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戰事起
天理昭彰,川北國面對兩國的無理要求斷然拒絕,並且將兩國公函公之於衆,一時間龍邊縣頓時成爲媒體焦點,弱小的川北國緊急提請國家聯盟召開會議仲裁,阻止兩國干涉他國內政的野蠻行徑。據民生日報來自龍邊縣的報道,龍邊縣民衆人心惶惶,有能力者已經轉移財產、家眷避禍,沒能力的民衆對川北國紛紛痛斥,只知道組織民衆逃亡,不知道組織軍隊佈防,把希望完全寄託於國家聯盟調停仲裁。
凌源商報發佈一項調查顯示,七成國民贊成國家的索賠要求,造成損失的是川北國路管當局和承接貨運的車輛,凌源國貨主不應遭受池魚之災,無論何方責任,國家理應爲國民追回損失。龍蘇國官方通過媒體發表聲明,譴責川北國的自私行爲,偏袒本國民衆,正是川北國的偏袒不公導致引起公憤,川北國若是不改變偏袒行爲,今後勢必此類事件頻發,捎帶着龍蘇國同時譴責的還有川康王國。
國家聯盟理事會應川北國緊急提請召開臨時理事會,勸和促談化解矛盾分歧,國家聯盟理事會是個鬆散的國家組織,是大國博弈的舞臺,凌源國與川北國雖處於同等地位,但擁有的話語權天差地別。媒體普遍預計國家聯盟理事會從中和稀泥,勸阻凌源國,施壓龍蘇川北兩國,分別負擔賠償凌源國貨主損失和罰款,還有可能做出要求川北國取消國民的優惠政策。
國家聯盟理事會的決議雖然擁有法律效果,但能否遵從實難預計,只是道義上佔理,往往是一紙空文,國家聯盟無權干涉各理事國內政,不料這次連一紙空文都未形成,理事會只做出勸三國談判解決糾紛的決議。一時間輿論譁然,根據理事會投票表決情況分析,以前遇到此類情況紛紛置身事外的幾個大國,這次竟然非常意外的沒有投棄權票,而是力主應該以談判解決分歧。
五國單獨會談川北國尚且不懼,在國家聯盟理事會主持下的談判無疑更有底氣,凌源國態度強硬,發佈聲明不參加理事會參與組織的三國會談,強調必須有人承擔國民損失。三國會談變爲龍蘇國和川北國的兩國會談,媒體紛紛看好川北國,各種猜測謠言四起,大多圍繞川北國,特別是提出三國談判提案的寶興王國、橫川王國,凌源商報直接猜測很可能在川北國後邊撐腰。
輿論的焦點聚焦於川北國,身爲川北國總統,蘇潤農肩頭承受着極大的壓力,與此同時,他和錢興翰還需說服川北國富豪羣體爲捍衛川北國主權抗爭,與川康方面洽談溝通。原本預計昭化的談判又將是一場曠日持久沒有結果的談判,龍蘇國背靠強大的凌源國,勢必寸步不讓,川北國背後有寶興王國、川康王國撐腰,也不會向強權屈服,爲了捍衛本國主權據理力爭,談到最後沒有任何希望。
二月二十三日,一條突發爆炸性消息震驚整個國家聯盟,國家聯盟主流媒體同時轉載凌源國和龍蘇國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也是給川北國的最後通牒,限川北國十日內接受兩國要求,否則將於三月三日發起討還公道軍事行動。隨着兩國下達最後通牒,凌源國國防部宣佈派遣空軍前往龍蘇國,龍蘇國國防部發出備戰命令,號召國防軍積極備戰,隨時隨地做好戰爭準備,誓爲國民討還公道。
國家聯盟理事會依舊一如既往的發佈勸和促談聲明,但理事會是個鬆散的國家組織,聲明軟弱無力沒什麼分量,還不如二月二十四日寶興王國發布的譴責聲明有分量。寶興王國之後各國紛紛站隊,站隊各國態度鮮明分爲兩大陣營,國家聯盟理事會負有勸和職能,其它國家敢勸和就是與凌源國過不去,勸和阻戰者均被凌源國視爲對手,不發聲的中間派只有不到十個國家。
川北國的空氣頓時緊張起來,尤其是龍邊縣,龍蘇國劍指龍邊縣,龍邊縣民衆人心惶惶,逃也不是留下也不敢,家裏損失點財物還是小事,萬一被龍蘇國軍隊擄走送往賣場就失去自由人身份了。龍蘇國正在調兵遣將積極備戰,川北國軍方卻在忙於組織官兵協助民衆堅壁清野逃離家園,民生日報毫不客氣的批評川北國把希望寄託於他人,看似愛護民衆實則害民,這個時候軍方理應積極備戰。
一件因爲不服從路管當局管理而發生的強行闖卡事件正向引發一場局部戰爭演變,敵對國表面很平靜,實則暗中在加緊備戰,各方媒體窮極手段打探仍然沒有收穫,只在凌源國空軍司令部得到證實。川北國不僅沒有空軍並且沒有防空力量,媒體證實凌源國出動空軍助戰,紛紛預測川北國會完敗,很可能在討還公道行動發起前最後一刻宣佈接受條款,川北國忍受屈辱減輕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