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州試
縣試和府試加起來,姜陵未嘗試過一次“乙等”,所以也有了個“姜全甲”的稱號。
卞琛在此時提及,無非就是在說,要在“銘聖”科目上,與姜陵一爭高低。
“姜陵期待與兩位前輩的較量。”姜陵不卑不亢的目送了兩人離開。
縣試因爲是面向所有普通老百姓的,所以一向備受矚目,熱鬧非凡。
因爲誰也不知道,在放榜的時候,自己家隔壁那個天天埋在書桌上讀書的“倔小子”突然就金榜題名了。
州試雖然不比縣試,但也聚集了數萬立身境的考生聚集在此。
姜陵與衆考生待遇無差,排着隊進入到了文院內部。
不過剛一踏入,姜陵便感受到了有一股浩蕩偉岸的力量從天而降,蠻不講理的進入到了自己的體內。
這是爲了辨別妖種與魔種……
因爲前兩次的經驗,姜陵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異樣。
果然,當這股力量在自己的體內過了兩輪仍然一無所獲後,自行便離開了姜陵的身體。
進入文院內部,又是姜陵熟悉的流程。
首先是一衆考生跟着主考官祭拜衆聖,詠讀孔子、文王等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先人。
隨後做完了這一切之後,纔是開始宣讀考場規矩,言明在州試作弊被發現時受到的懲罰。
在此過程中,姜陵注意到總是有心不在焉的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
不過他早已習慣這種情況,所以一直以來都視若無睹。
儀式結束,衆考生開始按照考牌上的號碼走向自己對應的區域。
但凡跟姜陵步伐方向一致的,個個都面露狂喜之色。
心底的那點小九九無非就是想要“沾沾好運”。
因爲與毛樂祁、宋開誠都不在同一個區域,至此三人分道揚鑣。
沒過一會,姜陵就從密密麻麻的房間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考房。
州試雖然看似與府試的四門科目不同,但多出的一門“功績”是無須作答的,類似於後世大學裏熟悉的“實踐考試”。
這一門科目雖然沒有對外公佈評分標準。
但考生都可以通過往年中榜考生“功績”的評等,查出他們曾做出的實績,從而與自己做比較,得出自己“功績”一科的大概成績。
如果說沒有爆發“玉門關戰役”,想來豫州學宮還會在這一方面,派出一位勞苦功高的人物與姜陵爭鋒。
但等“玉門關戰役”傳出後,豫州學宮自然也就絕了這份念想。
畢竟能有幾個人在立身境斬殺種道境的?
這份戰功,足以碾壓九成九的考生!
姜陵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考房裏的佈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州試題目的難度和數量都要遠超府試,考試的時間卻只有三天。
對於一般的考生來說,確實是需要爭分奪秒的,否則別說檢查了,就連完整寫完都很困難。
寂靜無聲的走廊裏響起了推車的聲音。
沉重的車軲轆碾過地面,發出的聲響讓在場所有考生的心情忽的一緊。
哪怕是豫州學宮的學子,意識到這一場考試的重要性後,也難免感到熱血沸騰,緊張興奮。
考車在一間間考房面前停車,隔着柵欄將試卷遞送進入。
不少考生剛得到試卷,便迫不及待地開始翻閱,查看自己心中覺得最重要的試題。
譬如“詩賦”的作詩詞,今年“經義”的題目,“銘聖”的壓軸又是一頭怎樣的攔路虎……
伴隨着一陣輕微,卻又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氣聲。
姜陵判斷出今年的州試難度必定遠超往年。
不過這並不在他的預料之外。
畢竟如果豫州學宮的人想要防止自己得到“甲等”的話,那必然要提高試題的難度。正如前世的一個段子所說:你考98分,那是因爲你的能力只能考98分,而學霸考100分,那是因爲試卷只有一百分……
好笑中又有那麼一點心酸。
一大沓試卷終於送到了姜陵的考房中。
姜陵沒有像其他考生一樣,迫不及待地將所有試題都閱讀一遍。
畢竟如今姜陵的境界還做不到“一心二用”,倘若真的將題海塞入腦中,他難免還在做題的時候分心其他。
所以,爲了保證質量,姜陵先是將“銘聖”科目的試卷放在了面前。
放水研墨。
姜陵一邊推動着手中的墨錠,一邊看向面前考題。
問:行遠自邇。
這是一道類似於後世名詞解釋的題目,難度係數並不高,否則也不會放在第一題了。
第一眼的時候,姜陵的心中便有了思路,當墨水研好,正好提筆就寫。
答:語出《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意指想要到遠處去必須從近處起步,比喻學習、做事要由淺入深,紮紮實實,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
……
《禮記》在諸聖經典中地位毋庸置疑,姜陵不可能錯過這一本經典,早已將其整本翻閱,背得滾瓜爛熟。
接下來的題目也是,反正無論是名詞解釋,還是大篇幅的原文填空,即便是原著中看似並不起眼的一段,姜陵也依然能夠對答如流。
相信這對於考場上的不少人也是如此。
而這就要多虧於文宮中的文像了。
別看文像在戰鬥中好似沒有什麼作用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卻是代表着讀書人在立身境時立下的精神。
或是將來要成爲爲國爲民的好官。
或是將來要成爲著書立業的學者。
……
文像的作用就像是船隻的指南針,唯有文像存在,讀書人才能擁有堅定的意志,日復一日的保持着讀書的習慣,不至於輕易被心魔邪念蠱惑,從而迷失方向。
姜陵埋頭作寫,幸而擁有兩大修煉體系,而且可以通過星圖轉換氣血補充才氣。
所以姜陵幾乎不需要任何停歇,手中的筆在試卷上唰唰作寫,揮灑出道道殘影,偏偏紙頁上的字依舊工整遒勁,獨有筆風。
書法一境,初寫黃庭!
這幾個月來,姜陵雖然因爲接受詭者傳承的原因,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練字。
但俗話說得好,字如其人。
伴隨着時間的流逝,個人閱歷的沉澱,所書之字,自然而然便會多出那麼幾分個人的特色。
雖然距離書法二境,姜陵還有着一大段的距離,不過能夠每日都在成長,姜陵便滿足了。
周圍的考生聽着姜陵那堪稱恐怖的作寫速度,個個面露苦笑。
早就聽說姜陵府試時,因爲作寫速度過快,導致身邊十幾個考生心態幾近崩潰,節奏紊亂,最終未能高中。
難道我們也要重蹈前人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