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0章 大膽的猜測
“子曰: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所以我大膽的猜測,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可能就是根據夫子此語演變而來!不過語氣更加的嚴厲和直白!因爲是老百姓的語言。荀子曰:入乎耳,著乎心,爲己也,入乎耳,出乎口,爲人也,這裏就談到了爲人和爲己的關係。聖賢之教,需心存敬意,細細思量,方可得其一二。所以有一位國學大師曾經告訴我一定要對古人心存敬意,而不能曲解古人之良苦用心……
“你是大學生,我想你也知道,爲字有兩種發音,陽平和去聲。例如爲人,爲學等等即是陽平,表示修習之意。爲,去聲就是介詞後面接對象,例如:爲你買了一本書等等……”
宋明正繼續自由發揮着自己的才華和想象,繼續說着:”如此說來,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一個人不修己的話,天理就會讓此人滅失掉,對了,天在這裏就是朱子所講的理,天理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個人會被歷史被人民拋棄!這是多麼好的金玉良言啊!
“我想當初古人說出此語的目的大概是道將不行,世風日下而講的感慨之言,語氣所以就比較的嚴厲!不說古人了,我們就拿身邊的例子,多少的官場之人,就是因爲沒有修己也就是沒有爲己而被天誅地滅,其實不是法律制裁了他,而是老天,人民政府黨紀國法只不過是依照老天的意思行事罷了……”
我說:“宋大哥,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和你可能有些不同,按照你剛纔的意思,即使就是說,人不爲了自己就會被天地扼殺,那麼這個前提也不應該建立在人家的痛苦和損失之上,而是以人之常倫正當的常情做法去行之纔是,正所謂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嘛。所以我覺得,就算是想要爲自己,那麼最少也要以互惠互利爲前提纔可以,只有這樣纔不會有失君子之德;所以,君子理應坦坦蕩蕩去努力奮取,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莫做小人,遭受天譴……此外,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告誡那些愛慕虛榮喜歡攀比之人,如果人活着不能爲了自己,率性而活,卻整天想着如何使自己比別人更光鮮亮麗,不切實際的盲目攀比,那麼他們將活得十分疲憊,受到生活的懲罰。現實生活中,口口聲聲拿人不爲己,天誅地滅說事的人,很少有人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他們活着只是爲了裝點別人的雙眼,美化他人的視野。這種人,應該天誅地滅——即使天不誅地不滅,他也會爲自己的疲憊所滅……”
宋明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聽我說完,半晌沒說話,一會兒笑了笑:“哦……啊……嗯……兄弟,你說的好,你說的對……呵呵……你狠坦誠,也很實在……”
宋明正的笑很乾很澀。
我說:“宋大哥,既然我們是兄弟,那麼,說話就不必虛僞了吧,沒必要,剛纔我聽你說的那番見解,也是同樣覺得你很實在的,雖然觀點和我的不大一樣……”
宋明正說:“嗯……呵呵……是,我們兄弟之間,是不需要虛僞的,雖然這個虛僞呢,在官場是不可缺少的……其實我很欣賞三國時曹操的一句話,叫: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我欣賞他的這種不虛僞。”
宋明正信口開河一般,突然又扯到這句話。
我笑笑,琢磨宋明正對我說這話的用意,琢磨宋明正是真的喝多了胡侃還是並沒有真的醉酒,在表達他的某種意思。
我做感興趣狀,認真地看着宋明正。
“這種灑脫,這種勇氣,在三國只有曹操能放出豪言。在當時戰火連天的年代,這種大逆不道,千夫所指的話,人人有殺而誅之的憤恨,可天下歸一的大任卻又這位奸雄完成。有人云: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爲甚。我想這是個人的偏見。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纔是他的真實寫照。”
宋明正說:”我想生活在那種年代,要是我,我寧願做亂世的奸雄,而不願做亂世的英雄。在亂世,人人都爲了自保,相互殺戮,當英雄沒有人會感激你,只有用暴力對抗暴力,用善心對抗當時所處的環境,只能頹敗。在如今的官場中,在我這個縣委書記的周圍,某些人面對領導,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表面上說是是好好,其實內心不知罵了他多少遍,背後不知說了多少壞話。這些,我表面上不說,其實我心裏都是有數的……
還有,在現實中,有的人本來家中很窮,但處處表現的闊綽,表面穿的的名牌,其實他連襪子都沒穿,穿了還露腳趾頭。別人問收入往高了說,問女孩年齡往低了說,媽媽誇自己孩子往好了說。說是那是面子,其實處處透着虛僞……當虛僞的人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自己...-->>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