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改改規矩
而這些店面,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上檔次。
就拿服裝店來說,如今連安市居民要買一件稍微好點的衣服,大都是去百貨市場,便宜點的,大都就在路邊擺攤的那兒買了。而即便是能賣的起價錢來的百貨市場裏,那些有着五六十平以上大門面的服裝店,裏面的擺設看上去也是相當簡單。
百貨市場的前身是國營商場,改制後轉給了私人經營,可這些私人老闆們,也就是簡單的改了下,依舊是沿用着八十年代的風格:簡單,質樸!
簡單到一兩個展示的衣櫃,一兩排衣架,把各類服裝往上面一掛,就開賣了。
樸素到沒有裝修牆面背景以搭配整體格調,空間擺放雜亂無章,不少試衣間連門都沒有,直接就是拉塊布一遮……
以李恆的眼光來看,只用一個詞來形容:low到爆!
他敢打包票,這些服裝店要是開在20年後,也就只能賣賣地攤貨了,要是想賣知名品牌的服裝,就衝那簡單的店內裝修,估計沒幾個人想進去光顧。
而李恆接下的那家服裝店,通過牆面上漆、牆面海報展示、燈光配合,以及衣櫃衣架、收銀臺、試衣間、試衣鏡等整體的設計和佈局,檔次一下子就凸顯了出來。
雖說因爲業主的預案問題,整體裝修效果比起20年後那些品牌服裝店要差些意思,可比起百貨市場那邊,卻是要強出不少。
人尚且要靠衣裝,店面同樣如此,靠着同行襯托,靠着李恆爲店老闆分析市場,這家地段也不錯的服裝店開業後,生意相當不錯。
爲此,店老闆在開恆業裝飾店開業那天,還特意送了花籃過來祝賀。還有離得不是很遠的肖曉曉家的文體店,背靠一中,附近不遠還有一家中學,如今也是生意紅火,肖爸也是在開業當天,過來放了一萬響的鞭炮祝賀。
也是有了這幾家店面的直接效果顯示,又有了之前三天的全城宣傳,再加上李恆推出的認購抵扣券活動,僅開業當天,直接付定金下單的,超過十個。
諮詢過後表示還需要回家商量,卻認購了抵扣券的,有六人。還有些人,在看到諮詢排隊人較多,得到只需要登記名字後仍舊可以享受認購抵扣券的優惠承諾後,留下了聯繫方式等李恆提供上門服務。
至此,李恆的這家恆業裝飾店,算是打出了招牌。
而且,通過給客戶量身設計,通過給李解放等人統一安排着裝,也在無形中彰顯了恆業裝飾店的檔次,比起那些當包工的散戶,不僅更容易拉到單子,而且也能喊得起價來。
當天結束營業後,李恆已經預感到,接下來一段時間,可能有的忙了。
不過,忙歸忙,事情還得一件一件來。
當晚,當李解放等人收工後,李恆就將施工隊的所有人召集過來,進行開會。
“各位叔伯兄弟,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我開的那家店正式開業了。”
剛說完第一句,有反應比較快的,當即就說起恭喜之類的喜慶話來。隨後,其他人也是有樣學樣,只是都是農村人,翻來覆去也就是那麼幾句話。
道完賀後,衆人一個個都看着李恆,等他繼續發言。
他們回來後聽李解放老婆提起過,說今天開業,上店問的人很多,還有些人當場就付了定金。
這個消息讓他們一個個有些激動,這又有了單子,是不是代表着,眼下這種每天按時出工領錢的日子,還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一天可是四十塊錢收入呢,要是再這樣幹上一個月,就能多掙一千多,再加上之前這段時間掙的,今年接下來的日子就比較好過了,能指望着過個好年。
“我也不瞞着大家,今天店裏開業,生意很好,接了好幾個單子,其中還有個大單,是棟剛建好的四層小樓,裏裏外外都還沒來-->>(第1/2頁)(本章節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得及裝修,人家今天本來只是好奇進店來看看的,聊過後直接就下了單,光那個活就起碼夠十個人幹上個把月的。”
