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看大戲
蕭昭軍擺了擺手,接着說道:“那我們以後給船工的工錢都增加0.5%的提成嗎?”
“我覺得可以。”
馮曄點點頭,“這提成如果只發這一回,就不要以提成的名義,還不如以獎勵的方式給他們發紅包。”
“有利益纔有動力。”
“我們給了提成,船工們爲了多拿提成,只會更賣力地幹活,甚至不用軍叔你安排,他們都會主動去找活幹。”
“是嗎?”
蕭昭軍有些懷疑。
“軍叔,你還別不信?這點我們可是深有體會。”
阿燦隨即說起了在海中洲這一個多月以來,他們請的六個人的表現。
蕭昭軍聽了之後,面露奇怪之色地看着蕭國文:“這還是阿文你嗎?在自己家船上也不見你這麼積極地幹活啊!”
“我也不想啊,但杜敏輝和蕭運湖非要拉着我一起,我也沒辦法啊。”
蕭國文有些尷尬地找了個藉口。
這解釋當然不能讓蕭昭軍信服。
不過,他也沒有繼續詰問下去。
他只是搖了搖頭,轉向馮暄問道:“阿暄,你有不同意見嗎?”
馮暄搖頭:“沒有,我也同意。”
看這樣子,蕭昭軍明顯是意動了。
而且,馮曄和阿燦都同意了,他自然是不會有不異議。
況且,他需要分擔的錢又不多。
蕭昭軍接着說:“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這麼定了。我們以後就按這個規矩來,給船工的工錢加上提成這一。
“希望真像阿曄你說,有利益就會有動力,他們能更賣力地幹活。”
這事情定下來了,錢又到手了,一個個的心思也都不在這裏了。
馮曄看了看手錶,就提出了告辭。
“軍叔,時間不早了。家裏面惦記着看戲,晚飯會比較早,就先回去了。”
“好好好……”
蕭昭軍沒有動,不過蕭國文兄弟兩個起身,笑着將他們送出了門。
阿燦的新房子還沒有蓋好,依然還住在村子裏面。
與他分開後,兄弟兩個繼續往海邊走。
當到了碼頭時,遠遠地就看到戲臺子下邊擺了好多凳子,也有人在凳子上坐着。
而且,路上還有不少人扛着一張或幾張凳子正趕過去。
顯然,這都是搶位置的。
“阿曄,等下我們也扛凳子過來佔個位置吧?要不然後面都沒位置了。”
馮暄提議道,眼神中透着一絲期待。
“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多搬一張凳子,順便幫爹孃也佔個位置。”
馮曄笑着點頭。
現在不先佔好位置,等六點鐘戲開始了,就只能站的遠遠的,可能連演員的臉都看不清。
看不看戲他是無所謂的,他對這個不是很感興趣。
而且,啥戲他沒見過?
不過,他倒是挺喜歡唱戲的時候熱熱鬧鬧的氛圍。
“嗯,我多搬一張吧。”
“可以。”
馮曄也沒跟他哥爭,誰多搬一張其實都一樣。
兩人加快腳步,回到家中,簡單收拾了一下,便各自搬了凳子往戲臺子走去。
另外,還把香燭爆竹帶上了。
媽祖娘娘也不能忘記了祭拜。
重新回到碼頭,兩人找了個相對比較好的位置,把凳子放下後,就輪流着去祭拜了媽祖娘娘。
“阿曄,你先回去吧,我一個人在這守着就可以了。”
“好,我吃了飯就過來替你。”
只是,馮曄回到家中還沒十分鐘,就看到馮暄也回來了。
一問才知道,他爹孃已經喫完了飯,過來碼頭了。
倒是省他的事了。
因此,喫完晚飯,看到還有時間,他也不急着過去。
直到馮暄一家子過來叫他們一塊去,才叫上葉青靈和葉青雨,帶上兒子,鎖了門後,一起浩浩蕩蕩地出發往碼頭。
戲還沒有開始,但此時的碼頭卻是摩肩接踵,到處都是人頭。
最裏頭的中間擺滿了凳子,一張挨着一張,連過道都沒有留出來。
人也坐的差不多,只有很少一部分還空着,但也有人守着,生怕被別人給佔了。
而外面站着的人也非常多,圍了裏三層外三層。
來碼頭看戲可不只是他們村子裏的人,還有島上其他三個村子的,甚至於還有從其他地方開船過來的。
這年頭,不止鄉下,哪怕是鎮上,也難得有活動,更何況是這時候大家都喜歡看的唱大戲。
消息只要傳出去,方圓十幾裏都有人願意過來看一看。
也就白石島孤懸大海之中,過來不方便,否則還能吸引更多人。
“草,這人也太多了吧!平時趕集,鎮上都沒有這麼多人。”
“今晚算少的了,昨晚天后宮的人更多,擠都擠不下,院牆上都爬滿了人。”
“這麼恐怖嗎?”
馮曄昨晚沒去,自然不清楚昨晚天后宮的盛況。
不過,聽了馮暄的話,他能想象的出來。
“昨晚是第一天唱大戲,人當然多了,幾乎島上四個村子的人全部出動了。”
馮曄點了點頭,心中不禁感慨這年頭唱大戲的魅力。
等過一二十年,無論是什麼戲班子過來,都再也看不到這種全村出動的氣氛了。
除了老人,基本上也沒人喜歡看戲了。
年輕人寧願待在家裏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也不願出來。
他們帶着家人艱難地穿過外圍的人羣,擠到了裏面,然後在一片不滿聲中挪到了馮家清和蕭春秀守着的位置。
沒等多久,臺上出現了報幕員。
聽到今天演的劇目是《連升三級》,馮曄就知道理事會請的是高甲戲的戲班子。
高甲戲,是閩省鯉城、鷺島的地方傳統戲劇,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
發祥地爲鯉城,而前身是“宋江戲”。
明末清初,閩南沿海農、漁村莊,每逢迎神賽會喜慶節日,村民們有裝扮梁山好漢遊行於村裏的,間或就地作簡短表演。
由此出現兒童演出宋江故事,時稱爲“宋江仔”。
清道光以後,由成年人扮演的戲班,羣衆稱爲“宋江戲”。
至於高甲戲的稱謂,據傳是因爲演出時搭高臺,穿戰甲,拿戈槍,故觀衆叫做“戈甲戲”(“戈”與“高”閩南語音同)。
另有一說法是因爲戲班到海外演出,僑胞稱家鄉來的戲是高等甲等戲,戲班回來就自稱爲“高甲戲”。
還有一說,是高甲戲有九個角色(生、旦、醜、淨、貼、外、末和北(淨)、雜二色)故稱“九角戲”。
閩南觀衆則稱之爲“大班”、“土班”。
高甲戲的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而今天唱的《連升三級》是一部四幕諷刺喜劇。
描寫在明末崇禎時,無賴賈福古不學無術,卻因各種荒誕原因得以在官場上連升三級。
該劇發揮諷刺藝術的特長,揭露皇帝、宦官和大臣們的荒唐可笑,通過各種奇巧情節,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
馮曄本不怎麼喜歡看戲,但今天坐在人羣裏,難得認真地聽了一回戲,還聽得津津有味。
這場戲唱了整整兩個半小時,到了晚上八點半才結束。
散場後,大家都是一副意猶未盡的表情,不要錢的掌聲久久不曾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