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股清流
陳一鳴想了又想才組織好措辭,沒辦法,好兄弟正在熱乎勁兒上,直接潑冷水太傷感情,效果也不見得好。
“壯爺,聽你的描述,運作偶像,演員經紀,組局製片,這不就是早幾年的唐宋影視?”
唐宋影視兩人都很熟悉,所謂的早幾年,其實就是新世紀初的時候,那時候唐宋就是背靠古越河這個初代男神起家的。
剛從魔戲畢業的古越河,演技肯定比前世陳一鳴執導過的流量偶像強得多,但那時候的國產電視劇比之當下數量既少精品又多,古越河出演的古裝劇,加上偶像兩個字做後綴絕對實至名歸。
唐宋在古越河這裏嚐到甜頭之後,沿着相同路徑繼續開拓,幾年來俊男靚女正經沒少籤。
只不過走偶像路線的公司,其聲譽和做派懂的都懂,唐宋根本留不住人,除了古越河這個憨憨,旗下其他演員待不了幾年就會跑路。
馬雲騰一聽唐宋,立刻找回了神遊四海的理智,要知道在製作《魔都假日》之前,鉑爵跟唐宋打過不少交道,公司老闆老蔡沒少被兩兄弟吐槽。
首先,老蔡組局拍偶像劇,扛不住資方塞人,劇火了總是火不到自家演員頭上。
就算難得趕上劇火人也火,別家小鋤頭一揮,老蔡就要遭重,因爲項目鋪不開,公司組局的能力跟不上藝人的野心。
再就是做劇盈利能力有限,造出來的明星除了接接商演拍拍廣告,沒有其他途徑變現,人氣沒辦法轉化爲鈔票。
於是唐宋影視九幾年就嶄露頭角,十幾年過去還是處於小富即安的狀態,在劇圈的地位不升反降。
這些東西當初兩兄弟都聊過,約老古喫飯的時候更是不止一次說給他聽,說得多了兩人早已深信不疑。
如今陳一鳴用唐宋做類比,馬雲騰立刻GET到了重點,這門生意似乎沒那麼好做?
給馬雲騰打過預防針之後,陳一鳴這纔講出自己真正的觀點。
“唐宋那條路子,幾年前不行,不等於現在不行,畢竟時代變了。
七八年前超女不就是偶像麼,春哥到現在都還是娛樂圈頂流,專輯不停地發,電影電視沒斷了演,廣告代言更是從未間斷過,她自己和背後的公司想必都賺翻了。
現在超女已經被研究得很透徹了,說白了就是短信時代的一場流量狂歡,浪頭兒過去之後,根基最牢固的春哥站在了岸上,剩下的都給捲回海里去了。
現在是什麼時代?網絡時代!誰TM互動還用短信啊,都改用微博微信了。
所以這個時代也會有這個時代的偶像,而且比起短信時代只活下一個春哥,現在的偶像市場容量要比以前大得多。
比起短信,微博、微信的傳播效率指數級倍增,看看熱搜就知道了,互動數據是短信望塵莫及的。”
大壯似乎明白了什麼,插話問道,“你的意思,偶像公司有搞頭?”
陳一鳴大點其頭,“肯定有搞頭!”
大壯迷惑不解道,“可是以前咱們就討論過,唐宋的路子沒前途。”
陳一鳴喝了一口茶水,然後把前世偶像經濟的發展路徑去粗取精搬過來。
“追星是社會上客觀存在的一種可以量化的需求,榜樣也好,談資也好,消遣也好,寄託也好,這種需求就在那裏,可能會轉移,但絕不會消失。
我剛纔說了,網絡時代偶像市場容量會變大,因爲流量本身在暴漲,以前市場只能容納一個春哥,現在可以裝下十幾二十個春哥。
而且溝通手段升級之後,小圈層也可以有效組織起來,偶像不再是頂流以下寸草不生,而是樹冠之下萬物滋長,換句話說,小偶像也有春天。
現在做偶像公司,或者進一步延伸到演員經紀公司,要發愁的不是粉絲基數不夠,而是怎麼讓粉絲注意到你。”
陳一鳴的邏輯其實跟鉑爵的網宣業務殊途同歸,影迷就在那裏,宣傳就是儘可能地爭奪注意力。
大壯過去一段時間沒少跟互聯網公司打交道,陳一鳴的這番話他很快明白過來。
“所以,拍偶像劇不是爲了變現,而是爲了曝光?”
