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戰後格局
川北與龍蘇兩國開戰伊始,靖遠共和國在國家聯盟理事會針對大梁朝提出一項議案,國家聯盟應對大梁朝實施強硬政策,即使不能剝奪以文氏爲首的大梁朝王室權利,也應該徹底斷絕與大梁朝的一切往來,給大梁朝一個深刻的教訓。靖遠共和國是凌源國的跟班,該項天無疑出自凌源國授意,寶興王國當即表示反對,大梁朝無論從國土面積還是擁有的人口都是一個大國,不應該長期受到國家聯盟盤剝,不但不能孤立並且應該歡迎大梁朝迴歸。
兩千年前的大戰中大梁朝確實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但經過兩千年的懲罰已經給大梁朝一個深刻的教訓,大梁朝要求迴歸國家聯盟,國家聯盟理應歡迎大梁朝迴歸,加強國家聯盟的整體力量。大梁朝早年確實有錯,國家聯盟現在歡迎大梁朝迴歸,但是不能這麼輕易的接受大梁朝,應該在某些方面繼續予以限制,逐步使得大梁朝迴歸國家聯盟,直至與國家聯盟融爲一體,成爲國家聯盟擁有同等權利義務的一份子。
寶興王國之後,泰順共和國、橫川王國先後發表各自意見,與寶興王國意見大同小異,歸根結底不同意靖遠共和國的提案,國家聯盟內部不是敵人,不能動不動施以強硬政策,損耗國家聯盟自身實力。聯盟軍代表沒發表意見,大梁朝被國家聯盟各國冠以牧區相稱,各國都羞於以牧人區稱呼大梁朝,國家聯盟奴僕四成來自大梁朝,其中絕大多數被人販子販賣到凌源國,大梁朝的糧油等農產品也大部分流向凌源國,這是凌源國試圖徹底把大梁朝置於死地的主要原因。
凌源國代表慷慨激昂的發言,痛斥大梁朝王室在面對外敵入侵時,只知自身享樂,並且列舉許多數據論證,必須對大梁朝實施強硬政策,直至大梁朝王室放棄權利,待大梁朝王室退位之後,大梁朝迴歸纔可納入國家聯盟理事會議事日程。各國代表心知肚明,凌源國的目的是要麼大梁朝維持現狀,要麼如川康王國那般陷入無政府狀態,人口大量流失,從五千萬流失到如今的不足四千萬,成爲國家聯盟滯銷商品傾銷地。
這是自大梁朝王室官宣復國後,國家聯盟理事會召開的第五輪會議,歷次均爲凌源國附屬國家提請的議案,每每由於寶興王國等持反對意見無法取得多數難以順利通過。聯盟軍作爲國家聯盟的武裝力量,負有維護國家聯盟的責任和義務,議案若是順利通過,負責出兵彈壓大梁朝的爲聯盟軍,龍蘇凌源聯軍敗給川北國之後,龍蘇等小國與凌源國漸行漸遠,惱羞成怒之下凌源國很可能親自粉墨登場,國家聯盟理事會需三分之二反對纔可阻止凌源國,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唯有聯盟軍、寶興王國、泰順共和國、橫川王國四大國強硬聯手纔有可能阻止凌源國輕舉妄動。
陳蘇丹清楚以目前的能力很難說服四方勢力聯手,四方大勢力中以寶興王國最具希望,不過莊金洪繼位寶興王國國王沒多久,本身王室就沒有全權掌控寶興王國,莊金洪與王仁智私交雖好,但身爲國王他必須公私分明,不會爲了大梁朝得罪凌源國。國家聯盟五大勢力中,橫川王國本就爲五大勢力末尾,宣舒雅只是個王后,她雖然爲橫川王國拉來部分助力,但是對偌大的橫川王國很有限,何況王后的話語權本就很弱。
凌源國之外四大勢力中關係最近的當屬聯盟軍,先是替聯盟軍解決熊背梁這個難題,之後又因爲山南與聯盟軍攜手籌備細砂島戰役,可這些並不能促使聯盟軍爲大梁朝發生,大梁朝和凌源國孰輕孰重任何人都清楚。王仁智充其量是個憑藉能源和中成藥專利暴富的富豪,雖然未來很有潛力,但是缺乏國家背景,缺少根據地,難以與各方勢力成爲盟友,這種情況下聯盟軍絕不會爲大梁朝出頭發聲。
至於泰順共和國,王仁智僅侷限在麗水縣一隅,一縣之地太小,在泰順共和國沒有任何話語權,姚子乾兄弟雖然有點能量,但僅是姚氏旁系,距離入圍姚氏核心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何況姚氏本就居於五大財閥末尾。大梁朝被王仁智視爲頗具潛力隱祕發展之地,襄平更是他的根基之地,文首聯作爲朋友能幫的他一定會盡全力相助,這種情況下陳蘇丹才放王仁智前往山南,不然恐怕還得等個三幾年之後。
陳蘇丹明白實力對比非常懸殊,根本沒有能力干涉大梁朝,只能聽天由命,這是文首聯爲自己的莽撞付出應有的代價,她只能祈禱凌源國不敢肆無忌憚,悍然吞併大梁朝,大梁朝僅有農牧業和手工業,容易恢復元氣。王仁智之前暗中建立兩套自己的情報系統,黨學坤宜夢薇夫婦負責蒐集各地信息,平語涵等負責蒐集軍方內部信息,古繁雄調任川康王國主管安全部後,又在川康王國建立了一套情報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