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作戰思想
即使行劫的過程中山匪殺了人,很多情況下也是判的斬監候。
而這個斬監候的情況與現代死緩的情況類似,很多人都會因爲各種各樣有原因而被赦免死刑,最後變成發配、無期徒刑等等。
朝廷所謂的重罪,指的是情形特別惡劣、影響特別深遠的加重情節。
比如因殺親而落草的、或是揹負的人命案超過兩條的、或是把人一家都給滅了口的,更有以虐殺爲樂的。
這樣的山匪朝廷是不會輕饒的,基本上都是判的斬立決。
即使有人求情,刑部方孝夫、司馬義、谷從秋三人都不太可能會認下這個情,大理寺餘諷更不會手軟。
除非是皇帝劉塬的特赦,比如步青雲與羅信雄等等。
他們二人被特赦也是因爲步青雲曾向官府告過密,言說過周太子的事情,甚至成爲皇帝密探,而羅信雄則是有救駕之功。
山匪頭目難爲情地說道:“我們雖然都不是因爲兇案而落的草,但好一些兄弟手上……”
“幾條人命?”
“劊子手上就有七、八條人命,小人手上也有兩條。但小人得與您說清了,沒一條是小老百姓的。我們對那些路過的百姓從不下手,這是道上的規矩,我們多是劫的商隊。人命也是與護院、鏢師打鬥時犯下的。我們絕不是那種見人就殺的魔王!”
“即使這般,朝廷那裏怕是不好通融……”
劉永銘想了想,說道:“有那五百兩銀票,想來也夠盤纏了。你們若是想散去,就將銀子分了。若是還想着回來,我教你們一個辦法。”
“您說!”
“你們可以去齊國投奔貪狼任城,他此時在齊國舉義呢。若是我漢軍能打到貪狼任城那裏,他必投降我漢國,這是本王與他說好了的。到時候朝廷會給他一份功績,你們也各有功勞。手上有人命案的自是可以憑藉這份功勞消罪,但賞錢與官職可就……”
“只要能免罪再回到家鄉來那便是好的!小人一切聽從六爺安排!幫了您的忙以後就馬上去齊國!”
劉永銘滿意地點了點頭。
那山匪頭目接着說:“六爺,這條路不太太平,要不然我們送你們一程吧,反正也順路。”
劉永銘笑道:“你們還是去辦爺我吩咐的事情吧,別跟着了。早點去齊國,也早點助任城舉事,功勞也就越大。你們跟着爺我,不知道的人還以爲爺也是山匪頭目呢。”
山匪頭目連忙說:“我們不會給你帶什麼麻煩的,且不跟隨您,我們在前頭給您打招呼,那些小蟊賊們給您讓個道,然後再轉道去鹽州給您辦事。”
鹽州城即是現在的定邊縣。
顧名思義,鹽州是榆林府產鹽最多的地方。
大多數的鹽商都是去那裏取的鹽。
如果想要打探相關的消息當然也是去的那裏。
劉永銘最後還是同意了讓那一夥山匪在前頭開道。
有了那夥山匪的幫助,劉永銘、夏冰、杜祖琯一行人是暢通無阻。
山匪們並沒敢向榆林走得太深,畢竟他們現在還是被官府通緝的對象。
他們轉道去了鹽州,劉永銘、杜祖琯、夏冰等人則是進了榆林城裏。
榆林城以北即是長城,此處有一個鎮北臺。
出了鎮北臺再往北走一段路即是榆林榷場了。
劉漢並不是第一個在榆林府建立榷場的,之前便也有設立過。
但那個榷場卻不是在鎮北臺以北,而是在榆林城往南的鎮川。
原本戶部丁成儒、李裕、厲舒才三人議出來的場地也是在那裏。
因爲鎮川位處於兩山之間,來往的漢地商賈及蒙人商隊容易接受盤查。ωω
但是兵部侍郎孫尉覺得,鎮川太過於靠近內地了,如果榷場交易發生衝突,蒙人發難而引發騷亂,光靠着當地的衙役兵丁是無法維護局面的。
等徵北大營的軍馬到來,事態都不知道要發展成什麼樣。
最好是選擇一個能讓徵北大營騎兵快速到達的地方,這樣蒙人也就不敢亂來了。
孫尉是太子黨且所說的建議也極爲有道理,曹嶽同意的同時狄懷庸也相應的附議了一下。
內閣不批這事就成不了,戶部最後沒有辦法只得妥協,往北再選擇地點。
最後選擇在了鎮北臺以北的一場草原開闊地上。
鎮北臺是長城的一部份,裏頭當然會有重兵把守,騎兵也不在少數。
但是徵北大營卻不在這裏。
一般人會覺得長城作爲主要防禦手段,主力大軍的中軍指揮所就應該設在長城以裏。
這種想法不能說是不對,而是有些侷限性。
