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快樂的生活
夏季是個好季節。
綠草茵茵的小河邊,早上喫過飯,燕長青就頂着大太陽,看熊孩子們在河裏玩鬧。
他沒下水,正在想事情。
這裏有座小橋,農村人自己搭的那種,河底打幾根木樁子,上面鋪的木板有新有舊。
看着破爛,不過燕長青看過,橋還是很牢固結實的。
熊孩子們在上面蹦來蹦去的,還有站上面比賽往河裏跳的。
因爲怕漲水,這座木橋還是有點高度的,不過現在夏季,水位比較高,熊孩子們跳來跳去也不怕有危險。
看着祝曉斌在橋上跑幾步,然後嗷嗷嗷地叫着騰空而起,在空中還兩條腿亂蹬,燕長青笑而不語。
等到這小子噗通一聲落到河裏,他的叫聲戛然而止,眉頭一皺,臉上的表情忽然變得精彩起來。
燕長青臉上的表情也很精彩,一臉的幸災樂禍。
熊孩子們都要經過這一遭的,畢竟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記憶纔會更深刻。
沒穿泳衣玩跳水,還要叉着腿跳,稍不小心就能感受一下蛋蛋的憂傷,不過別擔心,下次就記住了。
那些並着腿或者蜷着腿跳水的孩子們,也不全是別人教的,大部分都是自我總結出來的。
畢竟人的本質就是不聽勸的嘛!
……
看了一會兒熊孩子們,燕長青的目光又轉到了木橋上。
然後讓幾個大孩子注意照顧着小孩子們,他從橋上走過去,撒開腿朝着東邊狂奔起來。
曬太陽是技能,行走奔跑也是,所以他才和傻子似的,頂着大太陽,在這條只有木板車能通行的小路上一路奔跑。
路還算比較直的,沒什麼曲曲折折的彎路,兩旁也有村子,不過都沒在路邊。
小路是小了點,但是因爲走的人少,看起來很平整,也導致了路兩邊的青草很是囂張,除了路中間的那窄窄的一綹,其他地方都被它們侵佔了。
燕長青就踩着青草跑,居然有種挺舒服的感覺。
然後一直就通到了一條大路上,這是一條省道。
燕長青是第一次來。
兩輩子加起來都是。
……
他是到了鴨頭窪這邊,才知道過了河一直走,能走到一條大道上。
所以就想來看看,看能不能給酒廠找一條更好的出路,畢竟從鴨頭窪往外運東西,二十多裏的鄉間土路,但是到這邊省道,只用走十來裏的樣子。
說起來有點誇張,一條離大燕莊只有十幾裏的省道,他算上上輩子居然都不知道。
可是真的就是這樣,無論是趕集還是上學,所有人都習慣了去桃樹鎮。因爲往這邊來,除了要走那條以前顫巍巍的小橋,更大的原因是,這邊是‘外鄉’。
人的習慣性有時候就是這麼不可思議。
甚至那座破木橋上新鋪的木板,也是曾雙喜帶人搞的,他最開始帶人做生意的時候走過這邊,所以纔去把橋給修了一下,否則的話那條橋走個行人都要小心的。
看了一會兒,見到幾個扛着鋤頭的農人,燕長青又上前打聽了一下,對周圍的情況就有了些瞭解。
問完後心裏大致有了譜,暫時就這樣,將來用不用得着,還要看情況。
真有必要的話,無非是修一座小橋,問題不大。
……
回到小河邊,招呼手腳都已經泡的發白起皺的熊孩子們出來,一起回到酒廠。
該寫作業的寫作業,寫完了的就練武或者遊戲玩耍。
燕長青要去指導別人釀酒,哪怕流程別人都會了,他還是要親自指導着來,每一步都力爭一絲不苟——不這樣也不漲技能啊!
還要在出酒的時候時不時地看一下,火是不是大了,聞一聞酒味兒,看是不是還正常……
真不是裝樣子,就是很認真。他可以糊弄自己,糊弄不了技能面板的,裝模作樣走一圈,根本不給漲熟練度的。
哪怕是拌酒麴的時候,每一次都要當做第一次嘗試那樣,認認真真的。
除了技能熟練度,還有另外的好處,因爲他這樣認真的態度,帶動的工人們也沒人敢敷衍,包括他的親戚們也是,倒是培養出來一批做事認真負責的工人們。
其實酒廠的工作也不是很累,就是需要耗費時間,比如蒸煮糧食的時候,出酒的時候,都需要燒火,還要注意火候,需要人一直守在這裏看着。
這些工作隨便找個農村人都能幹,唯一的問題就是幹久了容易麻痹大意,因爲沒啥技術含量,又很枯燥無味。
燕長青需要技能熟練度,需要時時刻刻認真觀察各種情況,不時看一下,倒是剛好解決了工人們時間一長容易大意的問題。
……
夏天的農村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沒蔬菜喫。
只不過許多人都會對某一些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比如燕長青,曾經的他就特別不喜歡喫冬瓜。
不過現在喜歡了,中午回家的時候,鍋裏燉了一鍋冬瓜湯,有肉。
有肉的冬瓜湯和以前喫的沒油水的冬瓜,那都不能算同一種食物。
盛上一碗冬瓜湯,再加點小蔥花,放點香油,想喫辣椒的話有自制的紅彤彤透亮的辣椒油,然後攥一個大饅頭,喫起來就是一個香。
祝曉斌每次喫飯都忍不住東張西望。
