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金鑫冶煉廠
胡立明道:“老爺這可不行啊,就這破地方頂天可以安置八萬勞動力,咬咬牙也就十萬,現在已經三十萬了,咋安置這些富餘的勞動力?你總得給個大方向吧?不然讓我們咋辦?”
王仁智道:“到底最後接收多少難民我現在也不知道,反正有多少接收多少,現在不是考慮如何安置這些難民的時候,首先得把他們的生活安頓下來。臨走之前不是定好了嗎?先規劃環形公路,擴展整修這裏與外界的兩條主幹線,重新整體規劃灣南鎮,其它的暫時先放一放。生產的事情現在不考慮,先解決所有人的生活,現在到底有多少人還不清楚,這些人有和技能還未統計出結果,咋考慮安置問題?你們先把公路、規劃的三個鎮子、七個村莊規劃好,李總這裏着重進行人員接收安排生活,做好資料統計工作,其它的事情都可以暫時放一放。”
最多可安置十萬人這是胡立明的意見,以李載想的觀點這裏五萬人都很難養活,四十平方公里還有個佔地五平方公里的大湖,村鎮公路再佔部分地方,最終還能剩多少耕地?現在已經有三十萬人了竟然後邊還沒完,根據現在的統計情況看,很少有一技之長可以在外謀生的人,除了種地養殖外就是開小作坊小店鋪,在這個偏僻的地方一天接待幾個顧客?
溫保民夫婦自從跟隨王仁智後的發展便順風順水,胡立明從唐家寨時便親眼見證王仁智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但這次實在太過艱難,幾十萬勞動力除非鉅額資金投入發展工業,否則很難解決這些人的生存問題。李載想和王仁智幾乎沒有打過任何交道,他因爲川江能源在這次洪災中所做的貢獻認爲王仁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如今收留幾十萬難民,他認爲這點地方根本無法容留安置難民。
板房裏只有王仁智一個人很樂觀,其他所有人都很悲觀,幾十萬張嘴要喫要喝,總不能幾萬人的活幾十萬人幹,那不是虧死了。王仁智忽然想起點點說相凌空連續來找自己,道:“聽點點說相老闆這兩天常過來,估計是談他那邊關於生產能源的事情,保民你們先有個思想準備,一旦開工儘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完工。設備之前已經提前訂購,劉晨宇那邊估計就快發貨了,李總你這裏現在就着手尋找信得過的人,然後和陳總聯繫,讓這些人先去川江能源實習,保民這邊完工後儘快投入生產。媛媛還沒回來,點點你記得告訴媛媛,讓她協助癩痢頭組織一支護衛隊伍,這些人今後就在橋樑廠那邊長期工作,相老闆在橋樑廠給我們圈一塊地方。對了,現在估計陳總已經和水廠簽署合同,保民還是你們仨看看誰具體負責,去和郎開金接洽,對外徵地採購設備等由水廠負責,所有施工投資等由咱們負擔。現在有什麼事情可以和娜娜談,她和水廠談的合同,這不是先安置了一部分勞動力嗎?慢慢來,沒有什麼困難,都別這麼悲觀,一個個愁眉苦臉的幹什麼?”
李載想道:“這才需要幾個人啊,老闆你別忘了現在有三十萬人需要安置。”
王仁智道:“三十萬人這麼了?修建公路不要人?輸水管線不要人?三個鎮子七個村子得多少人?我看不是勞動力多而是還不夠吧?”
衆人聽的直搖頭,修路蓋房輸水管線需要勞動力是不假,可那個不是暫時需要勞動力,誰見過蓋個房子修個路就是一輩子的?說起來劃撥四十平方公里山地,實際上只是把灣南鎮的管轄權交給川江能源,一個大湖就是五平方公里,灣南鎮個別原有住戶還佔據部分耕地,恐怕最後只有三十幾平方公里山地。每平方公里平均萬人,依靠農耕養殖根本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
一頓飯功夫,李載想和衆人計算可安置多少勞動力,算來算去目前大約可安置五萬多不到六萬人,是三十萬的五、六分之一。胡立明來自唐家寨,王仁智要求規劃大型養殖場,圍繞養殖場所需人員他經過估算又增加安置近萬人,但仍然和三十萬人差距甚大。娜娜和楠楠原以爲王仁智所謂的唐家寨模式可以安置很多勞動力,不料胡立明估算才萬把人,她們倆也不禁很擔憂,幾十萬人坐喫山空可了不得。
大夥在議論中喫完午飯,稍微休息一陣便各忙各的事,點點這時從外邊進來通稟相凌空前來拜訪,這兩天中午晚上都很準時,顯然有什麼要緊事。楠楠去板房外邊把相凌空迎進板房,與相凌空一同進來的還有一箇中年人,王仁智和相凌空握手同時道:“聽說相老闆這兩天頻頻過來尋找,王某恰好有要事返回東山區,莫非有什麼急事?還請相老闆見諒,我也是午飯前剛剛過來。這裏條件簡陋,希望相老闆不要嫌棄,兩位請坐,不知這位朋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