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回鄉前的準備
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很多的事情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了。皇帝迫不及待的想要讓皇長孫殿下回鳳陽,這樣的迫不及待本身就透露着反常。
這個皇長孫本身就不同,很多的事情就是和洪武皇帝制定的一些規矩都不一樣。
皇長孫的名諱就不用多言了,唯獨皇長孫的名字和洪武皇帝制定的規矩不同。也別說什麼皇長孫出生的時候《祖訓錄》沒有完全編纂出來,看看皇子那一輩的就知道,清一色的木字旁。
宗室子弟十歲冊封,可是現在老朱的一些子嗣到了十歲,也沒有冊立。
唯獨就是這個皇長孫好似有些不太尋常,有着洪武皇帝毫無掩飾的偏愛,就像對太子也格外偏愛一般,也根本不掩飾對於嫡長一脈的重視。
武勳人家都很清楚,皇長孫殿下出身開平王一脈,常家就算看起來有點後繼無人,常茂就是一個紈絝子弟。但是那又如何,常茂有着一個皇長孫的外甥,這也就足夠了。
如果勳貴這邊沒辦法投身太子府,如果勳貴家族人家的第二代、第三代沒辦法在皇長孫賬下效力,以後要是遠離了權力中心、失去兵權,那也怪不得別人。
不少武勳現在都是在努力的,想辦法將子孫塞到勳衛當中,想辦法讓子孫能夠去鳳陽。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因爲此前的皇長孫殿下根本不接觸外臣,以後說不定也不會接觸更多的人。
要是錯過了這樣的一個機會,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馬皇后看着在看着木樁的孫兒,笑着問道,“再說說,這一趟去了鳳陽老家,你該如何?”
朱雄英立刻肯定的說道,“祖母,要不然你也跟着一塊回去好了。這麼些年了,你也沒說回去看看。到時候你去照料孫兒,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馬皇后笑罵說道,“就知道胡扯!你是回去觀摩祖宗肇業之基,俺這個皇后跟着過去,那像什麼話?尋常皇子回去了,也沒說讓他們母妃跟着。你是皇長孫,要是還讓人照料着,何以服衆?何以令天下百姓臣服?”
朱雄英就嘟囔着說道,“那孫兒也就聽話,尋常入口的東西,肯定是不喫。有祖母和母妃安排的庖廚、侍女盯着,還有宮裏的太監、侍衛全程盯着。不四處遊蕩,不白龍魚服,尋常出行必帶心腹衛士,一旦稍有路程必令衛隊。”
馬皇后微微點頭,又問道,“尚膳監何人負責?”
朱雄英立刻回答,“提督太監長福,跟着祖父跟前二十餘年,是可靠心腹。還有祖母跟前女官紅葉,母妃跟前女官抱琴。若不是他三人奉上膳食,必然不能入口。”
馬皇后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問道,“長福若是試毒之後,你方能進膳。尋常喫食不可多伸筷,三餐定要多變。”
朱雄英嘀嘀咕咕說道,“孫兒明白,就怕有心人猜到俺喜歡喫什麼。多喫一些,不表喜好,那些有心人就無從下手。祖母,這些事情孫兒都知道。出門在外不比在家,都要小心些。”
馬皇后更是開心,不過還是提醒,“莫要只是說着知曉,也該這般做!”
朱雄英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自然是無比肯定的點頭,這些道理他多少也知道一些。
馬皇后這個時候又問道,“你這趟回了老家,該做些什麼?”
朱雄英立刻回答說道,“中都鳳陽有祖宗陵寢,祖父受封吳王時便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繕皇陵,祖父也曾三次前往謁陵,爹和衆叔父也曾前往鳳陽祀陵。洪武十二年,皇陵建成竣工,外有城垣,內有護所、祭祀設施,祖父親撰大明皇陵之碑。”
朱雄英這個時候繼續說道,“孫兒回老家,先是具冕服,於宗廟具禮致祭。”
馬皇后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問道,“幾拜?”
