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工部郎中

作者:白頭愚翁
劉永銘拍了一下大腿,說道:“行!就這樣吧。等你們弄完了事,打發人來我王府說一聲,我再入宮。”

  劉永銘說着環看了一下四周問道:“怎麼不見小椅子?”

  “誰?”韋賢妃疑了一下,又道:“哦,你說易淘那小奴才呀,本宮讓他去別處做他事去了。小六子你知道的,他刨過那個東西,本宮嫌他……嫌他不乾淨……”

  劉永銘呵呵笑道:“正是因爲他不乾淨纔要找他的。您想呀,審完那隻邪祟以後,邪祟碰過的東西,你們誰敢再去碰?把他找回來,讓他負責來收拾東西也就是了!其實這事應該讓太穹真人來做的,但鬼魅之物只在夜間陰氣足時纔會出來。太穹真人不管他是和尚還是道士,怎麼說都是個三十多歲的精壯男子,讓他在宮裏過夜,沒這個規矩!夏彷還可以去睡翰林院呢。他睡哪呀!”

  韋賢妃聽得連連點頭。

  劉永銘笑道:“行了,我也不找他了,這事您自己派人去吩咐他吧。小六子我還有事,就不打攪了!”

  “那個……”韋賢妃好似還有話要說。

  劉永銘一邊向外走,一邊揮手說道:“行了,有事等審完那玩意再說吧!”

  劉永銘說話雖然隨意,但心裏面卻還在盤算着什麼:“太穹到底想在含冰殿裏找什麼?我把含冰殿的東西都移動一遍,就不信那東西還顯不出來!”

  …………………………

  劉永銘從含冰殿走出來,便向着宮外而去。

  要出宮就得先穿過一條水道。

  太液池不是一灘死水池,是從大明宮西北角的永安渠那裏引出來的水,而後用一條水道注入太液池裏。

  從太液池右側出入內宮,一般都都得從這條水道上的橋上走過。

  劉永銘當然也不會例外。

  當他剛走上那道廊橋時,卻見得迎面走來一支車隊。

  車隊上放着許多磚石,想來是運進宮來修舍利塔用的。

  劉永銘腦袋一轉,計上心頭。

  他走上前去,橫檔在那支車隊面前。

  車隊的領頭人見得一個不像是內待模樣的人擋住去路臉上露出好奇之色。

  他不知來人身份,不敢衝撞眼前貴人,只得將車停了下來。

  頭車一停,後面的車隊也便跟着便下來了。

  “怎麼停了!”從後排氣呼呼地走上來一名禁軍侍衛。

  上一次劉永銘曾交待過於滄楚,讓他派人盯着這些運磚石的力夫,於滄楚好像沒有執行得太到位,這麼多力夫把式,就只有四五個禁軍在看着。

  那名禁軍侍衛見得是劉永銘,連忙卑躬屈膝地走上前來:“喲!六爺!小人該死,不該擋住您的道!這就讓他們後退避讓,把路給您騰出來。”

  劉永銘輕笑了一聲,說道:“行了,別麻煩了。爺沒那麼多規矩。”

  劉永銘說着從腰間小囊裏用手指夾出了兩枚銀豆便拋了過去:“拿去買點好茶葉喝吧。”

  “謝六爺的賞!”禁軍侍衛樂呵呵得接了過去。

  劉永銘隨之問道:“這些力夫有管事的跟隨在旁麼?”

  劉永銘話音剛落,從車隊裏便走出了一個人來。

  那人身穿着正五品的官服,長得還算是可以,就是精神頭有些不好。

  這種神態倒是十分像是後世裏天天熬夜的工科宅男的形象。

  那人走上前來行禮說道:“工部營繕司郎中趙振華見過六爺。”

  劉永銘聽得趙振華的名字,十分沒禮貌地從上到下仔仔細經地打量了一翻,這弄得那趙振華有些尷尬。

  劉永銘突然問道:“宮廷玉液酒?”

  “什麼?”那趙振華愣了一下之後應道:“下官隸屬工部,經袁部堂教誨,宮中行事必要得體,不得與宮中之人偏語,更不可耳語,何況是拿宮中之御酒!”

  “本王說的不是玉酒。”

  “嗯?”劉永銘好似把趙振華弄糊塗了。

  劉永銘又問道:“奇變偶不變。”

  “什麼?”趙振華還是不明白。

  劉永銘呵呵笑道:“沒什麼。只是一個玩笑話而已。你便就是趙振華?”

  “是。”

  劉永銘笑道:“可有不少人在本王面前提起過你。他們無不推崇,想來你還是有些本事的。”

  “不敢,下官職責所在,能爲則爲。”

  劉永銘點了點頭又說道:“有件事情本王想問問你。”

  “六爺相詢,下官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趙振華的表現十分謙和,這讓劉永銘對他多了幾分好感。

  劉永銘問道:“舍利塔是你選的址?”

