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萬無一失
慶功會顯然不是適合深談的場合,兩人躲在角落裏淅淅索索好一會兒,只能暫且停留在“坦誠交換意見”的階段,沒能走到“勝利達成共識”這一步。
能怎麼辦呢?各回各家,再考慮考慮吧。
隨後幾天陳一鳴一直很爲難,段一寧遲遲沒有打來電話,說明他依舊堅持原來的立場,不願意在影片品質方面予以妥協。
而《非常嫌疑人》的各項先期籌備工作,已經大張旗鼓地鋪開了。
沒錯,演員卡司還八字沒一撇,其他諸如堪景、報審、策劃、後勤之類的事務,都已經先後啓動並有了具體的進度表。
王威和他的兩個副導演內心各有奔頭兒,因此過去幾個月裏幹勁兒十足,哪怕中間夾着一個春節,都沒能削弱他們的半分心火。
這活兒不好乾!
電影美學的一個子類別,就是妝造,自然跟演員息息相關。
雙雄戲變成一主一輔的獨角戲,老段可以盡情地揮灑演技,塑造出一個極富魅力的特殊事件對策專家。
《非常嫌疑人》就是一部暗黑風格的探案片,這是故事大綱定死了的,王威的騰挪餘地其實並不大,之前的反覆折騰一大半都是白交的學費而已。
陳一鳴自然聽得懂他的言不由衷,很懂事地推辭。
從林蕭的反饋來看,王威對《非常嫌疑人》的理解與掌控顯然還不夠,他自己都還有着很多不確定的地方,又如何胸有成竹地面對演員的諸般詰問呢?
老段不是一個拿錢辦事的打卡型演員,拍《1951》的時候,陳一鳴也是拍了一週多的時間,近乎苛刻地完成了第一段長鏡頭之後,才讓老段的“冷眼旁觀”告一段落。
而攝影、燈光、道具甚至錄音,也與演員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繫。
跟演員的戲路類似,演員的風格同樣各具特點,適配於不同的故事,不存在萬能插件。
過去一段時間,陳一鳴一直在馬夾袋裏篩選靠譜的備胎。
如果打定主意不換王威的話,不外乎兩種處理方法。
“段一寧那邊聯繫的怎麼樣了,什麼時候一起見一見吧,對手戲演員總該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倒不是怕得罪人,以陳一鳴現在的圈內地位,跟任何一個“表演藝術家”都足以對等交流,只要是爲了電影,沒什麼不能說的。
天賦出衆、經驗匱乏的警界菜鳥初出茅廬就捱上當頭一棒,反倒可以藉機與觀衆拉近心理距離。
大不了就再給你老段找一個“萌新徒弟”,把老資格警察的人設改成菜鳥愣頭青刑警,讓你不帶也得帶。
《非常嫌疑人》裏可沒有劉東君這樣的角色,有一個算一個都是老油條,段一寧的大部分火力肯定都朝着導演去。
考慮到出國拍攝的複雜性,小美計劃把大半個製片組都派給王威,待堪景完畢分鏡稿一定,就前往曼谷打前站。
陳一鳴估計,美術方案近期就該定下來了,因爲再不定下來陳一鳴也按不住林蕭了。
“分鏡你們看着辦吧,你纔是導演,該拍板的時候就該由你拍板,我信得過你。”
製片那邊也需要趕緊定下卡司,因爲直接關係到整體預算的擬定。
於是表現在林蕭面前的王威,就是那副朝令夕改宛如精神分裂的樣子。
投資方面十分順利,《木蘭》熱映之後,其他幾個資方吃了一大顆定心丸,對《非常嫌疑人》的打款非常爽快,先期50%的投資三月初就已到位。
這個項目就是爲三個萌新開的,製作時間表非常寬鬆,籌備期預留了大把的時間用來磨合。
這種人設搭配前世就有一個經典案例,安東尼-霍普金斯大爺的封神之作,《沉默的羔羊》。
導演不換,老段不換,那就只能陳一鳴親自下場和稀泥了。
開拍後的那一段磨合期,紮根劇組當潤滑油,別讓王威被老段和搭檔“擠兌”成工具人。
目前王威正天天纏着林蕭,就電影的藝術風格與鏡頭語言進行設計與實驗。
想來段一寧肯定不會歡迎這種改動。
簡直完美!