徵北將軍師無疾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會簡單的依託山地地形成行防禦作戰,而是向朝廷申請裝備與馬匹,大膽地訓練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他的主要作戰思路是,化被動爲主動,利用騎兵部隊的機動性與黃河的天然屏障,對渡過黃河的北方遊牧騎兵進行阻擊。
如果對方太過於強大,那麼便以少量輕騎進行騷擾。
騷擾的對象是對方作爲軍糧的羊羣。
到你氣竭之時,想要逃走,黃河又會成爲一道阻礙。
到時候即可用騎兵部隊伺機尋找會戰戰機。
你是騎兵,我也是騎兵。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便是師徵北的定邊方針。
畢竟長城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被遊牧騎馬攻克的。
師無疾還專門訓練了一支用於長途奔襲的輕騎。
只要蒙人也來襲邊,這支騎兵就會馬上渡過黃河,向蒙國龍庭所在的塔利城進發。
打不打得下塔利城無所謂,只要對經過的牧民進行騷擾,對塔利城進行威脅即可。
一支三千人的騎兵遊蕩在對方的草原上,鐵利可汗沒有一萬多輕騎是無法將他們合圍,甚至驅趕的。
鐵利部的騎兵雖然多,一但分兵想要在黃河內外同時用兵,難度是相當大的。
即使徵北大營在黃河沿線的戰鬥有所不利,退到鎮北臺來那也都是來得及的。
何況榆林長城段以北、黃河折衝地以南還有一個強漢時就建立起來的朔方城呢!
師無疾借用強漢衛青的軍事觀,以朔方城爲徵北大營中軍所在。
以此爲基點,東面控制着河套,北方威脅着鐵利可汗的龍庭,進可攻,退可守,使北方遊牧無法對榆林及其以南的地方進行騷擾。
也正是因爲師無疾這樣的軍事部署,使得鐵利可汗無機可乘,只得與漢國言和。
但如果鐵利可汗一統草原,那師無疾這邊可就壓力山大了。
畢竟人喫馬嚼可是一大筆的開銷,要不然明朝也不會龜縮於九邊了。
所以狄懷庸、胡璉庸等人見到鐵利部越來越強盛,這才着急起了邊防之事,才促成了劉永銘此次榷場之行。
由於榷場開設的消息傳遍了關中,現在有許多等着榷場開業的商賈呆在榆林城中,這使得城中的客棧住房十分緊張。
劉永銘事先就將榷場之事與葉長青說過,葉長青也早派了心腹來到榆林這邊,所以劉永銘是不用擔心自己沒地方住的。
只是現在他一時間沒找到一他接頭之人。
杜祖琯那更不用擔心了。
榆林城中就有經緯票號的分號,杜家一道飛鴿傳書過去,早就安排好了杜祖琯的住所。
杜祖琯來榆林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因爲榷場的開設榆林這邊的銀票業務會增加。
她必須帶一些現銀與銀票過來,方便榆林這邊的流通,然後再看看榆林分號的業務。
爲了配合榷場,榆林分號多少得進行部份整改,或是增加人手,或是規劃流程。
她的第二個目的就是依杜春琦的要求,與範舉見面,並延遲劉永銘去榆林的時間。
劉永銘的確因爲柴世榮要殺杜祖琯的事情而耽誤了許久的時間,此時杜祖琯也不好意思再拖延,便放了劉永銘而去。
劉永銘本就不是因爲榆林鹽道上的事情來的,他對這事其實並不太關心。
他的目的在於榷場生意與丁太后姐姐的事情。
所以,劉永銘想要先視察一下榆林榷場之後轉道前往神木縣,到那裏看看太后口中的昭君淚到底有什麼異樣。
而夏冰母子二人還得去牢城營報道。
發配的人犯主要工作還是給徵北大營的兵卒做些輔助工作,也就是所謂的服刑了。
即使徵北將軍能給個面子,給夏冰一個輕鬆的工作,但多少也得走個過場。
徵北大營即是在朔方城,那麼徵北大營的牢城營自然也在那裏。
所以夏冰只得向劉永銘辭行分別,與他的母親前往朔方牢城營。
杜祖琯要去分號,與劉永銘分別時流露出了許多不捨。
她藉口自己不理解劉永銘爲什麼不去徵北大營去與師徵北見個面,而產生了許多話題。
劉永銘只得向她解釋皇子不該與外將私交過密,那樣只會讓皇帝對自己產生不該有的猜忌。
劉永銘自然不會去犯這個糊塗,所以他不會去朔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