朱雄英哭笑不得,但還是回答,“四拜。”
這一下馬皇后算是滿意了,雖然自家孫兒天資聰穎,可是好些事情還是需要事無鉅細的交代了纔好,這樣心裏才能夠真的踏實起來。
就在馬皇后還在交代的時候,老朱開開心心的來了,“雄英,你回老家後必然要騎馬打獵。祖父給你弄了一身棉甲,輕便合身。”
“那麼晚了!”朱雄英得意洋洋的說道,“祖母早就給準備好了各類衣裳、甲冑,從裏頭的衣衫到外頭的罩甲都齊全了。祖父,俺還有紅盔黑甲,俺的頭盔可是精細,六瓣具有六甲神。”
馬皇后掃了一眼老朱,雲淡風輕的說道,“等你備好這些,雄英都回老家了。”
老朱愣了一下,有些沒好氣的說道,“紅盔黑甲?那就紅盔黑甲,也都是這個樣式。”
看着老朱有些失落的樣子,朱雄英就說道,“祖父,你就該賜俺御刀,到時候俺纔好在祖宗跟前說說祖父重鑄河山之功!要是祖宗在天有靈,肯定信服俺這個重孫,伱去說,他們想來覺得你是在吹噓,俺老朱家都是泥腿子,還能出皇帝不成?”
馬皇后就笑着說道,“拜祭祖宗,哪能拿刀兵?你啊,也就是會哄你祖父。”
老朱就哈哈大笑。得意無比的說道,“俺爹孃肯定也想不到這些,俺兄長們能想到頑劣的小弟能坐了龍椅?俺家,那可是苦農民,俺爹孃兄長都是餓死了,連個埋身的地都沒。”
提到這個,朱雄英就說道,“這趟回去,俺想着去義惠侯墓前上柱香,雖說祖父也追賜其爲義惠侯、蔭及子孫,只是他劉家當初的仁念,咱朱家人得認。”
老朱立刻拍着大腿,開心說道,“該去上柱香,你該去!你是不知道,當初俺沒了爹孃,也殯無棺槨。要不是義惠侯,俺爹孃都沒個埋骨之地。”
義惠侯劉繼祖的恩德,朱家人確實得認,要不是他當年看不下去拿出一塊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老朱當初可真的沒辦法埋葬他的父母。
至於說隨便找個地埋了?
這也就是瞎胡說了,地是地主的,真以爲隨便找個地就能埋了?
朱雄英想了想,說道,“祖父,汪乾孃那頭,沒人的時候孫兒就去給磕一個?”
老朱含笑看着朱雄英,認真問道,“你磕的下去?”
朱雄英就理所當然的說道,“那怎麼磕不下去?汪乾孃當初送祖父去皇覺寺,讓祖父有了活命的地,咱就念她的情。”
老朱就立刻笑着說道,“沒人的時候你去磕一個,乾孃待咱好,要不是她拿了錢財,還讓汪家兄弟親自相送,俺哪能在皇覺寺出家活命。乾孃和義惠侯又不一樣,是咱朱家長輩。”
對於當年困難之時,對於那些恩人,老朱這些年一直都是記在心裏的。
劉繼祖肯定沒想到,他只是看不下去老朱家的人死了沒地埋,就大方的給了塊地,這也讓他的子孫成了大明侯爵,掌管明皇陵的祭祀。
而汪乾孃掏空家底送老朱出家活命,老朱發達後也將汪乾孃的兒子接到身邊。讓乾孃的兒子改了姓氏,現在也是世代祭祀皇陵。汪乾孃的牌位也放置在皇陵內,享受皇室的香火祭拜。
對於老朱來說,年少時雖然困苦,但是鳳陽到底是他心心念唸的家。
一切看起來都是在安排着,朱雄英回老家,這可不是小事情,很多人都是在爲此做着準備,很多人也都是在想盡辦法的能夠有表現的機會。
畢竟皇長孫回鳳陽祭拜,意義不同。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