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污文名
其中不乏有面露憤恨之色的年輕官員。
姜陵在太虛谷內做出的功績,在皇室的暗中操作之下早已舉國皆知。
可想而知,若是沈非知連一個體面的身後名都不願意給這樣的忠貞之士的話,必然會引來無數中立黨的怒火。
有讀書人讀着讀着,腦子裏就只剩下的名和利。
可這世界上永遠會有一批人堅守着某些底線,不讓“忠義”二字被那些骯髒的私心所玷污。
衆目睽睽之下,沈非知彷彿感受不到四面八方傳來的壓力一般,面不改色,緩緩開口:
“臣以爲,塵文仕和貞文仕兩人雖然在太虛谷立下汗馬功勞,可追封一事,着實需要慎重,不能人云亦云,如果不經過一番縝密的調查就輕易封賞。
到時候萬一錯將一名壞人捧成了英雄,必然會讓後人在知史讀史的時候批判在場不作爲的我等。”
聽到這話,不少保皇黨的官員氣極而笑。
雖然早已預想到沈非知這老賊會不要臉,可萬萬沒想到,這老賊居然還能將不要的臉皮在地上踩多兩腳。
縝密的調查……這老賊莫非還想將這事情繼續拖下去?
禮部尚書穩定發揮,沉聲說道:“太虛谷之事不能再拖,最好今天便討論出結果,昭告天下!”
部分沈黨咬牙切齒地看着這位突然跳出的攔路虎。
許鴻禎雖然是對事不對人,但這一行爲對於沈黨來說,無異於是在偏幫保皇黨。
但他們偏偏拿他沒辦法,因爲有這麼一句話在讀書人中廣爲流傳:
修學《禮記》的讀書人是最不講理的。
因爲這類讀書人就知道整天抱着那本《禮記》,以聖人之語要求別人。
關鍵若是他們自己做不到也就算了,別人好歹有個心理安慰,偏偏這些腐儒還都能做到,真是叫人瞠目結舌。
顯然,許鴻禎便是這麼一位讀書人。
這時,一名官員從隊伍中走了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這一行爲無異於鶴立雞羣,頓時將在場無數道目光吸引到了他的身上。
女帝的目光如刀般落在他的身上。
顯然,這是一位老熟人了。
簡康伯,正四品正議大夫,最重要的是,他乃是沈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每當沈非知想要在朝野上掀起驚濤駭浪的時候,往往都由此人充當“傳話筒”的角色。
——沈家最聽話的鷹犬。
這是官員背地裏對簡康伯的評價。
哪怕是在沈黨的內部,也有不少人對他表示過厭惡。
“沈非知扔個襪子他都能喜笑顏開的衝上去舔!”
由此可見簡康伯在朝堂上的人緣。
女帝也不是沒動過將其徹底拔除的想法,不過一來是沒有契機,二來是這樣的手下實在是太好培養了,沒有了一個“簡康伯”,還會有“陳康伯”、“李康伯”……
所以除非能夠一勞永逸,女帝目前也只能放任自流。
簡康伯上前一步,朗聲道:“陛下,關於太虛谷追封塵、貞文仕一事,微臣從涼州帶來了一人。”
涼州帶來了一人?
女帝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沈非知,怪不得讓簡康伯出馬,看來要表演一出重頭戲了。
一言不發的羋琬凝與女帝兩人眼神不動聲色的交匯了一秒。
前者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羋凰才放下心來,平靜道:“宣。”
總管太監聞言,立刻擡起頭用一種尖銳的聲音喊道:“宣來者覲見!”
衆官員忍不住往身後門外的方向看去。
只見在兩位侍衛的簇擁下,一位白衣青年緩緩走進衆人的視野。
身材瘦高,五官分明,此人本來擁有着一副小白臉的皮囊,可過於憔悴的臉色,讓他看起來風僝雨僽,搖搖欲墜,剛一進太清門,一股刺鼻的酒味便衝進了在場所有官員的鼻中。
竟然敢在酒後面聖?!
在場絕大多數的官員臉色,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變化。
有驚訝,有不解,有波瀾不驚,也有喜出望外。
“簡直放肆!”
一位內閣侍讀厲聲呵斥:“明知道要面見陛下還敢蓄意縱酒,陛下,臣以爲此人以這副姿態來到太清門是故意爲之,枉顧禮法,藐視聖威,理應拖下去杖責一百大板,然後再發由刑部審問!”
保皇黨雖然認不出此人的身份,但不難猜出此人是敵非友。
所以即便不知道對方這樣做的目的何在,他們也果斷出擊,試圖直接將其拖離現場。
簡康伯這麼辛辛苦苦的將此人從涼州帶來,自然不是爲了看他在衆目睽睽之下被打殘打死的。
於是想也沒想,簡康伯便開口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此人名爲雲承平,乃是涼州學宮排名第三的天之驕子,在太虛谷中也曾立下赫赫戰功,之所以酗酒,歸根結底還是那姜陵的緣故!”
“因爲姜陵?”
女帝輕笑一聲,整張俏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冰冷下來:“簡康伯,你是不是以爲朕拿你沒辦法啊?”
簡康伯連忙跪下:“微臣並無此意!”
“那你說!”女帝面若寒霜:“塵文仕已經死了兩個月了,這個雲承平太清門上酗酒而來,與他何關?倘若你今天給不出一個說法,小心朕治你的罪!”
簡康伯跪在地上,低着頭,看似很惶恐,實則語氣平靜至極:“陛下有所不知,微臣之所以說此事關乎塵文仕,那是因爲雲承平的弟弟,正是因爲姜陵在太虛谷中間接所殺!”
一石激起千層浪。
此言一出,頓時在一衆官員之中引發一陣譁然。
姜陵間接殺害了一個人族?
雖然在以往的太虛谷中,也曾有過爲了爭奪資源,人族內部暗中互相殘殺的例子。
可姜陵是什麼身份?
民間都已經稱他爲“姜鎮國”了!
衆所周知,壞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人做點錯事當即下達十八層地獄。
如果姜陵真的沾上了這麼一個污點,那追封一事,說不定還真的要給沈家攪黃了。
雲承平潸然淚下,當即跪倒在地:“陛下,小生弟弟雲承遠在太虛谷內因姜陵負屈而死,小生實在是傷心欲絕,所以才終日借酒消愁。”
“如果小生實在是惹得陛下龍顏不悅,那就罰我好了,無論是杖責還是鞭刑……”
“只要陛下能爲小生弟弟主持公道,削去姜陵文號,還涼州一片朗朗乾坤,小生即便是死,我和弟弟兩人也能夠含笑九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