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紅年代 第437節 作者:未知 而這個世界咱們的原木,以及蘑菇技術,在劉海開掛般的資助下,特別是早期丟的模擬飛彈,以及後面離心機還有耐高溫材料。 伴隨着原木以及蘑菇技術的發展,而反原木以及反蘑菇技藝術,也就提上了日程。 所以這個時候咱們國內的電掃描相控陣雷達技術比歷史上要早七八年。 歷史上因爲風太大原因,很多研究都出現了斷層,並且不斷的換人。 而這個時候風就少了很多,其實風大,往往還是因爲沒錢鬧的。 這就像一個家庭裏面,如果家裏窮的話,那麼兩口子會爲了一些很小的開支鬧矛盾。 但是家庭富有的話,家裏的矛盾就要少很多,風小了很多,所以很多研究工作就能持續不斷的延續下去。 不要小看研究工作換人,這就很耽誤時間,因爲每個人主持研究工作,思路方向都沒有相同的,都有一些差異。 歷史上研究戰鬥機也是這樣,中途換人導致研究進度被打斷。 孫愛國這邊給領導彙報之後,上級部門就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研究,該給的研究設備給研究設備,國內沒有的就委託經銷商購買。 其中林大牛負責的半導體實驗室得到的資金也不少。 而劉海買來送的的4004,4001,4002,4003芯片也在各個研究所進行研究。 咱們這個時代的半導體技術可以說不差外國。 其實國外很多高科技項目裏面華人都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要知道全球三大原木,東風,民兵,白楊之一的民兵原木總設計師就是波音公司的林樺,還有f14的設計師,也是一名姓盧的,另外還有f35b有源相控陣雷達據說也是一名姓徐的女設計師。 更別說大名鼎鼎的曼哈頓計劃發起人之一錢老。 當然這些項目劉海並不知道具體的進度,劉海也能從一些公開的消息當中知道,咱們在半導體技術方面發展還不錯。 公開的消息當然就是衛星發射以及運載火箭發射。 運載火箭說白了就是一個大號的液體導彈。 劉海從咱們的運載火箭發射頻率以及載重方面,可以知道咱們在這方面發展還不錯。 孫愛國最近有那麼一點點難受,因爲自從上級部門領導知道摩托車廠,開始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直升機以後。 無論去哪個部門彙報什麼事情,這些領導都要問一問進度隔三差五的問。 但是孫愛國又沒辦法經常問劉海,因爲劉海已經足夠忙了。 超級遊艇方面,遊艇的主體設計已經完成,已經開始鋪設龍骨,剩下的就是內部裝飾裝修的設計。 劉海又要投入精力在這邊,因爲裝飾裝修涉及到的部門可不少,裏面需要的材料多。 還有普通遊艇車間也開始製造。 另外劉海還拿出了一種方便麪的製造工藝,摩托車廠這邊又開了一個車間,正在試驗,劉海偶爾也要過去指點一番。 更別說還有超級跑車,超級摩托車跑車。 另外還監管着兩部動畫片,孫愛國就覺得劉海簡直比自己的事情還多。 因爲孫愛國覺得自己的管理比較簡單,只是需要把任務壓給下面。 而劉海這邊的管理就比較複雜,因爲都涉及到了技術。 孫愛國不能經常的問劉海進度,至於說總體進度,其他人又不知道。 因爲現在大家只是知道劉海拿出來的零件圖紙以及製造工藝。 至於說整體零件完成比例,也只有劉海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組裝,什麼時候開始試驗,其他人根本不知道。 劉海還要設計直升機整機,所以每次領導問的時候,孫愛國只有打哈哈。 劉海這邊心裏有一本賬,渦軸發動機的各個零部件製造,還算順利。 同樣一個零件做五個,以後組裝五臺渦軸發動機。 其中一臺用來作爲試車,以及壽命試驗。 剩下的劉海準備製作兩架直升機。 所有零件圖紙劉海都做了編號,然後製造出來的零件也做成編號。 第一次製造接觸這些零件不可避免的廢品率比較高。 馬富強開始覺得廠裏面的零部件廢品率太高,恐怕會被領導開會。 因爲在柴油機動力車間,一旦某些人零部件廢品率超過一定數量,就會被領導叫去開會。 而在這裏馬富強發現,在這裏不怕零部件製造失敗,每失敗一次,只要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後繼續再製造就可以了。 馬富強所在的小組,只要出了廢品零部件,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尋找問題進行討論。 大家討論的東西五花八門,這個時候劉工也不會指出哪裏錯誤,會讓大家按照自己認爲錯誤的地方進行再次製造。 很顯然,大部分人提出來的問題都不是關鍵所在。 到最後大家失敗了,劉工纔會站出來指出哪個地方有問題。 開始的時候馬富強不理解,到了後面馬富強才發現劉工的這個做法,讓大家對零部件的製造工藝以及技術更加的理解。 