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紅年代 第324節 作者:未知 中午在老師家吃了飯,下午劉海就準備回維修科,開始準備試驗製造大運輸機。 剛剛回到維修科一會兒,孫愛國就來了:“廠長,您找我有事?” “上級想要造一款比較特殊的車,你先看看。”孫愛國拿起一份資料遞給劉海。 劉海打開資料一看,心想咱們這麼早就要這種車了? 導彈運輸車,很特殊的一種車輛,這種車輛可以說是意義重大。 其中具體的導彈運輸車又分爲兩種,一種是單純導彈運輸車,另外是一種既可以運輸又可以發射的導彈運輸車。 這麼說吧,這種車直接關係到導彈的生存率。 根據一些模擬實驗,如果說敵方整個潛艇的三叉戟導彈全部覆蓋,那麼固定發射井的生存率,包括真真假假的一起,不到10%。 而導彈發射車,如果時速達到40公里,生存率就會很高。 這個是根據一個複雜的計算公式,也就是他的三叉戟導彈的覆蓋率,或者是他從最近的g島發射,留給這邊反應時間最多隻有14分鐘。 要想保留足夠的反擊力量,就需要性能先進的導彈車。 隔壁老大哥初期是搞的導彈列車,他們開始搞過導彈汽車,還搞過履帶式的,但是出問題的太多了,特別是固體火箭裏面的藥柱出現裂痕斷裂,震動摩擦很容易出事,直到1985年老大哥才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導彈發射車。 越野時速40公里,涉水深度兩米,可以跨越三米寬的水渠,可以在比較平坦的野外進行發射。 而早期的導彈運輸車必須要在水泥地面上發射。 如果速度低於40公里,在對方第一波打擊之下,生存率低的可憐。 如果速度高於40公里,那麼對方需要覆蓋的面積就會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需要的導彈當然也是幾何倍數。 也就是基於這種情況,老大哥纔會搞導彈列車,在廣袤的西伯利亞,任何鐵路上都可以發射。 劉海看着這需要的幾個尺寸,感覺咱們在這方面發展是不是太快了,這個尺寸可以運輸要你命3000。 要知道這是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大多數佈置在固定發射井,當然固定發射井有真有假,反正這玩意兒一年到頭都會戰鬥值班,也就是說,要填充燃料。 歷史上我們一直在這一方面進行努力,最初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到後面引進斯太爾重型汽車,直到2004年,我們從明斯克汽車廠引進了相關的技術,纔算是真正開始擁有重型導彈發射車。 因爲重型導彈發射車對於整車的要求非常的高。 不過在劉海穿越之前好多年,咱們就可以獨立自主的生產了,那個時候國內有兩家廠子可以製造,一家叫萬山,一家叫泰安特種車輛廠。 其實有些時候咱們內地的很多廠子太低調了,前面說過生產阻攔鎖的巨力集團。 還有luo陽軸承,某個島國的軸承製造集團,高端軸承在全世界佔據的份額十分的大,後來被人查出來,從16年開始,其中有不少的產品都是從洛陽軸承低價進口,然後貼牌的,而且沒有出任何問題,當然被發現之後就出來鞠躬了事。 上次報紙上展示的要你命3000,就是在一個拖車架上面,劉海當時就心裏疑惑,但是這玩意兒沒辦法主動問。 “按照道理,有廠子能夠製造啊?”劉海覺得,按照國內的技術儲備,完全可以製造。 “好像有廠子製造了,但是試驗了一下,不行。”孫愛國開口說道。 劉海不知道別人怎麼設計的,廠長既然這樣說,劉海肯定要出力一把。 “這個恐怕比較麻煩,我這邊正準備造運輸機。”這個設計的確比較麻煩,關鍵是劉海準備做大運輸機。 “這個不着急。”孫愛國聽劉海的語氣就鬆了一口氣,劉海的意思是自己沒空,並不是做不出來。 “那暫時放我這邊吧,等我把大運輸機造出來再說吧。”這個設計劉海肯定要拿到航母空間用計算機設計,真的人工設計的話也可以,但是裏面涉及的計算量太多了。 “大運輸機多久開始製造?需要不需要準備材料?”孫愛國聽到要搞大運輸機了,想到了dc 7的模型,心裏就很激動。 “這個我到時候直接找設備科。” “那好,先搞運輸機,這種車也許其他廠子後面能夠製造出來。”孫愛國這邊當然要先搞運輸機,有了大運輸機以及大客機,國內的航空水平再次拔升一個檔次。 “重型越野運輸裝備!”劉海決定飛機搞完了,就來搞這個重型越野運輸裝備,這玩意兒關鍵就是越野兩個字。 這玩意兒門道就多了,不過還好,爲了應對戰爭這類的越野設備都是皮實耐造,大部分都是屬於機械以及液壓控制。 很少採用電子控制之類的,就怕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一旦遇到強烈的電磁波衝擊或者是很強的電磁干擾,那麼整個裝備全部就報廢。 “廠長,要不咱們搞一個大型的萬噸鍛壓機?”劉海覺得可以把這個項目提上日程。 “咱們自己搞?技術方面有沒有把握?”孫愛國當然知道大型鍛壓機,這玩意兒難度好像很高。 “螺旋槳飛機咱們廠子的製造實力勉強可以用,但是噴氣式運輸機後面就難了,至少需要4.5萬噸的模鍛機。”劉海準備先讓廠子立項。 這個時候哪怕是堆材料,也可以把它堆出來,先進入門檻再說,後續再優化就是了。 不過按照廠子裏面的實力,感覺還是有些難度,但是有些事情哪怕知道有難度,還是要去做。 “我跟領導彙報一下。”孫愛國聽到噴氣式運輸機幾個字,就感覺自己要上馬這個項目,但是該彙報的還是要彙報。 其實這種超大型的鍛壓設備,從生產出來就會是一個賠錢貨,因爲應用面並不是很廣,也就在航空航天方面應用比較廣,畢竟生產一架飛機至少可以飛幾十年。 當然這玩意兒建造一臺也可以用很多年,老大哥在前些年建立的,一直用到了劉海穿越的時候還在用。 那玩意兒送走幾代人都沒問題,純純的就是大鐵疙瘩,直徑一兩米的液壓缸,整體看起來其實就跟小型的四柱液壓機差不多。 只是從兩米多高的貨色,變成了幾十米高,幾千上萬噸的重量。 模鍛機主要用於鋁合金、鈦合金、高溫合金、粉末合金等難變形材料進行熱模鍛和等溫超塑性成形。 “對了,還有個事情,咱們給老大哥製造的跑車,那些不要臉的自己製造出來銷售,還說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孫愛國又給劉海說了一個事情。 “老大哥這邊陣營本來就沒有什麼專利。”劉海也就只有苦笑。 “我打算跟領導彙報,既然老大哥不要臉,咱們也來敞開了生產。”孫愛國開口問道。 孫愛國之所以要聽劉海的意見,是因爲跑車這一攤都是劉海在管。 “這個我聽領導的,老大哥有沒有什麼好東西讓領導弄一些回來,咱們也生產他們家的東西。”劉海心裏一動開口說道。 這年頭老大哥的好東西還是有不少的,特別是重型裝備方面。 “這是個好辦法,我去請示一番。”孫愛國眼睛一亮,這是個好辦法。 看着孫愛國急匆匆的離開,劉海搖搖頭,也很期待領導們會買回來什麼裝備,讓自己仿製。 “準備搞大運輸機。”劉海還是先準備來搞咱們的螺旋槳四發運輸機。 這玩意兒正好與雙發運輸機共用地勤就可以了,維護保養方面基本也差不多,雙發運輸機的維護保養手冊只要學會了就可以維護保養這種螺旋槳四發運輸機,可以大大的降低維護保養成本。 第389章 地主 “咱們有三萬噸的了?”孫愛國去上級那邊彙報了工作之後,回來就傳達了一個好消息。 這個其實劉海知道,歷史上咱們在67年就有了三萬噸水壓機,用這玩意兒製造戰鬥機沒問題,但是製造民用航空飛機以及大運輸機根本就沒用。 “已經成功兩年了,一重在65年就成功了。” “你說的4.5萬噸,二重已經在開始研究,預估大概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主要是其中一些關鍵材料。”