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卷四 李二瘋了,虎毒食子。

作者:赴醉人
第339章卷四李二瘋了,虎毒食子。

  李二的一生其實就是充滿了鬥爭的一生。

  先鬥天,再鬥地。

  鬥過父兄,鬥過弟。

  最終,才鬥來了他眼中的盛世大唐。

  換句話來說,他這一生,最不怕的就是鬥爭。

  哪怕如今要和自己的兒子鬥,他也不以爲意,相反,他鬥志昂揚。

  李承乾越是表現得優秀,他越是充滿了幹勁兒。

  房玄齡他們覺得李承乾風頭過盛讓李二起了一些別的心思,事實上真是這樣麼?

  不,不是這樣的。

  李二這個人,最不怕的就是與人爭鋒。相反,要是沒人與他爭鋒,他還有幾分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只有繼續鬥下去,他彷彿才能找到繼續下去的理由。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只知道李承乾做了什麼,很少講李二做了什麼。

  那麼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李二究竟做了些什麼。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一年,李二一共做了三件事。

  其一,恢復農業。

  其二,振興文教。

  其三,重振商貿。

  這是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李二着重做的三件事。

  之所以說是恢復農業,說到底還是因爲他繼位的幾年以來,連年天災,着實有幾分名不聊生的感覺。

  好在今年算得上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各州各縣都沒有大的災情上報。

  作爲一個農業爲主的國家,前幾年的災荒也是讓李二頭疼不已。

  不過自從去年以來,這種局面總算得到了好轉。

  國庫裏的糧食不說滿坑滿谷,但至少不拮据。

  至於振興文教,那是藉着李承乾便宜的紙張順帶做的。

  別看是順帶做的,但對於李二而言,這件事卻是僅次於農業的國之重事。

  歷朝歷代其實都是如此,填飽肚子之後,那就是精神文明建設,再加上當下的特殊環境,振興文教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任何一個帝王或者說任何一個執政的朝堂,但凡是有那麼一丟丟的遠見,都不願意看到少部分人把持文教,這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當然,振興文教的路還長,也絕不是一年半載就能看到成效的。

  對於這一點,大家心裏都清楚。

  不過如今尚文之風鼎盛,藏書樓每日也是人頭攢動,一切都在朝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大可說一句,未來可期。

  最後便是重振商貿。

  在這件事上,李二確實是佔盡了便宜。

  本來剛經歷幾年的災荒,加上立國不久,國力尚且還在恢復之中,商業雖然有,但很侷限,可因爲李承乾折騰出來的那些物什,倒是刺激了一下商業的發展。

  李二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所以在過去的一年,他大肆鼓勵商業的發展,還別說,真讓他做出了一些成績。

  別的不說,至少去年一年的商稅,就頂得上過去好幾年的總和。

  正是因爲這些,李二纔有了兵出高句麗的底氣。

  ……

  次日,正午。

  長安城飄着小雪。

  縱使是風雪交加的日子,街上的行人依舊是川流不息。

  這就是生活。

  唐月明坐在長明酒樓臨街的包廂裏,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羣,也不知道在想什麼,當然,他主要的目的還是在等昨天的那些鹽商。

  昨天回去以後,他和商隊裏的人商議了一番。

  此番要想出人頭地,他必須做一件事,那就是打壓青鹽。

  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定,其中還有另一個插曲,那就是長孫的態度。

  說起長孫的態度,他在昨夜之前其實也迷糊,但也是在昨夜,有人問了他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就是那個問題,讓他如夢初醒,一瞬間彷彿就什麼都明白了。

  不多時,一個熟悉的身影終於出現在了大街上,唐月明笑了笑:“貴客到了,煮一壺茶。”

  說完,他就繼續看着大街上的川流不息。

  而那些鹽商彷彿是約好了一般,陸陸續續的都來了。

  “讓唐掌櫃久等了,實屬不該啊。”一進包廂,有人就笑着說道。

  唐月明也是連忙起身道:“小子不過是來得早一些罷了,何來久等一說,來,諸位請坐。”

  既然都來了,也就意味着他們同意了昨天的方案。

  至於沒來的,也就不會來了。

  什麼等到日落之前,呵呵,說說而已,可別當真。

  再說了,真要來的,早就來了,誰會真的拖到那個時候。

  真要卡在那個時候來,也足以見其沒有誠意。

  “這一次還得唐掌櫃帶着我們一起發財啊。”有人當即就笑道。

  唐月明笑道:“諸位可別這麼說,大家一起發財,不過這一次,小子可能還有一件事兒要麻煩大家。”

  “什麼麻煩不麻煩的,唐掌櫃直說便是。”有人立馬問道。

  “也不是什麼大事兒,就是這精鹽開始發賣,那粗鹽的價格一定會受到影響,而青鹽……”

  一聽唐月明這麼說,大家立馬就懂了,當下就有人說道:“我當是什麼事兒呢,這事兒大家都明白的,唐掌櫃瞧好了便是,月餘時間,我等定叫它青鹽在長安城裏粒鹽難出!”