他沒體驗過這種農村人連喫個飯都聚一起的生活。
到了喫飯時間,人們都端着碗攥着饅頭,或者在端一碗菜,或蹲或站,有的出來順便咯吱窩裏夾個小板凳,也不講究,找地兒一坐就開喫,還一邊喫一邊閒扯幾句。
周圍還有雞啊狗啊虎視眈眈地,試圖能在這裏找點喫的,不過通常都會被趕走,因爲有些小孩子顧頭不顧腳的,不留神就會被比較刁鑽的雞從碗裏偷走食物。
燕長青家的貓例外,這兩隻不知不覺有點變成肥貓的傢伙,口味也隨着體重變得刁鑽了起來,在這裏只是爲了守着燕長青,纔不和雞啊狗啊那樣,還喫別人碗裏掉出來的東西。
……
下午的活動是捉蟬。
天氣越熱,蟬叫的越厲害。
只要有樹的地方,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燕長青在酒廠忙碌,祝曉斌也不用他管,和一幫熊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去捉麻吉燎兒,也不用跑遠,只要有樹的地方就行。
工具有點簡陋,好點的是用個塑料袋,鐵絲握個圈撐着袋口,用長長的竹竿舉着,看到蟬就小心翼翼地把袋口對着蟬罩過去,一旦罩中蟬就會在袋子裏橫衝直撞的嘰嘰喳喳亂叫,也有運氣好的能從袋口跑出去,不過多數都沒那個運氣。
更簡陋的工具就是一根竹竿。
然後到處找椿樹,這個季節裏,那些粗壯的椿樹上,就會裂開一道道口子,裏面會流出一些有點透明的黃色樹膠。
熊孩子們就把這些樹膠刮下來,裹在竹竿頭上,看到蟬就對準了,只要碰上就能沾到它們。
不過這樣抓到的蟬不好玩,樹膠能粘蟬,也能粘手。
等到燕長青忙活一陣兒出來和大家一起,走一路捉一路,儘快興高采烈可收穫不多,但是也沒人在意,到了河裏又開始噗通噗通往裏跳。
儘管現在生活好了許多,有了電視有了以前玩不到的玩具,但是熊孩子們夏天最快樂的,還是在河裏撲騰!
祝曉斌有時候也喜歡看燕長青釣魚,釣到魚的快樂也不亞於跳水裏撲騰。
不過會有熊孩子們來打擾,像二娃這個傢伙就是,撲騰幾下子又跑來釣魚,等一會兒釣不到就着急,開始出歪招兒,覺得蚯蚓不好,去抓個螞蚱,或者乾脆弄個小‘氣蛤蟆’掛鉤上當魚餌。
‘氣蛤蟆’是一種個頭很小的灰色的小蛤蟆,和課本上的青蛙蟾蜍都不一樣,只有指頭肚兒大小,跳的不遠又慢,特別容易捉。
祝曉斌每次看二娃都覺得特別樂,很懷疑這孩子腦子怎麼長的,爲什麼總有一些與衆不同的操作。
最離譜的他見到過二娃不停地把魚鉤甩進河裏再提出來,不停地甩,最後居然釣上了一條叫做‘眼藥片’的小魚,是鉤住了魚肚子拉上來的。
叫做眼藥片的魚很小的,扁扁的身體,最大的也不超過一根指頭長,像是縮小壓扁了的鯽魚。
這種魚據說不好喫,喫起來會覺得苦,所以抓到了只是放那裏看一會兒,然後就扔掉了。
在河裏什麼魚都能釣上來,名字也千奇百怪。
除了常見的鯉魚草魚鮎魚等,還有叫火頭火蠍子刀鰍的,有帶三根刺扎人特別疼的——這時候黃顙魚還很少見有人專門養殖來賣的,農村娃們都不認識,反正很討厭這種能扎手的魚。
……
祝曉斌除了看釣魚還捉螞蚱,有一種大大的細長的綠色螞蚱,還有聞名天下已久的蝗蟲,反正捉到都串成串,回去烤了喫或者油炸了。
對他來說,農村生活特別有意思,一大羣熊孩子們,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有哪個人冒出什麼稀奇古怪的想法,然後一羣人就付諸於行動。
比如喜歡挖坑的二娃,這個暑假最大的成就,就是和鐵蛋他們一羣人在河岸上,挖了一個能鑽進去兩個人的地道,還說這就是他的祕密基地,並且準備繼續擴建。
所以燕長青當初的擔憂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不是他阻止的及時,這孩子真有可能把自己房子挖塌了。
可惜二娃的擴建工作並沒繼續多久,他們挖到了一個水眼,裏面開始不斷滲水,再挖幾下,水就越冒越快。
很快二娃的祕密基地就成了一個小水窪,接着變成一個大水坑。
不過他並沒有失望,振振有詞地指着自己的‘水基地’表示:“這裏比河還高,出來的這不是河水,是泉水,泉水是最好喝的水,不信你們等着看。”
等又一次來的時候,他看到水變得清晰,立刻就用行動證明自己曾經說的話,趴上去捧着水喝了兩口,然後美滋滋地表示:“真的是甜的,不騙人。”
既然他都喝了,很快就有第二個人嘗試,同樣表示水很甜。
接着其他熊孩子們紛紛上前,你爭我搶地開始去捧水喝。
直到祝曉斌被一個禮貌的小夥伴,讓他也喝了幾口後,他突然發現水面處的泥土上,好像有個細長的紅色的什麼東西在動,再仔細一看,居然是一條蚯蚓……
再仔細一看,居然還不止一條兩條呢!
然後一羣熊孩子剛纔搶着喝水有多快,現在吐的就有多大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