孫愛國點點頭給劉海解釋。 二重劉海知道在西南地區,那邊後面也是大型裝備製造基地,現代全球最大的模鍛機,八萬噸就是二重製造的,那玩意兒製造一根1.5噸的起落架,只是需要幾秒時間。 要知道起落架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使用,其實在沒有大型模鍛機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拼接焊接的方式。 但是那樣會增加起落架的重量,因爲在焊接的時候必須要加強,而且使用壽命也沒有一體鍛壓到強度高。 飛機大梁也是一樣的,也可以拼接焊接,但是整體強度以及重量就沒有一體鍛壓的強。 一體鍛壓可以節省40%的材料,也就減輕了40%的重量。 一架民航客機使用壽命是幾萬個小時,如果飛機的整體重量增加兩噸,這兩噸在幾萬個小時的飛行成本又是多少? 而且某些鈦合金部件,一般的鍛造方法根本沒用,只有用這種幾萬噸的鍛壓機,哪怕再堅硬的鈦合金,在這種鍛壓機面前,就像麪糰一樣。 模鍛機還可以保壓保溫,讓材料單向晶化,反正好處就是一大堆。 “也就是說,不需要我們操心這個項目了?”劉海聽到孫愛國說這些話,也就鬆了一口氣,這個項目不落在摩托車製造廠也可以。 “上級的意思是如果材料方面到時候有問題,還要讓你這邊想想辦法。”孫愛國點點頭。 “當然沒問題。”劉海估計現在的技術水平造4.5萬噸,差不多沒問題,而且不是還有外國經銷商嗎。 八萬噸的反正夠嗆,據說那玩意兒48個零件超過75噸,高42米,整體重量超過兩萬噸,能夠加工世界上單體最大的鍛壓零件。 “但是我也不敢保證一定成功。”劉海還是把話說在前面。 “我知道。”孫愛國毫不在意,你小劉每次都這樣說,不過這種態度很好,那種打包票的萬一不成功就麻煩了。 “四發運輸機這邊有問題嗎?”孫愛國又擔心運輸機。 “問題不大,有問題我們解決問題。”劉海這個敢說,畢竟螺旋槳運輸機速度不快,要求不是很高。 孫愛國點點頭:“那就好,那就好,設備科那邊全力配合。” 劉海點點頭,這種運輸機準備一邊製造一邊作圖。 爲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爲哪怕劉海先把圖紙做出來,到時候也要現場挨個的指揮,每一根受力梁該怎麼做。 不是說像是修房子,施工單位有懂得設計圖的,直接按照圖紙施工。 這個飛機哪怕有技術員,劉海也不敢說作圖完畢就那樣了。 維修科這邊開始出一些零部件圖紙,開始的時候就是受力梁,需要的材料型號之類的。 有些簡單的零部件,劉海直接拿出參數讓維修科的人設計,比如輪轂,起落架主體之類的。 …… 港島,經銷商們看着源源不斷運輸到位的汽車,這才鬆了一口氣,現在銷售預定的的車合計已經超過五十萬輛了。 產量去年最高一天才1500臺,要消化十萬輛汽車,需要兩個月時間,經過了內地的一番努力,終於達到了一天2500臺,最終會內地會達到日產量三千臺的規模,年產100萬臺,暫時就這樣了。 而且正好老美那邊汽車生產出了不小的問題,現在不少老美的商人都求着要進口這種小汽車。 經銷商們心裏着急啊,眼看着錢賺不到。 運輸力量也不夠,因爲運輸汽車的貨輪不一樣…… 還有就是材料供應鏈,橡膠,鐵礦,銅礦等等的,經銷商們忙的不行了,但是越忙越開心。 九龍港口已經是四海集團的了,其他商人知道消息的時候,交易已經完成了。 因爲這邊上下的貨物比較敏感,所以沒辦法合資什麼的,合資的話,出問題誰來擔責?總督那邊分錢可以,但是想要他承擔責任,做夢去吧。 反正最後要是出問題,哪也是四海集團的問題,我們政府部門也就是一個監察不到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