠軟,一動也不想動,索性就躺在牀上看幾本書,權當消遣。
既然是主動要看,自然要挑些感興趣的了。可恨老頭子那幾口能當棺材用的大書箱裏,滿滿全是講上古的書,難爲他怎麼蒐羅的。
阿原花了好大力氣,總算從裏面篩選出幾本沒那麼“古”的,都是些地理遊記之類——既已立下行遍神州之志,自然要先通曉神州地理。
師徒關係破裂之後,妹妹師父看都不看他一眼,自然不會管他讀什麼書。不過,近來師父做飯的手藝倒是越發精進,居然還捨得放肉了。
閒讀幾日,根據書中所述,再結合過往旅人那聽來的,阿原總算是在腦子裏畫出了一張模糊的“神州疆域圖”。
這片肥沃富饒,繁衍了億萬生靈的土地,自古名爲神州。
神州之上曾有四個大國,有如四根擎天巨柱,分居一方。
中央是廣闊的天子之國雲國,乃是萬國之宗,也稱中國;雲國與西方的風國以橫亙南北的勒馬川爲界,往南與雷國隔江而望,而東方則是面朝大海的雨國。
這四國之人,皆是神州子民,雖有國別疆界,卻同宗同源,共同傳承着洪荒以來最悠遠燦爛的文明。
神州乃天神庇護之土,豐饒肥沃,災禍不興。而神州四方盡頭,則盡是險境絕地。
北方乃神棄之地,洪荒遺土,生機絕滅,是爲大荒。向西自勒馬川起,地勢便一路走高,宛如天梯一般,傳說直通向雲端之上的神山崑崙。大江以南雨水豐沛,江川河渠密如蛛網,湖沼池澤連綿千里,乃成大澤,名爲雲夢。南方酷暑之地,山嶺延綿,密林廣佈,多兇禽猛獸,瘴氣毒物。而東方則是浩瀚大海,煙波飄渺,無際無涯。傳說海中有三座仙島,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有長生不老之藥,乃是仙人居所。
這些邊荒險惡之地,也生有神棄之民。茫茫大荒之外,傳說另有一望無際的草原,生有胡人部族,彪悍狂野,來去如風;西北山嶺之上,有犬戎縱橫其間,面目猙獰,殘忍兇惡;南方密林廣澤深處的蠻人,茹毛飲血,與禽獸無異;東方大海之上也有島嶼星羅棋佈,遍佈着夷人部族,陰險狡詐,猥瑣古怪。
千百年來,在這些外族不斷衝擊下,神州的格局逐漸變化着。風雷兩國的勢力不斷向四周擴張,一個個小國在版圖上出現,像是新生的幼苗一樣依附着主幹,形成以風、雷兩國爲首的西國和南國。
而東方繁盛無比,文教大興的雨國卻一時爲夷人所滅,如碎玉般散落成幾十個小國,統稱東國。
唯有背靠大荒的雲國,既沒有外族侵擾,也少與別國來往,神祕得一如雲中之國,靜靜地佇立在神州的中心。
“西有大川,東有大海,北有大荒,南有大澤。這神州,還真是廣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