聽到光一個單子就夠他們十個人幹上個把月,一個個頓時喜笑顏開,有說那人真有錢,真豪氣,有人則說李恆有本事,能接到這樣的單子。
李恆等大家開心了一會,才繼續說道:“活比較多,人家還給出了工期,所以現在來說,人手肯定是不夠的。我想過了,從村裏再叫十個人過來幫忙,由你們帶着當學徒。另外,也在縣城裏招幾個熟手,咱們在城裏做事,還是需要些城裏人的,他們熟人多,消息面也廣,對城裏也熟,能起到不少作用。”
“另外,除了招人外,就是有些規矩,我想改一改。”
說到這兒,衆人心裏猛然“咯噔”了一下,有沉不住的,更是臉色突變。
在他們想來,李恆說的要變一變規矩,十有八jiu,是要減少工錢了。再招人手的話,那就是二十來號人了,每人每天少開個十塊錢,就等於一天省下了兩百多的開支。
一個月下來,那就是六七千啊,那是多大一筆錢,在農村,能買上好幾頭三百斤的大肥豬了。
想是這樣想,心裏也覺着不痛快,可終究,還是沒人敢站出來說一句話,反倒自我安慰着:包喫住,一天三十塊,也不算少了。
給出去的,再拿回來,那是很讓人心裏產生芥蒂的事。
李恆自然沒打算那麼幹,他的初衷,並不是爲了儘可能的壓榨鄉親們的勞動價值來換取財富,而是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否則他完全可以一開始就將工錢定的低一些,而不是傻到現在才改。畢竟即便是三十塊一天的工錢,對他們來說也比較公道了,甚至只要能讓他們有穩定的收入,即便是開的更低,他們當初也會一口氣答應下來,甚至還會心存感激。
“我的意思呢,是打算把包喫包住的規矩改一改。一來呢,今後人多起來,我不太好安排,尤其是還要在城裏招些人,人家不用包住,甚至連喫也不用包,都可以回自己家解決,可拿的卻是一樣的工錢,時間一長,人家難免會有些不平衡。
另外就是,我想着大家既然進了縣城,就要真正的融入到城裏的生活中去,比如上工前去周邊店面買個包子油條,去菜市場買買菜,自己租個房子,平時也和周圍鄰居嘮嘮嗑,瞭解下城裏有什麼新鮮事。要是住宿伙食全都由我來安排的話,你們方便是方便了,可每天除了出去上工,回來就是呆這裏,很難真正融入到城裏生活中去的。
這麼做,也是想要大家變一變生活的方式,這樣等過個一年半載,等你們攢下些錢了,不僅可以將家裏孩子接過來一起住,甚至,我還希望大家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下,能夠有別的更好的前途,就像我一樣,如果發現了什麼好機會,自己去開店做生意當老闆,等有能力了,也像我一樣,回過去拉村裏鄉親們一把,那纔是我最想見到的。”
這番話,李恆說的很誠懇,也是實話。
他是真的希望這裏的一些人,在從自己這兒賺到錢後,能夠自己去闖蕩一番,這是個風起雲涌、機遇遍地的年代,即便只是擺擺攤,將來也未必不能發大財。
也只有多出現一些有想法,能夠賺大錢的人,從而再回過去拉村裏鄉鄰一把,大家一起走出來,等都賺了錢,再一起建設那落後的山村,人人蓋起三層小洋樓,那纔是李恆真正的願景。
而要想實現這樣的願景,將他們的食宿一體打包肯定是不行的,那樣固然會讓他們免了很多生活上的瑣事,可同樣,也等於把他們禁錮住了。
每天兩點一線就是上工和宿舍,都無法見識到外面的世界正處於怎樣的變革中,也缺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也會逐漸喪失處理好各種瑣碎事的能力,長此以往,就真的只能打一輩子的工了。
正如他所說,社會也是一所大學,處理人情世故,處理生活瑣事事,從激烈的社會變革中找尋機遇,這都是學問。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便是講的如此。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