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戰俘待遇
陳威霆三人昨晚在望海樓歇息,自然清楚望海樓官兵的營房狀況,幾乎人均一平米確實無法安置更多的士兵,王仁智指着二十幾座小別墅告訴四人,每座別墅安置兩個連三百多弟兄,比望海樓還擁擠。由於是上午剛用過早餐,各連正向附近訓練場地開拔,陳威霆等常年帶兵,一眼便可看出各部人數,知道王仁智沒誇張,別墅建築面積雖挺大,可是容納兩個連很困難。
正值盛夏天氣炎熱,客人蔘觀莊園本該步行,爲了避暑五人駕車慢慢前行,等從第一站望月樓出來時已經是上午九點多鐘,五人步行沿着小路進山,山區樹蔭下依然異常炎熱,溼熱的高溫下五人僅走了二百來米便滿頭大汗。王仁智邊走邊和大夥聊莊園的來歷,經過幾年建設才初具規模,估計還得個十年八年後莊園纔像模像樣,現在仍然在建設之中,二十平方公里得經過不少年踢騰,關鍵是這地方物資比川康還匱乏。
走了不到十分鐘,道路兩旁可見許多農田,種植着糧食作物以及各種蔬菜,菜地裏偶爾可見幾個人影,腳下的路是一條不寬但一眼便可看出新修不久的山路,五人邊走邊聊。陳威霆蔣希如四人來時先在熊背梁與邢凱高玉典等集合後一同上路,在熊背梁短暫停留期間簡單參觀過熊背梁,熊背梁的農業生產特別是養殖業給衆人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
一直以爲熊背梁的後勤補給完全依靠外界採購,到了熊背梁之後才知道熊背梁不但自給自足並且還大量供應聯盟軍,隨着灣南針對性的援助,川康近年農副產品供應大爲改善。沒想到熊背梁糧食副食品供應竟然比川康還充足,熊背梁的富足得益於當初的水利工程,陳威霆等人聽說當年王仁智親自率隊參加水利工程建設無不咋舌,川康治理川江康河也是王仁智當屬立下首功。
衆人從熊背梁乘車來的麻崗鎮,沿途所見幾乎是荒無人煙的荒山,眼前雖然也是山區,但同樣鬱鬱蔥蔥的山脈,有人生活和無人生活差別很明顯,道路兩側更是佈滿了一片片耕地。蔣希如道:“司令,聽說你買這個地方沒多少年,你不會告訴我目前張唯清和汪檀嘯所部的後勤補給可完全自給吧?洲瓜礁的戰俘即要參加工程建設又要從事農業生產發展養殖業,沒這個能力吧?”
王仁智道:“咋沒這個能力?光自己養活自己還行?實話告訴你,這裏不但可確保幾萬大軍供給,並且每天還銷往吳川碼頭,目前量不是很大,估計過兩年實現部分機械化後產量可上幾個臺階。守着幾百平方公里山地,不算原有山民的勞動力,你算算三千戰俘能生產多少農作物,不但保證供應幾萬大軍,還得有所儲備,否則的話留下他們有什麼用?乾脆送往賣場,有了錢僱人不行嗎?”
丁世雄道:“司令的意思是咱們在這裏的喫喝都是自產?”直屬集團軍取得洲瓜礁大捷的消息早已經在川康遍傳,身爲軍方高層自然知道王仁智手裏有三千藍色人種戰俘,山坡上見過幾個,只是距離較遠不知道是不是。
王仁智道:“也不能這樣說,有些東西還得外購,比如海鮮現在基本上來自吳川碼頭,價格很低沒必要非省這兩個錢,另外咱們沒有漁船漁具,另外也不好完全放開戰俘。不是怕戰俘逃跑,目前這些戰俘你放他們跑也不會跑,怕的是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是非,對了,山裏也有個小酒坊,年產一千噸左右,自產自用還可給自己存一部分,也給吳川碼頭適當供應一部分,江司令等會去酒坊看看,希望能有什麼合理化建議。”
江雲嵩聽後心裏感嘆,這人比人真能氣死人,自己在老店與人合股經營一家年產五百噸的酒坊,人家王仁智在這鳥不拉屎的山裏竟然開一家年產量一千噸的酒坊,聽他話裏的意思還不用爲銷售發愁。這雖然是個物質匱乏的社會,可也要看是在什麼地方,老店北鄰川江,輻射老店周邊縣鎮,年產五百噸供不應求,那是因爲人口衆多,有市場需求,可在這鬼地方哪有市場,江雲嵩忍不住道:“司令在這裏竟然還有酒坊?年產一千噸的酒坊需要不少糧食,司令不會說三千戰俘不但可滿足酒坊糧食需要,並且還能保證幾萬大軍供應,還有外銷和一定儲備吧?”
江雲嵩沒說酒是否有市場,他懷疑王仁智在吹大話,三千勞動力能產多少糧食?這些人還同時從事種植養殖,王仁智道:“江司令說的很對,目前僅能勉強滿足要求,因此爲了保留部分糧食儲備,只好犧牲酒坊產能,酒坊目前一年只生產幾個月,否則沒有糧食儲備萬一遭災斷糧得從外部調運糧食,沒那個必要。明年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最近添置了一些農業機械,開墾荒地時可大大的加快速度,另外深耕播種一次性機械化完成作業,收割時也實現機械化,今年糧食總產量爲七千噸,明年糧食產量翻番沒什麼大問題。戰俘也是人,只要給予一定政策刺激他們的積極性,勞動效率大不相同,這地方地有的是,缺的就是勞動力,只要明年糧食產量達到一萬五千噸,酒坊便可滿負荷開工,吳川碼頭別說一千噸,再來一千噸也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