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文會開始
轉眼間沈非知就利用此點來了一個“借力打力”,近乎完美的“借刀殺人”。
不僅逼得詩君不得不公然毀諾,等同於自扇臉面,而且還必須心甘情願,全力以赴地對付姜陵……
作爲從頭到尾見證了整起計劃的旁觀者,慕容烽既感到四肢發涼的忌憚,又有一種心有餘悸的慶幸。
忌憚自然是忌憚沈非知手腕心計的成熟,至於慶幸,便是慶幸自己是他的隊友,而且還是不可能拋棄的隊友。
“敢逼死我慕容家的人,姜陵,今晚便是你身敗名裂,一切噩夢的開始……”慕容烽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姜陵,袖袍下的拳頭悄然握緊。
主席上,羋凰看了一眼下方,站在一起的慕容烽和簡康伯,隨後又看了一眼不遠處,涼亭內悠然站立的沈非知。
最後,她才慢條斯理地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加一盒玄慧靈香吧。”
此言一出,頓時如同一塊石頭落入平靜的湖面,層層疊疊的漣漪激盪而起。
即便是沈非知,臉色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緩緩擡頭望向了女帝的臉。
“竟然是玄慧靈香?”
姜陵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這玄慧靈香可不是尋常的香料,傳聞整個天星大陸,只有楚國的皇室擁有製造此香的祕方,市面上流通極少,乃是“有價無市中的有價無市”,比八百年份的藍海珊瑚還要珍貴。
此香之所以會如此昂貴,除了製造困難,成本稀缺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其“開智”的作用。
——只要待產的母親每天嗅上這“玄慧靈香”五分鐘,生出來的孩子便會聰慧過人,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就算是成年人,日夜嗅聞其香,也會有不小的作用。
皇室已經很多年沒有將“玄慧靈香”作爲魁首彩頭了,很難想象,羋凰居然會捨得爲姜陵拿出這麼一件重寶作押。
她就真的對姜陵這麼自信?
文會並非是姜陵和詩君兩人的文會。
所以,很快慕容烽就宣佈所有獎勵全面增加,引得在場無數要參與文會的文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現在就投身其中。
緊接着,慕容衫亭宣讀文會細則的同時,有人捧着一個箱子朝着姜陵走了過來。
那人從箱子中倒出最後的一張籤條,恭敬地遞上說道:“塵文侯,陛下說了,您是壓軸,個人一組。”
姜陵先是有些不解,看了一眼遠處的參與文會的學子後,方纔恍然大悟。
原來其他人都是五人爲一組的。
這樣也好,畢竟即便是書聖王羲之當時廣邀好友舉辦的“曲水流觴”文會,也有不少人作不出詩,在衆目睽睽之下立刻淘汰。
而能獲得這場文會參與資格的讀書人,最強也不過是種道境,當然,詩君是例外。
所以,對於衆人來說,羣策羣力,會遠比一個人的孤軍奮戰好很多,至少會有“體驗感”,文會過程也不至於太枯燥。
即便立刻淘汰了,若是最後小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算是不枉此行。
“那詩君呢?”姜陵問道。
既然白鶴已經說了自己將全力以赴,那就不可能像之前那樣,想什麼時候出手就什麼時候出手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得和姜陵一樣,全程參與到文會之中了。
“他與您一樣,都位於荷花溪的末流作爲壓軸,專門負責前面文人無法應對的題目。”
聽到這裏,再結合慕容衫亭所宣佈的規則,姜陵大概就懂得本場文會的流程了。
簡單的來說,在文會的前中期的階段,姜陵和詩君根本就不需要出手,任由其他文人正常進行文會就行。
直到出現前面文人無法完成題目,觴杯流到了荷花溪的末流,纔會由姜陵或者詩君出手作詩。
而每當兩人作寫出一首詩的時候,前面的小組就必須要減去一人。
等場上的小組人員都沒了之後,方纔會輪到姜陵和詩君兩人的一對一對決。
這樣,既能夠給正常參與文會的讀書人正常的體驗感,還能讓兩人的巔峯對決作爲壓軸大戲上演。
在此過程中,沒有人考慮過兩人也完成不了命題的可能,似乎兩人命中註定,必然走到最後。
文會即將開始,參與文會的讀書人臉上寫滿了興奮與激動之色,陸陸續續,成羣結伴的來到了屬於自己的區域。
姜陵和詩君也起身走到了荷花溪的末流,相對而坐,遙遙相望,卻只能互相點頭致意,沒有心情閒聊。
準備就緒後,文會很快就開始了。
爲了保證絕對的公平性,在荷花溪上流投放觴杯的乃是學宮之內,德高望重,主修儒家禮學的一位老教師。
在一雙又一雙眼睛的注視之下,這位老人在荷花溪上慢條斯理地放下了一塊盤子,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放着五隻倒滿了苦酒的觴杯和一張寫了題目的白紙。
本場文會的大主題自然是有關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文體不限,只要擅長,詩詞歌賦皆可。
只是所作的作品當中,除了要點“重陽節”這個大主題,往往還需要包含白紙上的小主題。
爲了儘可能真實地考驗讀書人的臨場作詩能力,避免有人提前準備,這樣的文會形式其實並不罕見,但凡是有規格的大型文會,基本都會採取類似的手段。
只是第一道小主題會是什麼呢?
無數人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探頭看去。
雖然距離遙遠,但姜陵目力驚人,文靈已成,所以即便相隔數百米,也依然一眼“看”到了上面的文字。
——“黃花”。
估摸着是爲了拋磚引玉,炒熱氣氛。
第一道題並不算難,只要作品中帶有“黃色的花朵”即可。
而恰好,重陽節的象徵,“菊花”中給人最多印象的,便是黃色。
果然不出姜陵所料。
但凡是那觴杯流過的地方,幾乎每一個小組,都往盤子上扔去了一張認爲自家小組作的最好的作品。
當盛放着觴杯的盤子流到姜陵和詩君面前的時候,每一個小組都寫好了作品,根本就不需要兩人出手。
女帝忽然開口說道:“既然都寫出了作品,那便由姜鎮國與詩君兩人看過詩作後做決定,留下一首作的最好的作品吧。”
“至於其他小組,各淘汰一人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