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藏墨石
更何況,這一幕是他期待已久的――重逢之時,像個說書人一樣將種種奇遇編排成章,娓娓道來,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可真正講起來,卻遠沒有想象得那麼暢快。
故事的開頭,就卡住了說書人――望雲山莊上的結局,無論怎麼修飾,都太過殘忍。
而楚涵玉只是靜靜聽着――既然她回到神州,想來已經知道了楊懷之逝。而那些惡人的下場,陳管家、孫會、薛大師,不可一世的楚家人,乃至風不求,都沒給她帶來半點波瀾。
繼續講下去,原大俠一波三折的旅程中,便漸漸充斥了太多祕密和難解之事,他也已經習慣了避重就輕,將之藏在心底。
楚涵玉並不是一個好的聽書人,她目不轉睛地望着雒原,卻彷彿魂遊天外,根本沒融入到他的故事中。更不會恰到好處地感嘆驚訝一下,問聲“後來呢”……
或許,這些並不是她想聽的“故事”。
說到後面,雒原越發沒了興致,連剛剛發生的與“風月奴”相關的種種,也乾脆避而不提。
那段紛亂曲折的離奇經歷,雒原還沒時間去消化,而且他有種直覺,眼前的“風眠”說不定也糾葛其中。
終於,原大俠沒了話說,昏暗的地穴中再次陷入沉寂。
“你果然、就是那因果氣運之人……”
聽完了原大俠支離破碎的“故事”,楚涵玉只是幽幽一嘆,留下莫名其妙的一句話。
黑暗之中,也看不清她是何表情。
雒原正不知該怎麼接,只聽楚涵玉道:“那古劍、還有玉,能給我看看麼……”
若是以往,這種小事原大俠根本不會有半點猶豫。可如今,古劍和玉,彷彿已與他融爲一體――他所有的手段、家當和祕密,都在古劍和玉之中,忽然要交給別人,就好像剝光了衣服一樣。
可面前的不是別人,而是楚涵玉。古劍、玉本來都是望雲山莊之物,甚至可以說,是原大俠從她那“借的”――長久以來,雒原幾乎都忘了這一點。
只是愣了片刻,雒原還是一笑道:“當然――這本來都是你的……”
楚涵玉默默戴上玉,指尖輕撫古劍。玉上閃過青藍色的水光,如流星墜湖,激起古劍上道道靈紋。
一滴滴淚珠,也落在古劍之上,如雨打漣漪。
楚涵玉懷抱古劍,輕輕啜泣着,成了暗夜中唯一的聲響……
應對哭泣的女孩子,一向是原大俠的弱項,更不要說久別重逢後倍顯生疏的楚涵玉。
讓她落淚的,究竟是睹物思人,還是一路來的委屈?雒原不知道,更不知該如何去勸慰。
“你在這休息一會,我四周轉轉,看有沒有什麼危險……”
最終,雒原只是輕輕拍了拍楚涵玉的肩膀,找個藉口躲了出去。
當然,藉口也不是白找的,雒原不會忘記來此處原本的目的。
…………
鑽過幾處狹窄的洞隙,雒原順利地找到了“記憶”中藏在此處的那樣東西……
一塊渾圓的墨石,在幽暗的洞穴中毫不起眼。表面道道龜裂的縫隙,彷彿歲月風化的痕跡。
當年阿桓無法參透這顆墨石之祕,只能將之深藏在這偶然發現的祕穴。那不甘的怨魂,卻把這個祕密陰差陽錯地留給了雒原。
阿桓的那份無奈與不甘同樣留給了雒原,他本來也毫無頭緒――直到長陽山底,脂泉之中夢到的一些片斷。雖然醒來後已模糊不清,但雒原隱約記得一點……
“金光完全隱沒之時,便會有一絲黑氣散出……”
“身具陰脈、隱靈根的孩子,不斷吸食黑氣……”
“他會被煉化成‘影’……可以聯絡影宗……”
但手中的墨石沒有半點金光。或許,那金光和黑氣就是破解的關鍵?
