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依附與去依附
這幾日,清明休市,但市場上的消息卻依然很多,值得股友們關注。
第一條,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發布了。
會議是3月29日召開的,4月初發布的,裏面對一季度央行的貨幣政策進行了回顧,並對未來的貨幣政策,進行了瞻望。
這是觀察未來央行貨幣政策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
我國的央行,就好比美國的美聯儲,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其地位還會不停地上升,從而對經濟、對股市產生巨大的影響。
很多人往往過於重視美聯儲的政策,卻偏偏燈下黑,不關注央行的政策。
頗有些捨本逐末。
這次會議指出:“更加註重做好逆週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而且還要“加大已出臺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促進物價溫和回升”
“堅決對順週期行爲予以糾偏”
“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強化”
這些政策充分說明,雖然我國的PMI指數已經50.8,創造一年以來的新高,但是自年初以來寬鬆的貨幣政策依然沒有收緊的跡象,反而還在加大力度貫徹、鞏固。
似乎,政策上還頗有些悲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經濟的刺激力度。
第二條、依舊是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
文中表示“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
由此可見,國內促進並呵護汽車消費的態度,更加明確。
有人留言道:“看來,汽車0元首付已經不遠了。”
也有人笑道:“解決房地產問題的出路,竟然是汽車消費加槓桿。”
在現代社會中,房產、手機、汽車是居民消費中最大的三種消費品,均在萬億以上。
在我國房地產市場去槓桿、手機消費基本飽和的情況下,發展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就成了對衝經濟下滑的重要舉措(小米汽車入局,卷王集體開始外卷)。
尤其是去年,我國出口汽車500多萬輛,已經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綜合來看,房地產業的下滑,的確影響了經濟的增長。
但隨着房地產限購的解開,以及一系列託市政策出臺,還有汽車出口、以及正要實施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展開。
未來的經濟,不應該悲觀,反而應該要樂觀一些。
只不過,汽車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投資這個行業,尤其是在目前比較樂觀的市場氛圍下,要謹慎客觀。
第三條、耶倫訪華。
這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美國大選,以及美聯儲降息的節點上。
中美之間從2008年貿易戰以來,已經激烈地搏殺了整整六年了。
美國最大的訴求之一——“製造業迴流”,依然遙遙無期。
製造業的三大主要成本爲:原材料、人工、科技製造。
在這三個環節中,原材料的價格是全球定價,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美國自己本身並沒有什麼突破;
科技製造這一環節,這些年也基本沒有什麼巨大的進步,
人工方面,美國也沒有任何優勢,反而大量的優秀人才不停地被虹吸到金融、醫療等領域中。
這就導致了,美國要想“製造業迴流”,要麼讓製造業的利潤,超過金融業的利潤,並投入相應的資源來扶持,比如關稅保護、貿易保護等,要麼降低金融業的利潤,提高製造業的利潤。
前者面臨着國際競爭,以及會導致國內通脹,後者會遭遇到國內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
都很難。
所以,這幾年來,美國依然還是延續之前的策略,自己牢牢地把持住芯片、軍事等高端製造業的制高點,籠絡一批小弟,把汽車、造船、重化工等轉移過去,並嘗試着把低端的產業,譬如紡織、建材、食品等輕工業,嘗試着從中國轉移併到放到其他小弟家中。
意圖,以自己爲主,在建立關稅壁壘的前提下,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產業鏈,把中國踢出去。
這就會導致,產業鏈的轉移,以及商品生產效率的降低,以及新興的產業鏈被轉移國家的工業化。
這不可避免地就會帶來國內通脹,以及國際上國家工業化的加快。
爲了應對這種局面,我國選擇了啃硬骨頭。
一方面,在2021年難得的機遇下,把教育、網絡、房產這三座大山直接搬開。
尤其是把房地產金融化、以及互聯網大廠金融化這一趨勢,給直接扭轉了過來,並投入天量的資源,進入新能源、芯片製造、生物、航空航天等產業中,直接衝擊歐美的高端產業。
另一方面,在歐美關閉市場的同時,開發國內市場,開闢一帶一路,比如東南亞、中東、非洲的市場,形成自己的新的產業循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一國還是一家,都要有錨定物。
資源國的錨定物,是出口基本的資源,比如糧食、石油、煤炭、天然氣、貴金屬、有色金屬等……
工業化國家的錨定物,是各種工業製成品,小到一針一線,大到機械船舶航天器……
而美國現在的狀態,就有些非常尷尬了。
因爲,它現在主要的出口物,是美元,其他僅有的出口物,比如汽車、芯片、糧食、石油等還在不停地面臨着大國的激烈競爭。
可以這麼說,以前中國依附在以美國爲主,建立的國際貿易體系中,處於中間製造業的位置,
但是現在,中國已經在逐漸地取代了美國的位置了,不僅僅是巨大的消費國,而且還是巨大的生產製造國,出口商品,進口資源,已經可以和各個資源國之間,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形成一個頗爲健康的循環。
依附與去依附。
在這個循環中,最薄弱的,不是中國的製造業瓶頸,而是資源國的購買力。
所以,適當地提高一下資源的價格,賦予資源國更大的購買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在大國相爭的背景下,資源國有了更多的籌碼,不再像以前那麼被壓榨的厲害了,利潤開始適當地向上遊轉移,以維持本就脆弱的經濟循環。
世界,在不知不覺地分裂成兩個陣營。
美元,在不知不覺地不再那麼重要。
曾經,美俄聯合肢解了日不落帝國的海外殖民地。
未來,美帝的現代殖民體系,也會慢慢瓦解,消融。
——————
股友們,動動發財小手,免費爲愛發電送一個哇。
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動力。
喜歡終極牛散請大家收藏:終極牛散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