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都可以
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被老媽逮到還好說,被老爸逮到那是真的完蛋了。
“你要是不好好學習敢早戀,老子打斷你的狗腿。”
老爸在高一時威脅她的話語還歷歷在目,她下意識地想要跑走。她的動作比她的大腦反應還快,她一看到老爸的時候就撒腿狂奔了,把沈書白一個人扔在了原地。
“你個臭丫頭,給我站住。”見她跑,張友鬆更氣了,快步追了上去。
只留下了沈書白和陳思蘭面面相覷。
“阿姨好。”沈書白硬着頭皮跟她打招呼。雖然他平時很淡定,但是這可是未來的丈母孃啊,他哪裏冷靜得下來啊。
“你好。”陳思蘭也不知道該跟他說點什麼。撞到他們看電影,她也很尷尬的。她原本還想着假裝什麼也不知道呢,這下可好了,她還沒想好怎麼和女兒談呢。
“阿姨你們也來看電影啊?”沈書白爲了避免尷尬,只能強行找話題。
“是啊,這電影真不錯。”陳思蘭扯了扯嘴角,跟他聊了起來。
“確實,不愧是經典電影啊。”沈書白僵硬地回答道。
這邊陳思蘭和沈書白大眼瞪小眼地尬聊着,那邊張友鬆追女兒追得氣喘吁吁。
“張嘉慧,你再跑,你有本事晚上別回家。”
聽到老爸這話,張嘉慧不跑了。她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啊,家總是要回的。
見女兒停下了腳步,張友鬆扶着欄杆大喘氣,真是累死他了,女兒穿着皮鞋居然也能跑那麼快。
“你給我上來,咱們找你媽還有你那個小男朋友去。”提到“小男朋友”幾個字,張友鬆語氣明顯變得兇狠了起來。
“爸,那不是我的男朋友。”張嘉慧急忙否認。
“還敢狡辯?我就是這麼教你的?敢做不敢當?”張友鬆瞪了一眼慢吞吞往自己方向挪動的女兒。
“真不是!頂多叫曖昧對象。”張嘉慧小聲嘀咕,“這不是還沒表白麼。”
“所以你這是有賊心還沒賊膽是吧?”張友鬆沒好氣地看了一眼女兒。
“嘿嘿嘿,老爸,你居然會跟老媽來看電影,真是讓我意外啊。你怎麼忽然想到帶我媽來看電影啊,你不是最不喜歡湊熱鬧了嗎。”張嘉慧憨憨一笑,試圖轉移話題。
“還不是你二哥說看電影能促進感情。”說完張友鬆意識到自己被女兒的問題帶跑偏了,又瞪了她一眼,“好呀,跟我玩聲東擊西呢是吧。”
“哪裏哪裏,我就是好奇嘛。”張嘉慧笑着回答道。
心裏卻是把二哥罵了個狗血淋頭,好端端的推薦爸媽來看電影幹嘛。早知道老爸老媽要來看電影,她打死也不會選在家附近的電影院的。
還是她太大意了。
父女倆談話間,沈書白和陳思蘭也走了過來。
“叔叔好。”沈書白禮貌地衝張友鬆打了個招呼。
“你好。”張友鬆還是講面子的,人家跟他打招呼了,哪怕他現在看這個拱了自己家白菜的小豬崽子怎麼不爽,也還是要客客氣氣的。
“爸,那我們就先去學校了哈。”張嘉慧給沈書白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趕緊跟自己開溜。
沒想到張友鬆卻直接摁住了她的肩膀:“還沒喫飯呢吧,爸爸請客,喫完了再去學校。”
“不了,來不及了。”張嘉慧頓時垮下了臉,她確實預留出了喫飯的時間,只是那是跟沈書白的二人世界啊,而不是和爸媽一起。她衝老媽擠擠眼,希望她能幫忙美言幾句。她看得出來,老爸現在爲了修復和老媽的感情,什麼都聽老媽的。
陳思蘭有些猶豫,她一直覺得缺少一個開誠佈公的機會和女兒好好談談,今天既然誤打誤撞遇上了,擇日不如撞日,要不今天就把話說開算了。沈書白還算理智,有他幫忙勸着,女兒應該不會生氣?
“怎麼來不及,你們不是七點上晚自習麼,這才五點,吃了飯六點半過去都來得及。”張友鬆纔不聽她的藉口呢。
“這位同學,我請客,你不會不給面子吧?”見女兒一直拒絕,張友鬆十分惱火,他乾脆看向了對面的沈書白。
“那就謝謝叔叔了。”沈書白含笑應了下來。
張嘉慧見他也答應了,知道這事定然沒有迴轉的餘地了,只好垂頭喪氣地跟着老爸去了一家餐廳。
坐下以後,張友鬆看向了沈書白:“小同學,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呢?”
“叔叔你好,我叫沈書白。三點水的沈,書本的書,白色的白。”他乖巧地進行了自我介紹,然後站起身主動給他們幾人的杯子添上了茶。
“嗯,名字不錯,你想喫什麼,隨便點。”張友鬆把菜單遞給了他。
沈書白客氣道:“我不挑食,都可以。”
“點吧點吧,別跟叔叔客氣。”張友鬆再一次把菜單推了過來。
沈書白這一次沒有再推拒,直接接了過來,掃了一眼菜單上的食物,詢問道:“叔叔阿姨,你們有什麼忌口嗎?”
“沒有,我們都可以。”陳思蘭替老公回答道。
“慧慧你呢?”沈書白看向了身旁的張嘉慧。
“我都行。”張嘉慧被爸媽盯着,哪裏敢看他,垂着頭不停地摳手指。
“叔叔阿姨,你們有什麼特別想喫的嗎?沈書白再一次詢問。
“也沒有。”這次換張友鬆回答了。
“這樣啊,那咱們就點個招牌吧。”沈書白沒再猶豫,勾下了四菜一湯,然後把菜單交還給張友鬆,“叔叔您看,這些可以嗎?”
張友鬆掃了一眼,對他還算滿意。出來點菜知道按照人數加一,涼菜熱菜葷菜素菜都搭配得很好,是個有家教的孩子。
“挺好的,這些夠了。”張友鬆叫來了服務員,把菜單遞給了她。
點完了菜,場面一下冷了下來,氣氛有些尷尬。張嘉慧正想着要不要說點什麼緩解一下氛圍,就聽到老爸開口了:“沈書白同學,你是在和我女兒處對象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