副作用則是電影基調一下子白了不少,原劇本的暗黑色彩被大幅沖淡,風格上多了一股子《貓鼠遊戲》的味道。
陳一鳴頭大了,老段的幺蛾子他一直不知道怎麼跟王威說,現在被頂在牆角里了。
想想《木蘭》裏的張毅吧,那難纏勁兒王威可都親眼目睹過。
電話另一頭的王威果然更高興了。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換掉段一寧,改爲潛力新人或是過氣老將,也就是王威壓得住陣的。
陳一鳴看在眼裏笑在心裏,吵吵更健康,興許吵着吵着就吵出火花來了呢。
這還要歸功於演對手戲的劉東君分散老段的精力,有一個不省心的萌新徒弟,老段自然就少了跟陳一鳴的口舌。
雙方由此衍生的羈絆,以及警察的後續成長線,還有利於拍續集。
一言以蔽之,就是盲目自信。
電話裏王導的雀躍溢於言表,簡直能順着電話線直接具象化到陳一鳴眼前來,聽得出他的心情非常好。
“陳老師,美術方案搞定啦,外景地我和老田老李也弄得差不多了,我們想在拆分鏡之前跟你碰一下。”
其實兩人的做法已經超越了副導演的界限,“侵犯”了王導的創作領域,想來等王威開始專注於分鏡時,且有的吵!
田黎和李準一直結伴在泰蘭“採風”,取景地的考察早就不侷限於曼谷的唐人街。
兩人大量攝影留檔的基礎上,還積累了大量的速寫草圖,深入串聯一下,足以完成一整套分鏡稿。
但是不得罪人不等於能讓演員聽話,導演的權威只靠監製力挺是立不起來的,最關鍵的還是導演自己的表現。
王威本人則留在國內,忙活堪景之外的籌備工作。
段一寧遲遲不讓步,頂得陳一鳴難受至極,甚至一度讓他有了修改劇本的想法。
一方面必須在內心樹立起強大的自信心,因爲除了意志一無所有一無所憑,只能沒理由地相信自己。
還是陳一鳴苦口婆心地一再勸說,又拿他在鉑爵兼任的“藝術總監”說事,纔算把林大神安撫下來。
走楊老闆的關係,泰蘭那邊的入境拍攝審覈也很順利,劇本更是一字未改。
陳一鳴對王威的心態還是有些感同身受,畢竟前世他也是從劇務起步的“勵志型”導演,太知道第一次手持導筒時會是何種心態了。
林蕭被王威煩得不行,早就有了撂挑子不幹的想法,用他的話說,“不差這份兼職薪水”。
近些年華國三大表演學校招生都在往“二代+顏控”的二合一方向靠攏,演技出頭的口子越來越窄,新生代演技派早已青黃不接,根本挑不出幾個好苗子。
怕什麼來什麼,這天晚上,陳一鳴終於接到了王威的電話。
奈何一無所獲。
過氣老將倒是有人選,就是囿於商業價值不太好說服資方,再說也不利於後續的系列化開發。
就算是前世號稱“千面影帝”的梁家輝,翻車的案例照樣不少,不是他演技不好形象不搭,而是他跟劇組不適配。
這項工作進展得異常緩慢,單以陳一鳴從林蕭處得到的越來越頻繁的反饋來說,王威的心態過於患得患失,“在極度自信與極度自卑之間進行布朗運動”。
眼瞅着,不管是製片那邊,還是王威這邊,都要推進到演員陣容了。
另一方面理智又告訴自己,其實動真格時自己屁都不懂,不聽從劇組裏部門前輩的意見,遲早會栽到坑裏萬劫不復。
但誰讓他固執己見呢!
陳一鳴決定稍晚時候就“威脅”他一下。
內心電光石火地做了決定,他在電話裏對王威說道,“放心,萬無一失!你等我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