雒原深吸一口氣,渡出一絲真氣,可一入墨石,就如泥牛入海,消失得無影無蹤。墨石只是發出輕輕一聲悶響,再無反應。
凝神靜氣等了一會,還是沒有半點金光透出。雒原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冒點風險,默默運轉起萃魂術。
黑書上的萃魂術博大精深,萬物皆可汲閱,但總歸有所分別。靈智越高、生機越旺,魂印越清晰而複雜,汲閱所得也越多。反之草木之類已經很難汲閱,更不要說一塊死物。
而魂魄可不是真氣,一旦有去無回,說不定會留下神魂損傷。
但此刻雒原心中靈光閃過,不肯放棄稍縱即逝的機緣,決然分出一縷分魂,渡入墨石之中。
那一瞬間,彷彿穿過一道門,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
黯滅的天地,一點點白光在邊緣剝落,湮滅在死寂的虛無之中。黑與白、光與暗,亙古不變的陰陽二極,在這方世界中早已分出勝負……
“這、這是……濁氣?”
雖然只有一瞬間的汲閱感悟,但雒原卻敏銳地把握到了關鍵。墨石之中,暗藏着濃厚無比的濁氣,難怪那一絲真氣會瞬間湮滅無蹤。
不,應該說,是更凝縮、更精純的濁氣。
鬼霧嶺上的濁氣、魔猿和黑蜂上魔氣,還有穿越“莽古幽徑”是那莫名的異界黑氣,似乎本是同源同根,只是在不同世界、不同氣脈環境下表象不同而已。
有了這等感悟,雒原念頭一轉,引導真氣逆走經脈,闢開一條“通路”。封藏於肋下的濁氣一引,匯入墨石之中。
一息、兩息、三息,墨石輕輕顫動,彷彿甦醒一般,由內而外,漸漸亮起金色的光芒。
金光透過龜裂的縫隙,彷彿映照成一副圖案。
雒原凝神屏息看了許久,並沒能從金光映成的圖案中解讀出什麼。但隨着金光漸漸黯淡,最終,果然有一絲微不可查的黑氣流散出來。
“這……”
“記憶”中,吸入這一絲黑氣,就可能被煉化成行屍走肉一般的工具,雒原不由得有些遲疑。
可這當口,淬鍊在胸口的【聚靈】卻不分青紅皁白,猛地將那絲黑氣吸入了內息。
後悔也晚了,雒原連忙調轉內息,想照着老路應對――以沌氣圍堵,將之隔離出經脈之外,壓制於肋下。
可這一次,卻差點出了大事。“平亂老臣”沌氣不再像以往一樣淡薄清高、不爭不鬥,彷彿見到了對頭。
黑氣與沌氣一觸,如水火相沖,如兩條龍蛇電光火石間吐信一咬――些微沌氣和黑氣就此同歸於盡,掀起的風暴卻險些震碎經脈。
危急時刻,多虧五行合歸元陣自發運轉,五行真氣在陣刻牽引下介入其中,如旋轉的輪盤生出漩渦,隔開了黑氣與沌氣。
那一絲精純的黑氣也不生事,如游龍入海,匯入肋下淤積的濁氣之中。
雒原剛鬆了一口氣,卻馬上又覺察到異樣。
原本一團散沙的濁氣得了龍首,竟自發地凝縮精煉起來,逐漸擰成一股繩,大有要佔山爲王、劃地自居的意思。
肋下濁氣已是難纏的隱患,若再被那絲黑氣同化,與沌氣、真氣都不相容,那後果不堪設想。
雒原不敢大意,全神貫注地調轉內息,正想傾盡全力解決掉肋下的隱患。忽然,一道真氣灌入後頸,頃刻間將全身經脈、真氣盡數封鎖。
一陣冰涼的觸感亦從頸邊傳來。
――古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