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回報

作者:自在觀
皇上問韓大人具體是怎麼回事。

  原來春天的時候林孝珏組織人給京郊的農民上過課,如何增產,什麼是因地制宜,原來大家種地還看黃曆順不順呢,現在只聽永安公主的。

  林孝珏還送了一批工具過去。

  當然第二批就要當地農戶照着樣子自己打了。

  那些工具輕便又順手,農戶有口皆碑,因爲工具省時又省力,所以農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活,今年一年大家過的都不錯。

  韓大人繼續道:“百姓說公主是他們的公主,不捨得公主遠嫁,所以今年納糧就特別痛快,想讓聖上知道永安公主對他們的重要性,公主是財神一樣的人。”

  財神。

  皇上聽了好笑,笑過之後又有些傷感,這個孩子在最開始時做的那些事,他都不怎麼看好,所以一直任由她自己折騰去,他是一點忙都沒幫。

  先來看來,她的付出有回報了。

  在沒見到林孝珏之前,皇上一度認爲這個女子不安分,甚至想打壓她,他心想許是自己老了,現在竟不覺得她是不安分,反而很享受這種熱火朝天的感覺。

  百姓活的熱火朝天,王朝就欣欣向榮。

  皇上在宮裏聽得到了自己想聽的話。

  大街上輿論也沒閒着。

  臘月初八,各家各戶都在城門口施粥。

  今日不知怎麼的,欽天監也來湊熱鬧,米粥熬的濃稠熱乎,香氣溢滿了街道。

  被施粥者不光能喝到粥,還能拿到一個小冊子。

  排在第三個的是奇怪,當他接過一位斯文白淨的大人手裏的小冊子的時候,幾乎是懵的:“大人,我是乞丐,不識字,您發我也沒用。”

  那大人很耐心的幫他把冊子翻開:“不識字沒關係,有圖。”

  乞丐一看,都是他認識或者不認識的生活工具,認識看起來改進了很多,不認識的乾脆就看個新奇。

  他拿着冊子嘿嘿笑:“有圖是會看,可是我是乞丐,用不着。”

  那大人還是十分有耐心:“除非你當一輩子乞丐,不然總有一天能用到,再說,你用不到,有人能用到。”

  是的,一日爲乞丐,就閒着終身不勞作,乞丐懶惰。

  可是還有很多勤快的人呢。

  他們是需要這個工具的。

  這冊子上分門別類,生活中能用到的小工具都有圖形,不光如此,有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工具也給改進了,比如雕玉石用水凳,做幾何算術用的“規”“矩”……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冊子上沒有的。

  而且冊子上還標註了製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竟比那些老木匠說的還詳細。

  這是一個能改變人生活習慣的冊子。

  中國人在感情生活中很保守,但是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卻很快。

  所以這個冊子很快就風靡街頭,因爲人們有需要的,要去趕着做工具啊。

  欽天監施粥三天,就發了三天的冊子。

  有喜歡專研的人會拿着冊子來問:“都是誰畫的?”

  還是那位斯文白淨的中年大人來回答:“永安公主。”

  啊!

  這就難怪了。

  出了永安公主,沒人這麼熱心給大家普及這些知識。

  還有人問:“那工具都是誰發明改造的?總不能還是永安公主吧?”

  “這到不是,有三分之一是永安公主,還有三分之一是逸風。”那大人指指低着頭給人打粥的青年男子。

  青年男子表情清冷,打粥的時候也不跟人說話。

  人有外冷內熱這一說,雖然他打粥不說話,但是他能替百姓做工具,就一定是個好官。

  周圍聽見的人笑了,朝逸風豎起拇指。

  有人又問了:“永安公主三分之一,逸風三分之一,那還有三分之一是誰造的?”

  那大人有些不好意的拍拍自己的胸口,憨笑道:“正是在下,讓大家見笑了。”

  這怎麼能是見笑?

