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百慕大驚雷(貳)
與講究機動性和中距離炮戰的‘虎’式不同,作爲實彈類兵器磁軌炮的載體,新動力甲所強調的性能側重點就與‘虎’式有着明顯的區別。其對於底盤穩定性、整體載荷量的要求就要比裝備純能量兵器沒有額外彈藥負載的‘虎’式大出太多,同時新動力甲對於四肢的強度以及託舉重物的能力就也同樣要求苛刻,畢竟整臺動力甲的重量最後落到的就是兩條腿上而‘斯巴達’炮就需要手臂來進行瞄準。基於以上幾點,最後被哥們兒和科塔娜一起設計出來的這臺新動力甲與‘虎’式完全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整個工程主要的功勞就全都應該歸功於科塔娜,哥們兒我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其他細節方面的工作就全都是由科塔娜完成地。
最後這臺完成的作品在體積方面就要比強調機動性的‘虎’式高出將近四分之三個郭敬明的長度,達到了3米左右上。同時與纖瘦的老虎相比,新動力甲比其寬出了將近三分之一,達到了135公分的程度。兩臺動力甲放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武大郎和武二郎,這麼打比方呢的確就有一些誇張的成分在裏面,畢竟‘虎’式要比武大高出起碼一個郭敬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動力甲在外形上的確就是非常得高大威猛,這一點在掛載全套武備後顯得尤爲明顯。兩臺動力甲雖然一脈相承(祖宗都是土豪的馬克動力甲),但是體型方面完全就不在一個量級上,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新動力甲就被哥們兒我命名爲了‘barbarain’,音譯過來是‘巴巴利安’,字面翻譯的話就是野蠻人的意思。至於上章節裏面什麼吊絲裝逼什麼的,那個就只是博看官們一笑的玩笑而已,我又不二,肯定不可能給‘巴巴利安’套上一個這麼傻|逼的序列號不是。
話說,各位看官是不是認爲‘巴巴利安’會被設計的如此高大威猛是因爲咱想要裝逼的原因,在這裏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完全就是無稽之談。同志們可別忘了這東西肯定就是要上戰場的,而站在裏面駕駛的可就是哥們兒我。體型越大意味着的就是被擊中的機率就越高,如果可以的話我當然就想要一臺與‘虎’式差不多大小的動力甲,但由於設計這臺動力甲時遇到了數個完全迴避不了的因素,最後‘巴巴利安’的體型就被擴展到了現在的程度。
先一點就是由於需要負擔大量炮彈以及兩臺磁軌炮重量的關係,支撐起整臺‘巴巴利安’的骨架部分肯定就需要進行強化。與‘虎’式一隻寬的骨架相比,同樣使用ptrx合金(高達專用製造承重結構所使用特種合金)的‘巴巴利安’所使用的機械骨架的寬度達到了兩指半的程度。同時爲了能夠舉起比等離子步槍沉重得多的‘斯巴達’炮,我就讓科塔娜加大了用於驅動動力甲四肢行動的電磁肌肉的比重,最後‘巴巴利安’就要比‘虎’式多出了63%以上的電磁肌肉,這使得這臺動力甲就可以輕鬆的單手託舉起過一噸的重物——試作型的斯巴達炮差不多是三十公斤的樣子,但真正定型的最終版本其重量就達到了6o公斤。