“啪啪啪”,陳一鳴雙手一合開始鼓掌,“馬董高瞻遠矚高屋建瓴高明遠識高山仰止,高!實在是高!”
大壯一揮手打斷陳一鳴的吹(揶)捧(揄),“拍劇捧人的道理我懂,柱爺伱詳細說說,後續怎麼回收投資?”
陳一鳴也不賣關子,這套東西前世已經被資本玩兒出花來了,突出一個壓榨無底線,偏偏被壓榨的對象還甘之如飴,可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所以提前把這套玩兒搬出來,陳一鳴也不覺得有什麼負罪感。
賺錢嘛,不寒磣。
而且鉑爵現在還不夠格自稱什麼資本,大壯這個董事長也不配吊路燈,有了陳一鳴的提示,說不定能在偶像公司裏帶個好頭,在業內成就一股清流,那纔是功莫大焉。
“既然現在是網絡時代,那偶像公司自然要綁着互聯網公司做,那纔是正途。
姚老三找你其實是找歪了路子,你想想,不管是魔都臺還是魔影廠,誰家做劇會用偶像做班底?
科班演員去演偶像劇,那叫演技扶貧,你反過來試試?
所以你們如果想要打出國產偶像的招牌,不能走偶像劇的老路,得自己開闢一條新賽道。”
說話間,服務員開始上菜,兩人直接叫了米飯,邊喫邊聊。
陳一鳴扒了一大口飯嚥下,抄着筷子繼續講道,“同樣道理,唱歌跳舞拆開來也沒得搞,偶像的業務能力跟專業的沒法比,擺在一起只會惹人笑話。
棒國有唱跳舞臺,那纔是偶像產業真正的土壤,可惜國內這東西搞不起來。
我覺得吧,真正的起步還是要走選秀,超女在咱們國家是有歷史記憶的,只要是投票比名次,年輕人就願意參與。
當然不能像超女一樣找電視臺,互聯網時代你得找視頻網站。
跟之前《1951》跟訂票平臺合作一個道理,視頻網站有拉新的需求,背後又有狗大戶助力。
至於選秀的名目不重要,練習生也好,男團女團也罷,都行。
唱跳能力是次要的,最關鍵的只有兩點,一是臉要好看,二是有話題能造梗。
到時候讓姚老三從棒國、小日子重金砸來幾個評委,最好是在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前代偶像,然後把他想從棒國撈回來的華國偶像塞進去,這逼格不就拉上去了麼?
等選秀節目火了,把火出圈的選手簽下來,轉頭再跟視頻網站拍網劇、網大或者網絡綜藝,後續的流量注入有了保證,持續的項目合作也就有了基礎。
曝光的平臺有了,熱度也就維持住了,接下來才能考慮向影視劇、音樂等正經娛樂圈拓展。
你也知道的,娛樂圈哪有那麼高冷,還不是追着熱度走麼,演員才需要演技,歌手才需要唱功,偶像不需要這些,只要長得好看有討論度就夠了。
至於回收投資嘛,你看超女的運營方啥時候缺過錢了?辦選秀本身就是在賺錢啊!
然後出歌演戲上綜藝,出場費不該付一下麼?
流量上去之後,商演、廣告、代言都是淨賺。
偶像公司成本的大頭兒,其實是營銷費用。
壯爺,我真心不建議你摻和這一塊,那些少爺公主成名之後,沒一個省油的燈!
姚老三有經驗,營銷的活兒還是交給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