  這要感激啊。

  衆人紛紛問着大人的名諱:“大人,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您不能做無名英雄啊?請說出您的名字。”

  “是啊,大人您叫什麼?我們回去好記在心裏。”

  呼聲太高,那大人再推脫就是拿喬了,他還是那樣帶着羞澀有些憨厚的笑:“在下名若山,是姓周的。”

  永安公主也是姓周的。

  是永安公主的親戚。

  所以這事還是永安公主組織的。

  因爲永安公主心中有百姓,所以總是把自己會的東西拿出來跟百姓一起分享。

  一時間臘八人們議論的不是誰家的粥好,都是永安公主的博學多識。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

  也不知是誰第一個先問的:“我們用這樣見多識廣博學多聞的永安公主,如果嫁到蒙古去,那這些知識是不是都被帶走了?”

  有人就說:“帶走的何止是這點東西,永安公主還收了很多徒弟呢。”

  “對,永安公主還請大儒給學子們講課,可是聽道理的可不光是學子們,人家牆都拆了,明白事理的人,總會知道聽人講道理的重要性,那是受益匪淺。”

  原來不知不覺中,永安公主已經爲大家做了這麼多事。

  都是好事,都是實事。

  不說別的,人們又想起瘟疫之時永安公主的出人出力。

  如果真的遠嫁了,再有瘟疫誰來治?

  再有瘟疫誰來擋?

  對,人們又想起來了,拋開別的光環不提,永安公主是個大夫啊,是個腳踏實地,不懼惡名,有真才實學的大夫。

  就看這一點,也不能同意永安公主遠嫁。

  人們一開始是私下裏捨不得。

  後來逐漸擺在茶樓酒坊中說。

  如果聽見有人說要將公主遠嫁,甚至會有幾個熱心人指着那人的鼻子罵:“要嫁你嫁,你不嫁你媳婦嫁,你媳婦不嫁你妹妹嫁,你妹妹不嫁你閨女嫁,你們家都知道蒙古不好,不遠嫁,那爲什麼要逼公主遠嫁?”

  “說什麼?怕打仗?”

  “如果蒙古人要搶公主,那打就打了。”

  所以輿論漸漸從“不願意爲了一個公主引起戰爭”,變成了爲“保衛公主而戰。”

  這可真是不得了,因爲歷史上就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狀況,明明是一個紅顏禍水,怎麼老百姓都不恨他了?

  方家人聽到了輿論真是又驚又惱。

  方太守不可思議的搖頭:“想不到這位公主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咱們之前做的事都白做了。“

  方景隆攥緊了拳頭恨恨的說:“錯失了殺她的最佳機會,讓她成了氣候。”

  如果只是爲了蒙古人,方君候可能就放棄了,可是不甘心,不甘心啊,她是從什麼時候起,這麼得民心的?

  民心,那些微不足道的斗升小民。

  不過是幾個小小工具。

  怎麼就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方君候所有鬥志都被激起來了,他將下人拿來的小冊子撕得粉碎:“賤民,賤民,我就不信他們能比得過舌燦蓮花的讀書人?他們不過是玩偶,朝中大元動動嘴皮子就可以讓他們家破人亡,玩偶終究是抵抗不了操縱玩偶的人的。”

  國子監有一半的學子頂着風雪靜坐請願:“永安公主收買人心操縱輿論不肯爲國和親,紅顏禍水禍國殃民,要麼和親要麼褫奪封號驅逐出京。”

  如果事情還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都是小事。

  鬧到讀書人這裏,就是大事了,讀書人是幹什麼?時代的先鋒,思想潮流的引領者,國家未來的棟樑。

  他們情願,如果不準的話,可能會引起上層動亂。

  皇上聽了大發雷霆:“一個小小的和親,爲什麼會鬧的這麼大?是不是有什麼人在推波助瀾?”

  錦衣衛的探子回報:“就算有,人也太多,沒法查。”

  皇上道:“沒法查就平,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情願給朕平息了。”

  這個難度有點大啊,怎麼對付這些讀書人?難道要動用武力?

  錦衣衛前一秒還在惆悵,後一秒就笑逐顏開的來找皇上:“聖上,平息了,那些亂七八糟的情願平息了。”

  “誰?”

  “怎麼會這麼快?”

  不光皇上,大劉公公都好驚訝,這次的行動有點過於迅速啊。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