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奇葩組合
第十九章老鴇和媽咪
這讓陳飛想起時下網絡流行的一段笑話,描述的是現在的媽咪和古代的老鴇在向客人介紹服務時候用詞的不同。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古代的老鴇是這樣介紹的:“大爺,小蘭年方十八,六歲學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包您滿意。來,小蘭,給大爺彈個曲兒。”
現代的媽咪這樣介紹:“老闆,小蘭才十八歲,入行剛三個月,波大水多,包您滿意。來,小蘭,給老闆啵一個!”
這是什麼,這就是差距啊!
陳飛發現,自己對小茹的擔心是多餘的,用看待小姐的目光去看待古代的風塵才女,這簡直就是對後者的侮辱。兩者雖然都是賣的,但賣的內容卻大不相同。一個是純體力勞動,一個卻是高深的技術工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小茹也好,寇白門也罷,斷不會去髮廊洗浴中心的。
或許,演藝圈纔是寇白門們的最佳表演場所。
不得不說,羣衆的從衆心理是強大的,中國什麼都缺,但唯獨不缺不明真相的圍觀者。孫二孃包子鋪門口集聚了一大堆看熱鬧的人,着實吸引了不少眼球,更多的人蜂擁而至,其熱鬧場面簡直比某國以缺角爛蘋果爲商標的新款手機發佈會還要震撼。
當然,包子鋪內,主角並非只有小茹一個。
當第一個包子被人不經意的咬開,那股說不出來的特別香味開始在脣齒之間瀰漫的時候,真正的好戲才正式開演。
“咦,這是什麼包子,味道這麼好?”
“太美味了,比正宗狗不理都要好!”
“怪不得賣這麼貴,值啊!”
“老闆,再給我來兩籠豬肉香菇的,打包!”
生意好的超乎想象,小蘭不斷地在各個桌子旁穿梭,送來包子和米粥。陳飛則拿着計算器,忙着算賬收錢。
從八點開始,一直到上午十點半,當最後一個包子被客人喫掉的時候,小店內還是人聲鼎沸,有傾聽小茹唱歌吹簫的,有等着拿包子的。
“對不起了各位,包子沒了,想喫中午來吧!”陳飛尷尬的笑了笑:“今天第一天開張,謝謝大家捧場!”
“飛哥哥,茹兒累了,回去歇息片刻,中午十二點準時回來!”
小茹到了一個萬福,分開衆人,穿着那套仿古服裝飄然離去。
沒有了古裝美女,也沒有了包子,衆人這才戀戀不捨的紛紛離去。
一直到這個時候,四個人才鬆了一口氣,紛紛癱坐在椅子上。
“老闆娘,生意太好了,咱們發財了!”小蘭揉着痠軟的手臂,臉上卻佈滿了歡快的笑容:“這要是唐叔叔看到,還不羨慕死!”
“多虧了小紅,她做的包子天下一絕,生意想不好都不行!”孫小美也是喜上眉梢。
“老闆娘千萬別誇我,我會不好意思的!”小紅羞怯的低下頭:“其實,要不是老闆兒的鼓勵,我哪裏會做包子,連稀飯都煮不好!”
陳飛哈哈大笑:“都別謙虛了,誰都有功勞。還有小茹,要不是她想出裝扮古代美女的絕招,恐怕今天一籠包子都賣不掉!”
三個女孩子連連點頭,雖然還不能理解小茹爲什麼會性情大變,但總算接受了她的怪異行爲。
“真累,今天總算過了一把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感覺。雖然大都是小錢,但真的很過癮啊!”陳飛伸了一個懶腰,準備趴在吧檯上眯一會兒。
誰知陳飛剛趴下,耳朵就傳來一陣劇痛。
孫小美叫道:“你還有心思睡覺,菜沒了,肉沒了,還不快去採購,難道中午關門歇業嗎?”
“姐,輕點,我這就去還不行嗎?”陳飛捂着耳朵狼狽逃竄。
很快,材料採購齊全,四個人又是一陣熱火朝天。
但是緊趕慢趕,還是沒有食客來得快,第一籠包子還沒出籠,就一下子涌進來七八個人。
“就是這家包子鋪。”爲首的竟然是早晨喫過的,一進來就大聲介紹起來:“他們家的包子個大肉香,是你們想都想象不出來的美味。更絕的是,他們還請了一個行爲藝術大師,扮成古典美女現場表演呢。你們是沒看到,那個女孩子人長得漂亮不說,一舉一動都像極了傳說中的古典美女,絕對進過專業訓練。”
陳飛心中得意:“這就有回頭客了,還給小茹封了一個行爲藝術大師的頭銜。”
恰在此時,小茹也姍姍而來。
這一次,小茹的服裝又換樣了,改成粉紅色的衣裙,打扮成了一個古代千金大小姐的模樣。
小茹一如既往的到了一個萬福:“飛哥哥,茹兒前來報到。”
陳飛問道:“小茹,怎麼又換衣服了?”
小茹說道:“店外塵土飛揚,店內煙熏火燎,奴家怕白色的衣服沾上污垢,影樓會讓我賠償,故而換了一套耐髒的衣服。”
孫小美迎過去問道:“小茹,衣服租金多少錢?”
小茹又衝孫小美道了一個萬福:“不多,一套日租百元而已。”
“阿飛,拿兩百塊來,不,拿三百塊。”孫小美把三張老人頭塞入孫小美手裏:“你是爲店裏服務,服裝租金理應店裏支付。你那隻竹蕭我也不知道多少錢,就算一百吧。妹子,姐心直口快,昨天說話衝了點,你可不要記恨姐啊!”
“老闆娘如此說話,折殺奴家了!”小茹連連推辭。
“精彩,表演的太精彩了!”最先進來的那伙食客紛紛鼓掌:“老闆娘,這位美女,行爲藝術做到這份上,你們比那些冒充大師的傢伙強多了!”
小茹正色道:“先生此言差矣,奴家本來就是大明秦淮河畔之浮萍,何來表演之說?”
“對對對,你是明朝穿越來的!”那個食客心服口服,坐下來一個勁的對朋友說道:“瞧見沒,什麼叫敬業,這就叫敬業。你們啊,要是能有這位美女一半的敬業精神,咱們公司的業績還不翻番嗎?”
衆人紛紛點頭稱是,對小茹更是另眼相看,同時孫二孃包子鋪的名字也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