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笑癡
寫書之人居然名叫“笑癡”,又把阿原氣了個半死,可看了他的自傳,應當是自嘲之意。
此人大概二百年多前生於雨國的一個書香門第,從小聰慧過人,過目成誦。本來一家人都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金榜題名,將來爲官做宰,光耀門楣。可沒想到他從小不務正業,無心考學,一心只想着修道成仙。與家人爭執多年,幾番大吵之後,笑癡索性離家出走,正式走上了修仙之路。
笑癡當時年少氣盛,頗爲自負,自以爲才智過人,一心想要開創一條與旁人完全不同的修真之路,成爲一代宗師。結果這位“老前輩”從十四歲開始自行參悟仙法道術,直到四十歲也沒悟出什麼來,想學別人的也晚了,畢生也沒能拜入任何修真門派。
他不甘心一生一事無成,於是後半生遊歷天下,蒐羅了許多散佚在民間的道法典籍、武功圖譜作基礎,以一些“同道”、武者的心得爲佐證,甚至民間傳說都拿來參考一番,這才生拼硬湊地編出了這套功法。
笑癡一生潦倒,嘔心瀝血創出這套“功法”後,還沒來得及正式練上一練,就撒手人寰。也不知他臨終前,是悲、是嘆,是哭、還是笑。
這本書乃是笑癡一生心血所著,好賴不說文字起碼是通順連貫的,只不過被老頭子刪的刪改的改,抖落得不成樣子而已。
許多誇張離譜的描述,都是老頭子爲了對應“先天乾坤霹靂無敵功”這狗屁名字加上去的。笑癡本人一生潦倒,自然低調得很,一句大話也不曾說過,坦言這套功法充其量就是入門級的,一般人就算練上一輩子也只能起個“養生健體”的作用,偶有“才智高絕兼心志堅忍的能者”練成此功,則已“初窺道法門徑”。
阿原前前後後只練了幾個月,自然算不上“心志堅忍”,只能說實在太“才智高絕”了。如今既然已“初窺道法門徑”,恨也只恨老頭子無良,撿了本地攤貨還裝作寶貝,要不是自己天賦過人,又有仙人夢境暗助,這一輩子恐怕就耽誤了。
可越往下看,阿原越氣得發昏,老頭子簡直喪盡天良!
人家功法中壓根就沒有什麼“掌心腳心朝天”,“想象自己全身毛孔張開”之類的採氣之法。書中說,人生於天地之間,呼吸之間自然帶有天地靈氣,採氣就是要將吸進的天地靈氣盡量截存於體內,訣竅就在於呼吸吐納的節奏,和所謂“定氣”的法門。
可天殺的老頭子竟把“採氣”和“定氣”兩個必須同時進行,密不可分的過程割裂開來,分明是暗藏禍心。
可想而知,幹坐在那呼吸吐納卻不運行定氣法門,只是想象“全身毛孔張開”,靈氣一絲不存,與常人呼吸並無半點區別。真想練到“腹中丹田有所感應”,除非是夜沉石涼,凍壞了肚子。
若不是阿原在靈氣濃密百倍的夢境中福至心靈,採氣定氣一氣呵成,恐怕至今還整天拉肚子呢!
阿原咬牙切齒,每翻看一頁,呼吸便沉重一分。
這書中壓根就沒有什麼動功!只有推拉抱舉等幾式運氣法門,剩下那些諸如倒立、蹲起、蛙跳、蛇爬、貓撲、翻跟頭、金雞獨立,乃至“雙腳側舉過頂盤於腦後”,全都是老頭子編的!
——是老頭子編的!!
可憐阿原從小縱橫鄉里,從來都是他捉弄別人,啥時候上過這種大當,喫過這等大虧啊?爲了這“仙法”,他受了多少窩囊氣,遭了多少罪啊?老頭子分明就是拿他當猴耍啊!
阿原恨得瞪開眉間眼,咬碎口中牙,恨不得一口生吞了老頭子。想想自己的委屈,又不禁悲從中來,一時間聲淚俱下,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
夜入二更,怒過罵過哭過之後,阿原總算慢慢平靜了下來,只是心裏空蕩蕩的,像被生生挖走了一塊。一時間百無聊賴,隨手又一頁頁翻起書來。
這本書全部的乾貨就是採氣定氣的功法,還有推拉抱舉等運氣法門,寥寥十幾頁就寫完了,估計“笑癡”實在編不出更多了。後面大部分篇幅都在講他的生平、感悟,修真界的一些常識,以及他的一些設想之類,其實就是湊字數的,否則就那幾頁紙實在不能叫一本書。
可“笑癡”不但在修道上沒有天賦,寫起書來也爛得一塌糊塗。不單文筆不佳,而且羅嗦異常。像阿原最感興趣的一些修真界的常識,他完全可以一上來開宗明義,一目瞭然地講道:“修真者的境界,分爲什麼期、什麼期、什麼期、什麼期……法寶的等級,分爲什麼寶、什麼寶、什麼寶、什麼寶……”
可他偏偏不,非要穿插在一個個無聊的故事裏慢慢講,末了還要說一句,其實這也就是某個門派的一種分法,不是絕對的。等於結尾點題告訴讀者他前面說的都是廢話。
好在阿原是剛剛入門的人,再爛的書也照樣看得下去。
笑癡一沒根基,二沒功法,三沒師父指導,全憑自己瞎琢磨,到死都沒摸着修仙的門。但他參了一輩子野狐禪,想法總是不少的,再加上平生遊歷天下,見識還算廣博,這修仙界的事他憑着一部分道聽途說,再腦內補完,倒也能自圓其說。
要說究竟何爲修仙,凡人到底如何才能成仙,那是古今億萬修仙者苦苦探尋的大道,連一派宗師都不敢妄言,笑癡這門都沒摸着的野狐狸如何敢大放厥詞?人貴在自知,他一生都沒入得修仙界的大門,倒是把那門外的風景描繪得頗爲細緻。尤其是採氣築基這一階段,論述得入情入理,探本溯源。
書中言道,仙道的基礎,在於真氣。而真氣乃是修煉者運用採氣法門,截留在體內的天地靈氣。採氣法門雖有萬千,高下相差有如雲泥,但不論如何巧妙,這過程總是異常艱難。究其本因,在於採集天地靈氣入體本就是逆天行事。
靈氣遊離於天地間,看不見摸不着,只會依天道而聚散。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生於天地之間,就如一個風箱,一吸之間可以將靈氣吸進壓縮,而一呼之時又將大部分靈氣排出體外。雖然依照一定的採氣吐納之法,可以讓吸進的靈氣大於呼出,從而將一部分靈氣截留在體內,轉化爲真氣。然而同性相斥,真氣越多,其反聚之力亦強,呼吸間真氣的逃逸之勢也就越來越強,終會與採氣達到平衡,人體所能採納的靈氣也就達到了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