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又是孟津

作者:白頭愚翁
清朝時,每道菜不能夾過三次,這是真事。

  但也只是在雍正之前,嘉慶以後,幾乎也都不會真的這麼實行。

  甚至光緒在被軟禁其間,宮裏太監給光緒送的食物還是一個月前、還長着綠毛的。

  這讓光緒幾乎都天都是餓着肚子的。

  但不管怎麼說,宮裏的飲食一定是有所規矩與限制的。

  除了這些規矩,皇帝自己心裏也是要有數。、

  不能真的指着一道菜喫,要不然有心人必在那道菜裏投毒。

  所以,要是真有那麼一道菜常常被喫完,那麼這道菜真的很可能一、兩個月內就不會再上了。

  “夾三次”雖然是影視誇張,但這類情況多少也是實際存在的。

  皇帝如果非要每天喫同一道菜,尚膳監那邊給的回覆一定就是“祖制如此”。

  有時皇帝對這種事情也真沒辦法,誰讓他的皇帝也是“祖制如此”而得來的呢。

  要是照着現在劉永銘這麼喫飯,等劉塬回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好幾道劉塬愛喫的菜在這一、兩個月內是不會再上了!

  這是劉永銘對劉塬的報復。

  曹嶽心裏明白,但也不說破劉永銘,這種小伎倆真是沒什麼好說的。

  而厲舒纔是覺得劉永銘真關心自己,卻是沒往太深了想。

  三個人喫完飯,宮人進殿將東西一一收拾走以後,他們三人又開始工作了。

  正如曹嶽之前說的那樣。

  厲舒纔開始整理關於受災求免的奏疏,而曹嶽這一邊也不再閒着,而是直接給劉永銘念奏疏,與劉永銘商量着把積壓的奏疏給處理了。

  在處理了有十來道以後,曹嶽突然停了下來。

  劉永銘躺在躺椅上,拍着滾圓的肚子說道:“曹相怎麼了?”

  曹相說道:“魏河督上疏,求治河款。”

  厲舒才插嘴說道:“哦,皇上前陣子的確是應了三十萬兩的修河款下來。想來是魏河督聽說了,前來上奏求取。”

  劉永銘笑道:“厲舒才!你忙你的去,別亂參和!若真那麼簡單曹相也就不會爲難得說不出話來了。”

  曹嶽輕笑一聲:“知我者,六爺也。河道上的款從來都是先一年向戶部申報,第二年才下撥。即使如此,也是不會全撥,總會留點尾巴。也因此河道上面總會多報一些條目,而戶部這邊會一筆一筆地審計。”

  劉永銘笑道:“李裕就是幹這事的。曹相是怕李裕卡魏文政的脖子?呵呵,就算是李裕不卡,戶部那裏也不會那麼及時撥款的。就算是戶部及時撥了,那也不是直接撥到河道,這還得經工部一手呢。工部那裏更是不會直接下放,而是會截留一段時間再往下發,且還沒發全。三十萬兩。呵呵,年低之前能有二十萬兩到河道的賬面上就已經很不錯了!”

  曹嶽連忙說道:“不是一回事。給河道的銀子去年就已經呈報了,去年年底之前戶部也一早審計完了。但這三十萬兩……不是那筆銀子呀!”

  “什麼?”

  曹嶽又言道:“一般來說桃花汛之前會撥發一筆,夏收及秋收以後會撥發第二、第三筆。尾款都是等河道這邊視查河道以後,再把最後的款給結清。可問題是,桃花汛的款已撥下去了,這三十萬兩銀子根本就不是之前戶部審計的款項,應該是皇上另外給的!”

  劉永銘問道:“桃花汛一般來說什麼時候發水?”

  “就現在呀!清明前後雨水多,加上黃河上游完全解凍,就會發一次水。皇上年年撥款治河,桃花汛一般也不會成災。”

  劉永銘疑問道:“即是這樣,桃花汛就用不着額外再撥款了呀!父皇把國庫掏空,撥款給河道沒跟曹相你商量過嗎?”

  “戶部那裏都不知情。只知道皇上就這麼吩咐了!”

  劉永銘想了想,說道:“戶部是你太子黨的地盤,你都不知情……魏文政在戶部幹過呀。即使汛期再急,那也只能由地方先行籌錢治理着。戶部這裏應該一兩都不會多撥下去,可魏文政還是上了這麼一道奏疏……”

  “是。催款了。這不像是他的爲人。”

  劉永銘又問道:“魏文政也是太子黨呀,他沒與曹相您通過信說過這事?”

  “有,但也只是催款。臣沒回信,只以爲他是想在河道上做點政績出來,而後回到六部。他將奏疏報到御前來就有些可疑了,他不會如此冒失讓戶部爲難的。”

  “爲難戶部就是爲難曹相你,爲難了曹相你,他就別想再能回到朝堂了!兩個原因,一是魏文政轉投了大爺黨。二是他心裏藏着什麼事情沒與您說,且他是真急了!”