劉海親自加工過這些零部件,當然知道哪裏容易出問題,之所以不先說,就是要讓大家摸索,要讓大家討論。 劉海準備把這些人培養成骨幹,這些人雖然不懂整體的技術,但是隻要懂得零部件製造工藝。 也就不得了了,特別是在這個時候,不過這些人有時候提出來的錯誤方向,讓劉海都有目瞪口呆,因爲按照劉海自己的理解,根本不可能朝這個方向去想。 但是就是這錯誤的方向,還有不少人贊同,所以劉海就讓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重新制造零部件。 當大家都失敗了,劉海再站出來指出正確的方向,這樣大家以後再製造,特別是批量製造的時候,遇到問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 現在的樣品製造以及後面的批量製造,中間還是有很大差距。 劉海通過這次製造樣品直升機,來提升這些人的技術水準認知。 爭取下一次自己只要甩出圖紙,他們就能正確的製造出零部件。 因爲可以預見的,到了後面的裝備製造難度越來越大。 劉海就準備培養一批製造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骨幹。 不求讓這些人理解整個發動機的設計以及原理,只是讓這些人能夠按照圖紙把單個零件製造完成,這就足夠了。 當然這幾十個人幸虧也有李大力這些人在裏面帶着,維修科這邊的人早前有過製造直升機的經歷。 四月中旬的時候,劉海看着渦軸零部件製造進度已經完成。 就準備開始着手組裝,渦軸發動機的組裝也交給專門的小組來做。 劉海之所以要分開,其實就是爲了更好的管理。 因爲劉海不能要求這些工人又要能製造零部件,又要會組裝。 那對別人的要求太高了,劉海就從這些工人裏面選出幾名比較拔尖的技術人員,開始帶領他們進行成品組裝。 而其他人繼續製造零部件,反正渦軸發動機後面需求量不低。 馬富強就成功從製造零部件的小組調到了組裝小組。 組裝小組的人並不是很多,只有三個人。 馬富強算一個,李大力算一個,還有一個張建國。 因爲組裝這種發動機並不需要太多的人,人多了反而手雜。 而且做這種的渦軸發動機,並不需要流水線製造,一方面是需求量沒那麼大,另外一方面不適合流水線製造。 “今天我帶領大家組裝我們廠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第一臺渦軸發動機。” “你們不需要了解渦軸發動機的運行原理,只是需要知道怎麼正確的安裝每一個零部件。” “第一臺渦軸發動機,我與李大力兩個先進行組裝,馬富強你拿着組裝手冊,對比我跟李大利兩人的組裝步驟,張建國你負責在一邊給我們兩個遞零部件,順便按照我的要求進行記錄。”劉海直接開始佈置任務。 馬富強就拿着厚厚的組裝手冊,這上面有所有零部件編號以及組裝步驟,包括每一個零部件怎麼組裝? 張建國另外一邊就是記錄責任卡,李大力與劉海兩個人就開始組裝。 劉海拿起一個零件,開始說這個零件編號以及組裝方法。 李大力就在旁邊開始組裝,張建國則記錄組裝時間,組裝人,以及組裝的零部件編號。 馬富強就在一邊對照組裝手冊。 劉海真正動手的時間比較少,基本都是在指揮李大力該怎麼做。 李大力跟着劉海這麼多年,只是在航空發動機專業知識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但是單純的動手能力一點也不差。 至於其他維修科的人,還在其他幾個小組裏面承擔重要責任。 因爲零部件還在繼續製造,有維修科的人在裏面當中堅力量,可以讓其他技術人員儘早掌握製造技術。 馬富強第一次知道,渦軸發動機有這麼多門道,裏面組裝的這麼多零部件,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有嚴苛的組裝要求。 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來,用了四天時間,渦軸發動機組裝完成。 渦軸發動機組裝完成之後,劉海又開始搭建試驗檯。 試驗檯搭建完成之後,就到了最關鍵的試車環節。 試車的這一天,孫愛國的心理其實穩穩的。 爲什麼孫愛國心裏很穩呢?那是因爲渦軸發動機製造車間,還在持續不斷的製造零部件。 如果劉海沒有把握,就根本不會讓車間繼續製造零部件。 孫愛國還有主管軍工的副廠長,正在一邊等着試車。 渦軸發動機被放在實驗臺上,各個管線管路連接妥當,劉海又重新檢查了一遍。 然後就開始試車,伴隨着輔助動力設施的啓動,渦軸發動機也開始正式啓動。 低沉的嗚嗚聲之後就是巨大的呼呼聲。 渦軸發動機本質上也是渦輪發動機,巨大的吸氣聲掩蓋了噴氣的聲音。 大家都聽着劉海的命令,劉海這邊聽着發動機的聲音沒有多大問題。 然後密切注視着儀表,準備隨時進行停機。 低功率運行了十幾分鍾之後,劉海就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