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忠義二字
“但不是漢國朝廷偷取的。乃是許多年前名震江湖的飛翼彪博一虎所盜,而後於洛陽黑市之中販賣!”
陳知節疑問道:“博一虎已銷聲匿跡許多年了呀!如何就……”
“我也不知陳上卿您信不信,據博一虎所言,委託他偷盜之人,乃是個齊國人。但……但他沒說是誰。當然,這個人一定不會是您,因爲您也在找它!”
陳知節應道:“葉先生之言,我自是相信。只是……只是不知秦王殿下是否願意轉讓呢?還請葉先生回去問一聲吧。當然了,我不會讓您白做的,一會兒自有開口費送上。”
劉永銘笑道:“不必相問,這個主我還是能做得的!因爲我來就是做這件事情的!”
坐在一邊聽着的王珂珺卻是有些不太高興了。
原來一切都在劉永銘的算計之下,而自己卻是什麼都不知道。
“哦!”陳知節來了精神,他馬上問道:“還不知出價幾何?”
劉永銘搖頭說道:“不必陳上卿花費銀錢,秦王府願意拱手相讓,只是……”
“葉先生請明說!”
“田曾波在此下棋非是意外。有了黃河潰壩之事,漢齊交戰在即了!”
陳知節想了想說道:“此君上之意,非是我等人臣所以勸之。齊公子之舉,我亦是反對得很呀。這一點還請葉先生轉告於秦王殿下。”
劉永道:“六爺不管那國家大事,他是個閒王。但他對那名千方百計想要漢齊開戰之人是大有興趣!只是一時之間揪不出來……”
陳知節馬上說:“此正是我來漢國之最大要事矣!葉先生放心,即使你不說此事,我亦是會想辦法將其找出來的!”
“即是如此,那我便代六爺謝過您了。”
“不必如此客氣,那鳳冠……”
劉永銘笑道:“鳳冠之事說難辦也難辦,說好辦也好辦!”
陳知節馬上應道:“我等皆不願齊漢交戰,我若得之,絕不說是漢國人所盜,只言是在齊國找到的!”
劉永銘笑道:“在哪裏找到的是個學問呀!”
陳知節眼珠一軲轆,問道:“葉先生想讓我在哪裏找到那頂鳳冠呢?”
劉永銘笑着說:“原本是想讓陳上卿您在王陰季王老元帥那裏找到,但想一想,您即便是在此答應了,回去以後也定會食言。畢竟王老元帥那是齊國的頂梁之柱,其若有失,齊國這一戰危矣!”
陳知節笑道:“我之真假,葉先生看得最爲透徹。不瞞葉先生,正是如此。”
“若是換作別的棟樑之才,想來您也不會同意的吧?”
“那要看誰了。我齊國朝局……呵呵,以葉先生之才智,必能洞察一二吧?”
劉永銘笑了幾聲:“知道一些,該下手的你定然不會手軟。還不知齊國四位皇子的近況如何?”
陳知節應道:“齊國四位公子中以四公子最佳,膽略、謀識皆在其它皇子之上,只是他心胸不寬,常懷慼慼。三公子亦是被其所謀,自縊於宮中。二公子因前事被臏了刑而困於府中。至於齊太子……”
齊國有四個皇子,最小的一個就是來漢國的齊四公子,有些機謀,但心胸狹窄。
三皇子早些年被齊四公子給設計害死了,來漢國的張世勳即是以前三皇子的人,他其實是因爲三皇子的失勢而被“發配”來漢國的。
二皇子雖然沒死,但也差不多。
臏即是割膝蓋骨,春秋戰國時期的孫臏即是因此刑而有此名。
齊國二皇子受了這個刑,這輩子想來再也不能站起來,且與皇位無緣了。
問題是陳知節是齊國太子的人。
對於齊太子,陳知節卻好似不太願意說起。
劉永銘笑着追問道:“齊太子如何?”
“太子胸襟寬廣,聞融敦厚,有人君之像。”
在陳知節的口中,齊國的太子與漢國的太子好像是同一類人。
但劉永銘卻是笑着追問道:“敢問陳上卿,齊太子比之晉惠帝如何?”