  對於這個,他們昨日也商議了很久。

  在商言商,打擊青鹽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

  而且,青鹽的成本本就比他們高,他們就算打價格戰,青鹽也不是對手。

  當然,事實上,青鹽的成本其實要比粗鹽低太多了,只不過慕容伏允要過一手,加上層層盤剝,成本也就上來了。

  再加上這終究是走私,官府雖然查得不嚴,但裏面的水還是不淺的。

  這麼多的原因加在一起,也就造成了粗鹽的價格優勢。

  “那就有勞諸位了。”唐月明當即起身拱手道。

  他話剛說完,又有人站了起來說道:“唐掌櫃,我們也有一事相求。”

  “請說。”

  那人說道:“是這樣的,這精鹽的確有利,而且按照唐掌櫃昨日所說,真要是賣遍了整個大唐,那確實比粗鹽的利潤更高。

  但問題是,其他地方會不會也去日月山拿貨?

  若是如此的話,那這生意可就難做了。

  還有,雖然大明那位的身份咱們都清楚,可前面還有糧食禁運,後面會不會有食鹽禁運?要是這些沒個說法,我們也不安心啊。”

  他說完,衆人都看着唐月明,想從他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唐月明看了看衆人,點了點頭,道:“諸位的擔心小子也懂,我們先說會不會出現食鹽禁運的事情好了。

  這一點兒,諸位放心。

  雖然精鹽是從大明過來的,但諸位應該也知道,這生意可不是小子能做得起的。

  就這麼跟你們說吧,這生意背後的關係,通了天了。

  而那位,也不是想從這生意上賺錢,你們應該也察覺到了,就這價格,說白了,是那位體恤老百姓,這才弄出來的惠民之舉。

  所以,在這一點兒上,你們大可放心便是。

  至於說會不會有人去日月山拿貨。

  可能會,可能不會。

  但不管會不會,小子只能保證一點兒,那就是他們不可能從官面上拿到一粒鹽。

  因爲整個大明對大唐的精鹽出口,只出口給那位,小子也不過是個跑腿的罷了。

  之所以說可能會,那也是小子不敢把話給說死了。

  真要是碰到個腦子有包的跑去日月山鹽鋪買了鹽弄到大唐來販私鹽,咱也沒辦法不是?

  不過,就那價格,他弄回來可能賠得底褲都得當三回。”

  “哈哈,那是那是。”

  一聽他這麼說,衆人頓時哈哈大笑。

  只要敲定了這兩件事,大家心裏懸着的一顆心就落了下去。

  至於說食鹽禁運什麼的,不過是他們的說辭罷了。

  糧食禁運是爲什麼,他們難道還不知道?

  “對了,唐掌櫃,我們昨日也商議了一下。”又有人說道,“這會兒,我們這裏有十來人,我們想着,要不要我們籤個協議,每人自己選擇一州一府,做那個州府的總代銷。

  然後我們每人都從唐掌櫃這裏拿貨。

  這樣也避免了我們到時候爲了拓展生意鬧些矛盾。”

  不得不說,這些商人是真有腦子。

  李承乾要是在這,估計都得大喫一驚。

  什麼總代銷,不就是後世的總經銷麼?

  果然啊,所有的進步,都是由生活一步一步推着伱去改變的。

  不服不行。

  唐月明倒是沒急着點頭,而是想了想。

  這事兒他不敢輕易點頭,畢竟李承乾到底是個什麼方針,他還不清楚,要是影響了李承乾後續的佈置,他的前途也算完了。

  ……

  而就在唐月明他們商議的同時。

  皇宮之中,李二和李靖、房玄齡、尉遲敬德等當朝大員也在議事。

  其實李靖他們都有些愣神,李二將衆人召集了起來後,又不說話,這是鬧哪出?

  過了沒多久,一個內侍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在李二耳旁耳語了幾句後,李二心中瞭然,當下說道:“房愛卿,如今國庫可還支撐得一場大戰?”

  一聽李二這話,衆人頓時一愣。

  好傢伙,你憋了半天就憋出這麼個屁?

  “陛下,雖然……”房玄齡有些磕磕巴巴地說道。

  李二大手一揮,道:“別提其他,直接說,國庫如今可否支撐得起興兵高句麗?”

