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驚聞
楊崢本以爲晉吳大戰能拖到明年,沒想到這麼快就結束了。
各種情報紛紛傳來,令人忍不住驚歎。
鍾會放棄壽春,在最後關頭救下孫皓,與孫皓一同回夏口。
細作來報,孫皓視鍾會爲心腹,形影不離,蜜裏調油……
石苞擊敗施績、步協,卻止步於江陵。
陸抗力挽狂瀾,爲東吳保住了西大門。
遍觀整場大戰,似乎全都贏了……
司馬炎擊敗了孫皓,拿到了最缺少的戰功,皇位近在眼前。
孫皓損失了十萬大軍,但得到了鍾會數萬精銳,以及惦記了幾十年的合肥新城。
鍾會再一次死裏逃生,成爲東吳的徵北大將軍,都督淮南諸軍事,淮陰侯……
石苞擊敗施績,解了襄陽之圍,聲威赫赫,在司馬炎膝下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陸抗一躍而起,兼併施績部衆和江陵,陸家一躍成爲東吳最大的士族。
楊崢感覺這不是國戰,而是南北士族們的一次利益置換。
“孫皓回到夏口後,自以爲武功赫赫,暗合武昌之意,欲遷都武昌!”趙阿七拱手道。
“這樣也行?”楊崢被孫皓的騷操作震驚了。
明明是兵敗沒臉回建業,反而瘋狂往自己臉上貼金。
不過話說回來,東吳幾十年都沒拿下合肥新城,現在在孫皓手上拿到,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過程不重要。
總比孫大帝十萬大軍被人家八百步卒突臉強。
“孫皓是被鍾會挾持了嗎?”楊崢就不相信鍾會這麼老實本分。
“似乎沒有?”趙阿七撓了撓後腦勺。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楊崢不滿道。
趙阿七趕緊道:“鍾會入夏口之後,並無逾越之舉,整日與孫皓射獵、遊樂,鍾會還置書江東士族,以安江東人心……”
楊崢一愣,難道鍾會這廝轉性了?
“哈哈,若臣所料不差,江東數年之內,必有大禍!”衛瓘大笑道。
他跟鍾會是發小,知根知底。
老虎開始喫白菜蘿蔔,絕不是該喫素,而是清一清腸胃,準備喫更多的肉。
東吳在孫休時代還能維持個架子,現在到了孫皓手上,早就不成樣子了。
孫皓也不是喫素的住兒。
與鍾會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東吳想不垮都不可能。
丁奉年紀大了,影響力日漸衰弱。
陸抗剛剛吞併江陵,沒心思管孫皓的破事。
士族各掃門前雪,誰還管鍾會?
而且鍾會本來就是名士和士族,名聞天下。
江東對南投的大將一向不錯,連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都被重用爲右將軍。
更何況鍾會手上還捏着一支四五萬的精銳……
“未來數來吳國必有劇變,臣建議大秦的精力放在荊襄!”衛瓘拱手道。
秦國的戰略重心不在東吳。
但如果東吳原地爆炸那就另當別論了。
總不能讓司馬炎白白吞併東吳吧?
從目前的形勢看,似乎司馬炎的確對東吳有這個心思。
“不過陸抗似乎並不好對付。”龐青道。
此戰陸抗表現非常亮眼,先按兵不動,等待石苞師老兵疲,然後突然一擊,解救江陵。
事情到這一步也就差不多了。
但陸抗直接吞併施績部,實力迅速膨脹。
這種行爲在秦國絕對是叛亂。
但東吳卻波瀾不驚,孫皓還順理成章封陸抗爲左大司馬,相當於承認陸抗吞併江陵和施家部曲。
“陸抗雖有將才,然杜元凱、羅令則亦非庸手,吳國內變,陸抗區區荊州之地,北有司馬氏,西有大秦,東有鍾會,憑一人之力能扭轉天下大勢乎?”衛瓘衝龐青微微一笑。
吳國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
若只有孫皓這一個禍害也就算了,鍾會也鑽了進去……
三國的局勢也因此翻開一個新篇章。
“不錯!”楊崢也認同衛瓘的觀點。
柿子挑軟的捏。
很明顯,東吳就是最軟的那顆柿子。
區區一個陸抗,內憂外患之下,難道還能把東吳給支棱起來不成?
“從明年開始,蜀中糧草不必北運,留作杜預修建戰船、擴招將士之用!”楊崢道。
“大王英明。”二人拱手道。
話雖然這麼說,但心中還是有些沒底。
萬一明年再來一個大旱……
關中明明是沃土,卻發揮不出來,讓楊崢鬱悶不已。
不過這次似乎老天爺比較給力。
甘露九年一入冬就連場大雪,似乎預示着明年是個豐年。
“對了,西域如何了?”南面有杜預、霍弋、令狐盛、羅憲、張輔,楊崢不用操心。
幷州有馬隆,發展也不錯,短短半年,牧騎初見成效。
鮮卑匈奴沒有一件叛亂事件發生,可見馬隆的治理能力。
現在楊崢最擔心的是西域。
十天之前就傳來漠西鮮卑聯合烏孫、龜茲、于闐等國,號稱五十萬大軍,攻打高昌,似乎要孤注一擲了。
西域大大小小的種落紛紛參與進來。
彷彿西域大遷徙提前開始。
當然,號稱五十萬,真實的兵力也就十幾萬。
不過十幾萬大軍,也夠西域長史府喝一壺的。
高昌丟失,河西、河湟就危險了。
“具體情況還未得知,不過……”趙阿七又吞吞吐吐起來。
“不過什麼?”
“歸信督楊毅調居延府兵羌騎兩萬,目前失聯……”
歸信城屬居延郡治下。
現在本末倒置,歸信督居然調令起居延太守起來……
“失聯?”楊崢心中苦笑。
“是大公子主動不與後方聯繫!”趙阿七擦了擦冷汗,這裏面就有他的長子趙雄。
還有夏侯家的獨苗夏侯栩,李特的弟弟李庠。
楊崢看着西域的沙盤,隱隱約約知道他們要去幹什麼了。
金山離烏孫並不遠。
歷史上大唐名將蘇定方攻打西突厥,就是繞行金山山脈之北,一萬唐軍大破西突厥十萬大軍,橫掃七河流域……
衛瓘、龐青兩人也是眼神一亮。
但又瞬間裝作不知道,眼神黯淡下去。
衛瓘是老狐狸,現在龐青也成了小狐狸。
這種事情不聲張是最好的選擇。
也方便以後除了事情低調處理。
楊崢卻暗自佩服四人的膽色,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西域禍亂的根源其實就是烏孫國一直被漠西鮮卑控制,讓鮮卑人的手可以從草原伸向天山南北。
楊毅看到了問題所在,但問題是能不能喫下。
烏孫立國也有四五百年了,曾經是西域一霸,協助大漢攻滅匈奴。
兩萬五千兵馬,似乎有些過於單薄了。
“調姜伐野爲朔方太守,楊囂爲涼州刺史,楊珧爲居延太守。”人都沒影了,現在想追也追不回來,楊崢只能聽天由命。
楊毅在青營中長大,讀了這麼多年的兵法,又跟隨文鴦經歷多次大戰,就算打不贏,至少能退回來吧?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