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糧草運輸

作者:白頭愚翁
文雄話音剛落,那戶部侍郎魏文政迫不及待得從隊列裏走了出來。

  “臣戶部侍郎魏文政有本要奏。”

  “奏來。”

  魏文政認真得說道:“自古君王,授於天命,繼正守業,御臣英傑,佩德於天地,高明於日月,遙想傳子無窮,心念傳祚百世。然未有不亡之國矣。昔德在隋,統一寰宇,後盡爲他人所有。三徵高麗無功而勞,窮兵自奉,徭役無辜,干戈崩斷。此,行以桀虐,忘之殷鑑,失其道也。”

  劉塬應道:“朕秉天命,盡拾賢才,秉政二十年,未敢輕昧,魏愛卿之諫朕知之,與衆臣工共勉。”

  魏文政又道:“皇上勤勉,民雖有所益,然兵卒愈多,軍費糜多,戶部國銀已不足用,民疲而困,此非保正存生之道。臣擬以青苗法,使國庫生資,民足置產。”

  此時魏文政的對頭,戶部另一位侍郎李裕挺着腰走出了班列。

  雖然李裕現在麻煩纏身,但他卻是一點也沒有表現出懼怕來。

  李裕其實只有四十多歲,五十都不到,但看上去就只有三十來歲的樣子。

  他的臉色十分白淨,氣質儒雅,沒有幾百年世家背景,培養不出這樣的高逼格的姿態來。

  只見李裕恭身說道:“臣不敢苟同。皇上重民,養民富之二十年,然月圓則虧,民豐則欲,地方衙門資銀濫用,官吏亦多有貪挪,虧空之縣不可計數。若朝廷行青苗之法,地方必攤派百姓,有餘錢之富上農,負之債務。無存糧之貧下農,無力還貸。年久,富者失田,貧者流徒,大漢之社稷危矣!此唐之廢法,何以行之?”

  魏文政連忙說道:“皇上勤勉,治貪如仇,哪有那麼多惡吏。”

  李裕冷笑道:“隴西縣宮千樹不就是惡吏麼?隴西縣奴民馭紳、貪腐敗政之事魏侍郎不知?其人正於大理寺受審呢!”

  皇帝劉塬一聽,這又扯到了隴西縣,一會兒太子黨與大爺黨又該吵起來了,那今天又什麼事情都不用辦了。

  劉塬連忙說道:“即是議青苗法,便不當再說他案!且講且歸!”

  有了皇帝發話魏文政也不好再說隴西縣的事情,他只得變換進攻方向。

  魏文政說:“皇上聖明,依臣之察,民之所困,乃地方鄉紳詐之民財、貸之高利,以至民困,與地方衙門何干?”

  魏文正口中的地方鄉紳當然指的就是千年世家的隴西李家的。

  卻不想此時劉永銘突然從班列裏走了出來,指着魏文政大聲罵道:“姓魏的,本王是在民間放了點貸,賺了點錢,可沒做什麼逼人賣兒賣女的傷天害理之事!你要彈劾本王就該把事情說清,別在這裏指桑罵槐!”

  魏文政一見劉永銘要打架的樣子,那氣勢馬上短了下來,連忙應道:“我說的是隴西李氏!非是清水郡王你!”

  劉塬氣道:“六皇子,不得胡鬧!”

  劉永銘這時纔不滿得退了回去,臨走時,小聲得對魏文政嘀咕了一句:“你最好不是在說本王!要不然有你好果子喫!”

  劉塬見得劉永銘退了回去,那腦子一轉,馬上就想明白了。

  劉永銘出來胡鬧是因爲不能再讓魏文政繼續這個話題了。

  再說下去,太子黨與大爺黨又得吵個沒完沒了。

  劉塬扯開話題,對劉永銘問道:“六皇子!你還在民間放貸?”

  劉永銘傻笑一聲,應道:“誰不放呢。連曹相家也放一些。五哥放的最多!我這還算是少的了!”

  五皇子劉永鈞一聽,咬着牙盯着劉永銘看。

  劉永銘放貸與五皇子放貸當然不是一回事。

  因爲劉永銘是散閒王爺,在朝中沒有派系,只要合法的生意,皇帝都不會去幹涉。

  而五皇子管着內務府與工部,有些事情應該要避嫌。

  劉塬眼色瞟向劉永鈞,問道:“五皇子!可有此事?”

  五皇子劉永鈞連忙站出來說道:“回父皇,兒臣的確亦有此行。但非高利之貸,乃是資於貧困佃農,讓他們有糧有衣,來年豐收,則加成還我,若不豐,則欠至明年。兒臣從未主動討要。”

  劉塬在朝里居然與皇子們說起了民間高利貸的事情,眼明的人已經想明白怎麼一回事了。

  但有些不明白人還在糾結皇帝不應該在朝裏說這些。

  劉永銘笑着說道:“五哥!省省吧!商賈向我借銀子,利就已經是一分四到一分七了。你外借的銀子哪裏來的?也是借的!而且還是借的我外放出去的銀子!算上那些還不上銀子的人,你至少要放到兩分二才能收回本來!兩分二呀!還不是高利之貸是什麼?”