  趙辰華不卑不亢地說:“是挑了幾處給內務府丁總管考量,丁總管定建在長閣殿那邊,說是您點過頭的。”

  劉永銘笑道:“本王不是來問罪的,只是剛好遇見你,詢諮你點事情。這太液池邊土地鬆軟,塔身又重,將來這舍利塔會不會偏斜一面?”

  趙振華連忙笑答道:“不會。太液池非是天生池湖,乃是開鑿於唐貞觀年間。池湖中部最深處有一丈二。數百年來被淤泥所填,現在也只有一丈來深。池岸當初用的黃土夯築,前朝時又用條石加固,原水雖有些滲入地下,卻未成暗河。”

  劉永銘並不插嘴,聽着趙振華娓娓道來。

  趙振華接着說道:“池湖岸邊又多有亭臺,有些還是唐人所建,數百年來至今未傾。舍利塔設有地宮,只要在建地宮之時,再往下打樁,可牢不可摧。打樁之法非用的關中之法,而是用的閩人之技。”

  “哦?願聞其詳!”

  趙振華說道:“自魏晉之時,北人衣冠南度,唐人亦是因中原之亂多避禍於南方。遷至閩地之族大有人在。閩地八山一水一分田,適居之地大多於河淤道口,淤潭建房實無奈之舉,其匠人有智,有專門之打樁建築固基之法,可築四層高樓,且房屋百年不傾,千年不倒!”

  劉永銘滿意地點了點頭,問道:“你學過水利?”

  趙振華應道:“因父母早亡,年幼時下官便遊歷求學,以易數爲主,至興於墨家。下官也曾學過一些工科水利,原欲拜在魏河督門下學此門大道,卻一直無有機會。”

  劉永銘又問道:“你是隴南趙家的麼?”

  趙振華低着頭拱着手有些爲難地說道:“這……下官家世……算是隴南趙家的,但又……下官算是商洛人。”

  劉永銘樂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幹嘛這般爲難!”

  趙振華苦着臉說道:“家中有些說不清的事情,所以……”

  劉永銘呵呵笑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別說是你了。本王這一家子亦是有許多說不清的事情!”

  豫王與前代秦王之事以及丁太后的事情劉永銘並沒有完全弄清楚,所以劉永銘纔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劉永銘又問道:“你是工科出身?可以呀,都能做到五品官了!”

  趙振華連忙說道:“不,下官是進士出身!工科出身到五品已是到頭。但下官還有所奢望。”

  劉永銘哈哈大笑道:“真不謙虛,哈哈哈,不過本王喜歡你這樣的人。剛剛是與你開玩笑的,聽五哥說起過你是進士。”

  趙振華應道:“下官是鹹德八年同進士出身。”

  “阿?”劉永銘愣了一下,問道:“你多大?”

  趙振華雖然俯首恭意,話裏話外卻顯地得意,他答道:“下官二十有六。”

  “你十五歲中的進士?”

  趙振華只得笑道:“正是因爲年齡太小,所以吏部侯選之時一直沒能排上,於是便遊歷求學去了。”

  劉永銘十分感興趣地說:“你都進士了還求學呢?”

  趙振華應道:“雖然舉業有所成,但下官喜於機巧,故求學於墨道。下官是在二十歲之時才被安排到工部,授的七品經歷,後升做六品主事,去年剛被袁部堂表薦,吏部呈提下官爲郎中。”

  劉永銘點頭說道:“六年就升了兩品,你也是難得的人才了!好好得把舍利塔的事情給本王辦好!賞錢本王早交給丁總管了,你們越快修好,越早拿到賞錢!”

  “不敢貪拿六爺賞錢,下官非是爲銀錢而作,乃是爲朝廷盡責!”

  劉永銘呵呵笑道:“袁魁是個大清官,三品的大員過得比七品的知縣都不如,與農夫無二。清貧者爲官,對下必是嚴苛。上苛而下不知其措,若無所賞,必有積冤。積冤若發於人事之間與衙屬令傳不利。若發於官場之內,則必矯過而貪,成崩壞之勢,吏治不可正也。聖人曰,賜失之矣!”

  劉永銘話中的意思是,上司太過苛刻,則使得上下屬有所相仇,有司衙門的辦事效率就會很低下。

  如果該名上級官員走了,那些原本被苛刻對待過的人必定會如同“矯枉過正”一般,開始瘋狂貪腐而產生系統性腐敗,當地吏治就完了。

  “賜失之矣”是一則典故,出自呂氏春秋。

  說的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從外地將身爲奴隸的魯國人贖回,但子貢卻不要官方給的報酬。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對子貢一陣痛罵,說以後有魯國人在外有此遭遇,再也沒有人會去贖回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