  “支倒是能支撐,只是……”房玄齡有些無奈。

  李二卻是說道:“行了,你不懂,真要說的話,如今是出兵高句麗最好的時機。

  雖然北方還有薛延陀,但薛延陀被西突厥纏着,尚且自顧不暇。

  再加上吐蕃和蘇毗還在混戰之中,唯一的威脅吐谷渾,也被高明盯死在了那裏,現在反而是我們出兵高句麗最好的時機。”

  一聽李二這麼說,衆人也是無奈地點了點頭,這話李二還真沒說錯。

  薛延陀和西突厥沒有分出個勝負之前,是無力南下做什麼的,而吐蕃和吐谷渾,都被李承乾盯死在了那個地方,自己都是一屁股的屎,哪兒還有餘力來圖謀大唐?

  至於南方那些彈丸之國,大唐又何時放在眼裏過?

  所以這會兒,李二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收拾高句麗。

  “陛下,高句麗如今正處寒冬臘月,這時節出兵,一來是將士們肯定要飽受寒冬之苦,二來糧草物資運送的成本也要大大的增加,實在是有勞民傷財之意,還請陛下三思。”魏徵聞言,還是站了起來。

  他知道李二爲什麼要執意對高句麗動兵,從內心深處來說,他其實是願意支持的。

  可這大唐才消停了幾年?

  李二搖了搖頭,道:“雖說寒冬臘月天寒地凍,可莫不是隻有我大唐的將士纔會遭凍?這不是問題,至於說糧草,直接從登州調撥就是,這些年,朝廷每年都在登州屯糧,不就是爲了這個時候的。”

  “對,這老天爺還能挑着人凍不成?老夫就不信了……”尉遲敬德立馬站出來捧起了臭腳。

  李二想打仗,作爲李二麾下頭號狗腿子,他當然得支持,還得賣力的支持。

  這是他這麼多年以來的,爲官之道。

  當然,聽上去好像很簡單,但真要操作起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還是很考驗眼力的。

  作爲兵部尚書的侯君集,也是立馬站了出來,說道:“兵部隨時聽候陛下的調遣。”

  他話不多,但態度也很明顯。

  房玄齡和李靖倒是不怎麼開口,不是說他們沒話說,而是作爲百官之首,他們只要開口了就代表了百官的態度,所以這會兒兩人也在心裏思量。

  當然,真正在思量的,可能就房玄齡一人。

  李靖的態度特別有意思,只要你們敲定了,咱就點個頭,反正就一句話,少言慎言,很謹慎的一個人。

  他自認爲在朝堂上不是這些心眼子一堆堆的傢伙的對手,也不想和他們玩什麼心眼子。

  反正我就一條,你們怎麼說,咱就怎麼幹。

  後世有句話形容他,相當恰當。

  黨指揮槍!

  李二點了點頭,說道:“朕這裏有道旨意,弄了送出去。”

  說着,內侍就把那道旨意拿給了房玄齡。

  房玄齡正愣神了,給我的?

  可是他拿過一看,整個人頓時就呆住了,瞪大了眼珠子,一臉的錯愕。

  其餘人一見他這副模樣,也是好奇的想湊過來,但房玄齡當即就將那道旨意高舉於頭頂,躬身道:“陛下,不可。”

  “行了,和你說了也不懂,就這麼着吧。”李二搖了搖頭。

  就房玄齡剛剛那反應,他就不想再解釋什麼了。

  沒意義,說了他也不懂。

  而其他人更是好奇,李二到底給的是一道什麼樣的旨意,讓向來老成持重的房玄齡都這般?

  房玄齡還準備爭辯幾句,尉遲敬德卻是搶先問道:“陛下,老臣可否看看?”

  見李二點頭,尉遲敬德一把從房玄齡手中將那旨意拿了過來。

  其餘人除了李靖以外,所有人都湊了上來。

  在看到旨意內容的那一瞬間,衆人都是一陣的心驚。

  比房玄齡有過之而無不及。

  虎毒尚且不食子!

  陛下這是瘋了啊!

  在沒看到旨意之前,他們都不理解房玄齡的反應,但在看到了旨意之後,他們瞬間就明白了。

  李二瘋了!

  真的,李二瘋了。

  這幾乎是所有人的想法。

  不過李二看到他們的反應,失望地搖了搖頭。

  他想得沒錯,只要他有這種態度,這些傢伙就是這種反應。

  這讓他很失望,也很無奈。

  也許,這就是帝王吧,高處不勝寒,無人話秋風。

  一道旨意,就讓這些傢伙這般,他能說什麼呢?

  說他們錯了麼?

  不能,因爲他們算不得錯。

  搖了搖頭,李二擺了擺手,道:“散了吧,這道旨意儘快送出去。”

  來點兒月票,雙倍月票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