晉惠帝即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晉朝第二位皇帝。
陳知節愣了一下,苦笑一聲說道:“你我二人無利益相害,實不必如此相諷。”
“望陳上卿實言相告。”
陳知節再次苦笑道:“晉惠帝尚知嵇侍中之血恤,齊太子不如也。”
弱智的晉惠帝身邊有個人叫嵇紹,官封侍中。
漢朝侍中是正統官職,皇帝身邊的重臣,而不是後來由宦官領授的那種宮中侍中。
因爲避諱隋朝楊忠的忠字,將侍中之職改稱爲納言。
唐朝時宦官專權,各種加封,後來連皇帝都亂給他們職位各種七品、六品、五品的給。
使得這個世界線的侍中變成了由宦官當任,且還不是那種有職權的官職。
這位侍中嵇紹是位忠臣,晉惠帝苦苦哀求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的石超不要殺嵇紹,但最後石超還是當着晉惠帝的面將嵇紹給殺了。
嵇紹的血濺在晉惠帝的衣服上,晉惠帝甚至都捨不得讓人洗掉那些血跡。
劉永銘聽得陳知節承認了下來,開心地笑着問道:“陳上卿乃天下智囊,能您比肩者,世間無出其右。殊不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何故以此爲終?”
陳知節搖頭嘆了一聲,言道:“此話……此話倒不知從何說起了。我若是說爲了忠義二字,葉先生定然是不信的!在葉先生心中,我必是那種暗事做盡的小人。”
劉永銘笑道:“君明則臣賤,君暗則臣欺。有一個太過於賢明的君主對國家來說也許是好事,但對於臣子來說有時卻不是如此了,正如我漢國現在這般,朝臣們上朝個個都岌岌自危呀。若有幸能輔佐一名闇弱的君主,自己雖然無有司馬之心,但亦可被百姓頌爲周勃之列。何況此主乃爲嫡長呢!”
正如劉永銘所說,陳知節就是爲了自己將來能得勢,所以纔要扶持有些闇弱的太子。
只要那齊國太子登基,自己可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但問題是那齊四公子成長起來以後,竟是將齊太子給比下去許多。
甚至齊君都想着廢長立幼了。
要不是齊太子是嫡長,想來人已經沒了。
劉永銘剛剛的這些話是爲陳知節想要專權而找個好聽的說法。
陳知節苦笑道:“葉先生果是洞察人心之廣士呀,如葉先生所料。只是現在齊國之局勢有些複雜呀。齊太子有衆公卿相保,齊公子之勢亦是日益爲大呀。葉先生的意思是讓我在齊公子那裏找到那頂鳳冠?這個主意好是好,就是……”
陳知節看了那王珂珺一眼,接着說道:“就怕君上不信呀。你可能有所不知,齊公子乃是好戰、主戰之人。他與王元帥雖論不上特別好,但也不相惡。而王元帥賬下各大將軍皆與齊公子僅交。齊公子是不懈餘力地力保崔鴻烈呀!一邊盜人東西一邊費盡心思去保下崔鴻烈,這事……呵呵。”
劉永銘笑道:“非也,正好相反,六爺的意思是讓您在齊太子那裏找到那件寶物!”
陳知節一愣,疑問道:“此何故也?”
“齊太子闇弱,他行得此事乎?”
陳只知聽到這裏連忙深吸了一口氣。
劉永銘笑着說道:“如若不是齊太子所爲,又當是何人嫁禍?崔鴻烈崔將軍那可是關二爺一般的人物呀。財帛絕不可能會動其心的。即是如此,齊公子要如何才能收買崔將軍呢?”
陳知節聽得連連點頭。
劉永銘繼續說道:“君上有疑足矣,不必太多計劃。二來呢,此舉若被齊公子所知,亦是可得齊公子之好感呀!將來即使齊公子奪嫡而成帝業,那也必定會與陳上卿您相厚的呀!”
陳知節開心地笑了起來。
劉永銘卻是謹慎地說道:“但此事當密而行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齊四公子身邊想來亦是有些能人的,要不然不會成此之勢,不可令其門人、智囊看破呀!”
陳知節馬上問道:“那當如何行事?”
“現在齊公子身邊有何智囊在?”
這話可把陳知節給問住了。
陳知節猶豫了一陣之後,回答道:“齊公子到漢國來,只帶了一些隨員武夫,並非帶什麼智囊前來。但其本人亦是謀主。”
劉永銘想了想說道:“拿到鳳冠以後,就馬上派人送到歷城,暗藏於齊太子東宮之內。切記,不要等你們回到齊國再行此事,要不然會被人看破。只需要在回城的路上,向齊公子邀功此事即可!若他沒看破,那甚好不過,回到厲城便可以從太子東宮裏搜取此物。若是看破……”
“如何?”
“若是看破,東西已經然送到,此時您只言自己是一片好心即可。派人快馬加鞭趕往厲城,只言是阻擋此事,但依計行事,從東宮搜取此物。只言,來不及!”
陳知節說道:“藏物栽贓對於我來說非是難事。就是……若是我或是我門人去舉報此事,那也太未免……”
“並讓齊君自己知覺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