  “什麼?”衆人都吃了一驚,連五皇子自己也都有些錯愕。

  劉永鈞道:“我、我何時問你借過銀子!我是跟……”

  “八方金典的楊掌櫃嘛!我的銀子就是放在他那裏讓他幫着放貸的。”

  劉永鈞一下子氣短起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劉塬問道:“五皇子!可有此事。”

  “父皇,兒臣……”

  “只問你有沒有?”

  “六弟他也放貸……”

  “朕是在問你!”

  “有……”

  劉塬瞪了劉永鈞一眼說道:“朝堂之上朕不想與你計較那些無聊之語,你且好自爲之!”

  “兒、兒臣謹記!”五皇子劉永鈞說着戰戰兢兢得退了回去。

  “臣禮部尚書陸預有本要奏!”

  陸預從隊列裏走了出來。

  “奏來!”

  “臣再詢!剛剛皇上未有明確之答!戶部可是要復前古之青苗之法?”

  陸預哪壺不提提哪壺,弄得皇帝劉塬不得不去回答他的話。

  劉塬應道:“還未議定,愛卿若有疑議,可試言之,朕皆恕無罪。”

  陸預在朝堂之上向來表現得剛毅,他直言道:“羣雄割據而人心不古,吏治不清常有犯科之臣。此法若行,必如李侍郎所言,惡吏必變化名義攤派於下,朝廷不能止也!無債之農揹負無妄之債,願借之民必被惡吏所苛,此國家崩壞之政也!”

  劉塬眉頭一皺。

  戶部尚書丁成儒走出班列說:“皇上,陸尚書有些危言聳聽了。我大漢國自太祖皇帝御極以來,雖有小貪但無大惡,青苗法可以隔數年而行之一,不必年年皆貸。”

  陸預馬上說道:“那地方官府必定會讓百姓一次就貸上數年!農戶被攤派借貸,終必因債而售田!國庫越不足用也!國無錢糧,士卒無所餉、無所賞,災年之下民無所依,我大漢終自滅矣!”

  劉塬輕咳了一聲,說道:“陸愛卿之慮非危言聳聽,所以行此策,乃因國用不足所制,陸愛卿若有他法,可以言之!”

  陸預應道:“臣雖無妙策,卻知災禍將近。聞皇上命戶部論鹽引代酬之策,臣覺得可解一時之急。只需嚴控鹽引發放即可。”

  “此政乃寅喫卯糧之愚數,臣覺得不妥。”魏文政馬上應聲道。

  李裕也立刻反嘴道:“臣覺得可行!邊關糧草運輸之費乃國庫所出,而鹽引增發必增課稅。此不過是將運輸之費付與商人。而商賈好利,其支度必微於戶部,戶部若合核得當,必可節流少支而增國庫之用也。且其銀不入戶部,可免不良之官吏從中剋扣、挪用。”

  劉永銘正笑着看着這羣人打神仙架,站在身邊的八皇子劉永鍵用手肘頂了一下劉永銘問道:“六哥,這怎麼回事?”

  七皇子劉永銳也好奇得將頭伸了過來偷聽着。

  劉永銘輕聲說道:“戶部兩位侍郎,一個李裕管着度支,也就是預算支出。一個魏文政管着金倉,也就是各種稅收、納糧等等的收入,其中也包括鹽課。換句話說,鹽引用印發行以及覈算發行量也都是由戶部來做的,但是鹽道卻是工部在管轄!增發鹽引,鹽道就得加班加點的幹活,鹽商取不出鹽來是怪不到戶部身上的,心裏罵的都是工部的人!這還不算戶部天天派人催着鹽課,盯着有沒有工部的官員有沒有動手腳呢!”

  八皇子好像聽懂了一些,但木納的七皇子卻是一點也沒聽明白。

  “那又怎麼樣?”七皇子劉永銳小聲得問。

  劉永銘悄聲笑道:“工部跟戶部在鹽道上面的積怨很深,戶部是太子黨的,工部是五哥的。原本關節上就有問題,鹽引代酬之事要是真做起來,這兩班人馬又得掐起來了!現在太子黨正和大哥鬧着呢,再加上一個五哥,那就對太子黨太不利了。所以魏文政根本不想要接這個差事。李裕算是隴西案的半個涉事人,他巴不得五哥參一腳進來給自己解解困呢!”

  經劉永銘這麼一講解,七皇子劉永銳也一下子明白了。

  劉永銘正說着話,皇帝劉塬就像課堂講桌上的老師一樣,看到下面的學生講悄悄話,馬上就用嚴厲的眼神盯了過來。

  劉永銘連忙將頭一低,但爲時已經晚。

  劉塬說道:“六皇子!”

  劉永銘雖然心裏有所準備,但被劉塬這麼一叫,還是嚇了一跳。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