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青花瓷枕中的祕密(一)-長生錄

作者:夏志伶
秦嶺之下,渭水之濱,一座富麗廣闊的都城掩映在一抹斜陽顯幾分輝煌雄偉。

  這座富麗堂皇的都城,有一個響亮久遠的名字——長安城。

  八水繞長安,氣候宜人,人們亦長長久久,安居樂業。

  長安城東西稍長,南北稍窄,金碧輝煌的皇城座落在北面紫微星宮正對的位置,莊嚴而肅穆地屹立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之下。皇城以北爲承天門,以南爲朱雀門。承天門處宮殿林立,錯落別緻的分佈着,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這三大瑰麗的宮殿立在萬千宮羣之中,宛若鶴立雞羣。

  太極宮爲隋朝傳下的大興宮,曾是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執政三十年的地方。其中又包括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武德殿等衆多小宮闕,前門爲玄武門。相傳太宗時期“玄武門之變”便在此處生。

  許是這裏包括了太多的皇權腥風血雨,貞觀八年,太宗李世民又在東內修築了大明宮,再由太極宮遷此居住,處理朝政,其中又尤以含元、宣政、紫宸三個大殿中含元爲,含元殿成了整個長安城最爲雄偉的宮殿。此後,高宗李治在麟德年間又興建了麟德殿,它是大明宮中最大的宮殿,是舉行宴會的地方,一直傳承往後世。

  興慶宮是現世玄宗李隆基過去的離宮,如今卻按照舊習傳承修葺,成了君王聽證起居的正式宮殿。

  朱雀門往下便是朱雀街,將長安城平分爲東西兩市。西市爲利人市,東市便是都會市。兩市商賈雲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滿目,貿易極爲繁榮。

  在西市利人市的小街角落處,搭着一個簡易的木棚房,房外用竹片紮成一排小籬,與外街天然隔斷,店家擺上幾座木桌板凳,衝上一壺飄香四溢的大蓋碗苦茶,便成了一個茶館,還美其名曰——和氏茶館。

  茶館裏裏外外圍着一堆看客,男男*以及三五個小孩子,一邊喝着大蓋碗,一邊聚精會神得聽着一精瘦的老者說着話。那說話人不過五十來歲的年紀,穿一身洗得有些褪成青白色的長裾衣,卻是個說書先生。

  他擡起那打着補丁的長窄袖,一手將兩片竹板敲得琤琤響,另一隻手拿着一把顏色約微黃的摺扇子,噗得一聲,展開扇面,唱道:“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梁有懸愁,楚有和璞。”

  那說書人端起大蓋碗,咕嚕嚕喝下一大口苦茶,又道:“這周宋梁楚各有國寶,那楚有和璞,便說得是和氏璧。這和氏美璧,色澤如藍,溫潤而澤,背螭鈕五盤印記,實乃罕之珍寶。”

  他拿起竹板又硜硜蹡蹡地敲了幾下,又唱:“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

  “方纔小人已經說到,這詩是前日剛來長安城這小茶館小坐的一位李相公,聽了小人說此一段後所留。說得便是那春秋時的楚人卞和,一入荊山見有鳳凰棲於山中一青石板上。古語有云:‘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楚人卞和認定山中有寶,細尋之,果見青石處有一玉璞。卞和愛寶若癡,將這璞玉獻給了楚厲王,玉工糊塗,不識美玉藏於玉璞中,卞和罪犯欺君,被斬了左腳。”

  可憐獻寶人心切,楚王刀下斬斷魂!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奉上,玉工仍然認爲是石頭,可憐那卞和卻又被砍去右腳。可憐他:

  本來風流倜儻青年漢,惆悵慕玉斷雙足。”

  他說說唱唱,聽得衆茶客們津津有味,多雙招子全跟着他的一言一行轉。老漢又唱道:“衆位看官,常言道得好:‘不難得則不足爲佳物,古人亦云百不爲多,一不爲少者,謂此也。’那卞和失了雙腿,依舊不依不饒,認定手中璞玉定是佳寶,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一雙招子溢滿鮮血。

  可憐我癡心枉顧奸人負。

  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爲什麼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捶痛道:‘我並不是因爲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爲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

  老漢合起摺扇,高唱道:“世人心難以測,指鹿爲馬人人唾,你說是鹿便是鹿,你說是馬又如何作馬?”

  衆茶客聽得入了迷,紛紛痛惜搖頭,替那卞和不值。

  “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爲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爲“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一語溢出,衆茶客皆大舒口氣,爲卞和苦盡甘來高興。

  老漢又唱:“相如捨命保璧來,完璧歸趙豈知又徒然?”

  “這段講的是藺相如當年在秦王面前捨命保護和氏璧,謊稱璧有瑕,從秦王手中騙回寶玉,豈知世事難料?那通身藍綠的和氏璧還是最終爲秦國所有。”

  “有書爲證:

  秦王政十年,相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道:‘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那‘隨、和之寶’,便是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秦王嬴政的寶物。那嬴政追求長生不老,傳令三千童男童女前往蓬萊仙島求取長生不老靈丹妙藥。”

  見茶客們聽得高興,老漢也說得興起,打着竹片,又唱:“靈丹易求,妙藥難得,隨和之寶覓長生。

  傳聞,這秦王嬴政派出的親信將煉製長生不老藥的祕方一分爲二,分別藏於這隨、和二寶之中,但這位親信尚未道出二寶中的祕密便遭遇船難喪生於蓬萊海上,當隨、和二寶回到皇都,嬴政年事已高,卻始終不能參透二寶中的奧妙,遂命人將隨侯之珠與那和氏璧依照原本的模樣,分別打造成了兩件寶貝,那和氏璧便是如今的傳國玉璽,現正置於這興慶宮中。而那隨侯之珠打造成何種寶貝,小人和老三不知,今日和氏茶館中,《隨和二寶長生錄》一言書閉,各位看官信則靈,不信權作茶餘笑談。權且散場。”

  衆人聽得意猶未盡,忽有一人高喊:“和老三,那卞和的和氏璧,你如何知道得如此清楚?是不是那卞和的後人?要不怎麼你家兒子開個茶館叫這‘和氏茶館’?”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