  曹嶽點頭說道:“不瞞六爺,魏河督在河道亦是受臣照顧,其爲人臣還是瞭解的,這種情下他不至於會轉投他人。應該……應該是因爲什麼事情而着急了。”

  劉永銘問道:“魏文政現在人在長安嗎?”

  “沒有,巡查河務去了。現在應該已到洛陽了。可能在孟津一帶吧。”

  “又是孟津?”

  曹嶽聽得劉永銘的“又是”心中也生起了些許疑心。

  劉永銘自言自語地說道:“怕是孟津那裏要出大事呀!”

  曹嶽皺着眉頭問道:“六爺,這孟津……您是不是知道一些什麼情?不知六爺可否相告?”

  劉永銘應道:“前些日子玟兒不是遇到人販子了麼?我能趕到是因爲有一名齊國細作向我透露了消息。”

  “齊國細作?”

  “齊國重臣陳知集死了,在漢國的一些細作不知何去何從,其中一人便投奔了本王。他說是齊國的陳知節與齊四公子來漢國了,而且還派了些人去孟津!”

  “消息屬實?”曹嶽心地得問了起來。

  劉永銘搖頭說道:“我沒去證實去!”

  曹嶽深吸了一口氣,問道:“那那麼齊國細作現在何處?”

  “別問了,該問的本王早問過了。齊國細作之事宋憲那裏是門清,但我們還真不好將那陳知節他們找來問問出了什麼事情,小心被人知覺還給自己惹上一個通敵的罪名。不過孟津那裏……此事曹相您怎麼看?”

  曹嶽想了想說道:“宋侍郎的能力臣還是瞭解的,想來他亦是探聽到了什麼消息。他即是知道了,那皇上也應該是知道了,想必皇上那些會有所安排的。這三十萬兩銀子會不會是……臣不敢妄猜,不過臣想應了魏文政的奏疏,快些把銀子給他撥下去!若是真有什麼事,也好有所應備!”

  劉永銘笑道:“曹相對魏文政可真好呀。這要是工部裏的人上這道奏疏,怕是秋後也別想能拿到銀子。即是曹相這麼說了,那就這麼辦吧!傳道口諭讓戶部把這三十萬兩銀子即刻下撥,若有拖延者,治罰其罪也就是了。”

  “按慣例河道的銀子是要經工部一手的,工部那裏要不要也去道口諭?若是工部把銀子給挪用了,那可就不好辦了!臣聽聞袁尚書最近可不老實,好像失蹤了一般。想來是聽說有三十萬兩銀子下來,故意玩失蹤的。他以前就幹過這種事情!”

  劉永銘想了想說道:“不必經工部!直接給河道撥!”

  “這不合規矩呀六爺!”

  劉永銘輕笑道:“這筆銀子又不是工部上報的,更沒經戶部審計,原本就不合規矩。即是不合規,那我們就不該按規矩來!反正出了事情也是由你曹相與魏文政頂着,朝臣們又不知道奏疏是本王批的,更是彈劾不到本王的頭上來。還是先解了魏文政之急,有什麼事情等父皇回來了,讓工部與戶部在朝堂上打嘴仗去,我們現在就不管了!”

  曹嶽輕笑了一聲:“六爺倒是省心得緊呀!”

  劉永銘也回笑了一聲。

  之後他言道:“批寫:專項專款。戶部出一人,御史臺出一人監督用款。魏文政不必回京述職,專職專意。給御史臺送道口諭,魏文政於河道之所爲至今年秋後,若有貪污河道款及工程用料之事即刻呈報證據彈劾。若無,不得風聞而言其事,不得以風月、禮節、對下苛刻等諸雜事彈劾,甚至收受地方孝敬、商賈敬禮等亦不受奏。”

  曹嶽說道:“不如直接給魏河督一道便宜行事的聖旨?”

  劉永銘搖了搖頭說:“不行。魏文政雖通水利,但他急於回到朝堂。若他急功近利又無工部監管,怕是真會出大事!曹相若是真的愛才心切,就不當如此!”

  “臣省得了。”

  曹嶽應了一聲之後便開始批寫。

  他一邊批寫一邊問道:“六爺。袁尚書那裏是不是應該去一道口諭?他這般玩失蹤怕是會影響工部之事呀!”

  劉永銘說道:“不必了。他……一會兒再與說吧。”

  曹嶽心疑了一下,但還是接着批寫。

  他在寫完奏疏以後還用嘴吹了一下,而後放到了一邊,隨手又拿起了另外一本來。

  “六爺,兵部來報,還是隴西羌人之事。”

  “回批知道了。”

  “禮部又有彈劾六爺您的奏疏。是個郎中,臣就不與您說是誰了,省得您報復。”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