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定海樓
按道理來說,皇室學宮的藏書閣裏面也應該有不少大儒,虛聖的親筆作品,至少歷任學宮院長都是接近歸一境的頂尖大能。
但凡這些院長留下那麼一星半點的好東西,就足夠學宮裏的學子感悟了。
只是想要在學宮的藏書閣中感悟這些大能的親筆,那可是要領取學宮佈置的任務,一項一項完成,日積月累,達到一定的貢獻度才能“買得起”的。
姜陵之前並不是皇室學宮的學子,自然沒有所謂的“貢獻度”。
不過他也不需要便是了。
皇室藏書閣那是自建國起便存在的地方,在這一方面,就連沈黨所有世家加起來都比不上皇室。
這是積年勢力所獨有的底蘊,就此一點,便可爲皇室招攬到無數心甘情願的文人墨客。
一批批披甲帶槍的侍衛哼哧哼哧地巡邏在皇宮深處,似乎除了兵甲摩擦的聲音外,沒有任何的雜聲。
皇宮深處乃是衆所周知的禁地。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御林軍之外,爲了保護女帝的安全和維護各個重要場所,這裏幾乎步步危機。
有一則傳言是這樣說的:想要進入皇宮深處?即便你變成了只蚊子,只要沒有身份,也會無聲無息的死在某塊地磚的縫隙中!
傳言自然有誇大的成分,不過這也側面說明了皇室對於這裏的看管有多麼的嚴格。
這裏是沈黨少數無法滲透試探的地方。
他們做過的所有努力,都在還未成功的時候便被一刀斬除。
對於皇黨來說,皇宮深處的存在就像是女子最後的一塊遮羞布,如果連這裏都能被沈黨肆意進出,那麼就代表着皇室命不久矣了。
不過,或許是因爲羋凰早已打好招呼的原因。
這片禁地對於姜陵來說,除了安靜一點,似乎與外界無異。
在大太監的帶領下,姜陵一路暢通無阻,沒過一會,眼中便出現了一座氣象巍峨,高大壯闊的建築。
這座閣樓屹立在一片澄澈剔透的湖面之上,在朵朵飽滿的荷葉底下游竄的,或是橙黃,或是粉紅,盡是些五彩斑斕,肥美可愛的錦鯉。
細看藏書閣,攢尖頂,四角飛檐,層層疊疊,雕龍畫鳳,在陽光的照射下竟是倒映出如日光下的海面般粼粼的波光。
從下往上細數,藏書閣共有九層高,正好與道教的“始於一,終於九”的說法呼應。
至於閣樓的牌匾……姜陵擡眼望去,那上面龍飛鳳舞的寫着三個字。
——定海波。
只是輕飄飄的一眼,姜陵便從中感受到了如海洋般磅礴浩瀚的氣勢。
作寫這三字的人,最少也踏入到了書法三境!
姜陵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別看他現如今就踏入到了書法一境,看起來很簡單的樣子。
但實際上,書法一道卻是入門簡單,越到後面也就越難,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鑽研練習,纔有可能更進一步。
書法三境看似距離姜陵只有兩步之遙。
可等姜陵真正的邁出這兩步,卻是不知道要多少個十年!
大太監能夠在風雨飄搖的情況下,在女帝的身邊伺候長大,顯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見姜陵被這三個字所震撼,他咧嘴一笑,一雙眼睛頓時被褶子擠成了一條縫:
“如您所見,‘定海波’這三字乃是我們大楚的開國皇帝親筆所寫,其中不僅蘊含了他充沛豐滿的筆力,還寄託了他壯年時的宏圖,哪怕只是久久觀之,在書法一道也會有所裨益。”
“太祖之名,姜陵早已有所耳聞,只是聞名不如見面,沒想到僅是一幅親筆,便有如此風景,真令我輩汗顏。”姜陵恭恭敬敬地對牌匾行了一禮。
大太監一邊領着姜陵上前,一邊微笑着介紹道:“咱們大楚的定海樓共分九層,每一層樓便相對應着每一個境界的作品。”
聽聞這話,姜陵虎軀一震,頓時面露難以置信之色,脫口而出驚呼道:“皇室手中竟然有亞聖親筆?!”
這件事可太不可思議了。
倘若皇黨的手中連亞聖的親筆都有的話,那沈黨還算什麼?
大太監苦笑着搖了搖頭,打斷了姜陵的話:“塵文侯此言差矣,我們楚國何時出過亞聖?第九層乃是空的,無一物。”
原來如此……
姜陵也慢慢地從震驚中回過了神。
大太監繼續說道:“按照塵文侯您目前所爲楚國立下的功績,其實就連第八層也可去得,只是您目前的修爲還是太低了,倘若直面聖跡,未必能夠從中領悟到什麼。”
“所以,陛下建議您還是在第六或者第七層入手吧,倘若時間到了或是有什麼大事發生,看樓人會提醒您的。”
看樓人,指的自然便是住在定海樓中,日夜看守的強者了。
姜陵點了點頭,表示瞭解之後,大太監便告退了。
望了一眼面前直通閣樓的石橋,姜陵沒有絲毫猶豫的一步踏上,面色平靜地朝着湖面的中心走去。
遠觀便能感受到定海樓的高大,走得近了,更是能夠體會到它的宏偉壯闊。
陰影如山般大片地落在湖面上,吸引聚集了無數庇廕的魚兒。
定海樓的大門是敞開的,所以姜陵徑直地走了進去。
裏面的環境與學宮的文塔類似,一張一張巨大的書架上,密密麻麻的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
走道上不僅擺有學習可用的桌子,而且還設立了單間的住所,可供讀書人留宿。
一層的大廳裏還是有不少讀書人在學習的,雖然氣氛安靜,但姜陵的到來還是吸引到了部分人的注意力。
畢竟能夠進入到定海樓的,無一例外,都是頗受賞識的人才。
要麼家底雄厚,要麼自身過人。
一雙雙眼睛落在姜陵的身上,無一例外的露出了迷惑之色。
顯然,即便是世家子弟,還是學宮學子,沒有一個人認識這位突然出現的陌生人。
彼此間剛剛交換了一個眼神,有人正打算上前與姜陵進行攀談,沒想到姜陵僅僅只是看了一眼,轉身就走上了一旁的臺階。
這般年輕的少年郎,竟然不是三之境?!
不少人面露驚容。
有好事者更是兩眼放光,直接呼朋喚友低聲說道:“走,咱們跟上去看看,這小子到底什麼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