然後在完成了手臂部分的設計後我和科塔娜特然就現我們兩個玩的有點過頭了,‘斯巴達’炮撐死了才幾百公斤,數據溢出實在是有點多,雖然放着不管就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不過身爲吊絲的哥們兒我就覺得實在是有點浪費。最後哥們兒並沒有削減手臂上的電磁肌肉,而是讓科塔娜將原本的‘斯巴達’炮做了一番魔改,新的‘奎託斯’炮就是一門擁有兩根四聯磁軌炮的級大殺器。奎託斯,江湖人送外號奎爺,斯巴達將軍。奎爺的事蹟不知道的看官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咱在這裏就不湊字數了。
一番改造之後原本只能單射擊的狙擊炮就變爲了能夠連的機關炮,單枚最高能夠以三馬赫度飛行的彈丸就已經夠誇張的了,被科塔娜一番魔改之後相同時間內新磁軌炮就能夠射出近百倍的炮彈,其戰鬥力如何可想而知——雖然使用了全新設計的供能架構並且降低了磁軌炮射時所需要的能量,這使得就單炮彈的威力來講‘奎託斯’就要比‘斯巴達’稍微遜色一些,不過高射帶來的數量優勢直接就彌補了這16%左右的動能削弱。而‘奎託斯’炮雖然採用了類似加特林機關槍的多槍管設計,但其射就遠不能達到希望國m134那種誇張的6ooo/分鐘,畢竟後者在射擊時所需要做的只是將子彈的底火點燃而前者就需要爲射部填充能量以激活磁軌。
新‘奎託斯’炮所能夠達到的最大射爲25o/分鐘,不過在這種模式下綁定在炮管末端的儲能槽在兩次射間就只能被裝填8o%左右,因此其彈藥的動能會進一步降低,但將射降低到18o/分鐘,儲能槽就能夠百分之百的完成充能。在增加了一堆額外的設備以及7根炮管的同時其重量就也直線上升,最終定型後的‘奎託斯’炮的重量就達到了8oo公斤的程度,好在即使這樣新磁軌炮就還遠沒有達到機械臂託舉重量的上限(機械臂的額定負重載荷爲1.3噸,最多可以托起1.8噸的物體)。雖然這樣,作戰的時候如果只能將‘奎託斯’炮拿在手裏的話是在就有一些不方便,因此動力甲的背部就還被設計了兩支機械臂用來在不使用的時候搭載‘奎託斯’炮。
實彈類武器最大的一點好處就是其不像能量武器那樣需要一系列諸如供能迴路、冷卻設備等等複雜且巨大的輔助設備,作爲特殊實彈類火炮的‘奎託斯’就也不例外,其射部連帶着儲能組件以及作爲能量源的方舟反應爐就全都集成在了炮身上,動力甲上除了攜帶彈藥之外就並不需要額外安裝其他任何的設備,因此‘巴巴利安’上就有大量的富裕空間可以安裝其他裝備。身爲一個節儉的吊絲,不將這些空間利用起來的話感覺就實在有一些浪費。
然後既然已經擁有了射程長的‘奎託斯’,加上新動力甲本身由於自重以及攜帶裝備的關係幾乎沒有什麼近戰能力的關係,我就讓科塔娜在‘巴巴利安’後背靠近肩膀的位置佈置上了兩門擁有獨立基座,俯仰角在-2o到75度之間同時可以36o自由選裝的1o毫米等離子射炮來作爲近程防護武備。而肩膀以下就是一個特大號旅行箱大小的彈藥箱,裏面攜帶了兩門‘奎託斯’所有的12ooo炮彈。爲什麼能夠攜帶如此大量的彈藥呢,這就與奎爺炮的工作原理有關了。
普通的火藥炮彈,在彈頭的後面就需要額外攜帶一個彈體來裝載射時所需要的火藥,因此彈藥整體的體積就比較大。而磁軌炮是利用電磁力推進彈丸的,其炮彈完全就不需要彈體這種東西。所以即使口徑達到了25毫米,彈藥箱內仍舊能夠輕鬆的擺下12ooo炮彈。不過由於彈藥的數量巨大並且外形其他的關係(炮彈爲拉長橢圓形),所有傳統的供彈方式肯定就無法勝任,最後逼不得已我就讓科塔娜開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來爲兩門磁軌炮提供彈藥。彈藥箱的內部就部署了大量的納米機器人,每一炮彈進入到彈藥箱內部後就會被這些仿造生化裝工程機器人的納米機器人給包裹住隨後送到適當的位置上,供彈的時候納米機器人會沿着彈藥箱底部伸展出來的兩條全封閉式的輸送帶將彈藥運送到磁軌炮內。
即使裝備了彈藥箱以及兩門射炮,新動力甲上仍然就有大量富裕的地方,但是想要在這些諸如肩膀、兩腿外側、胸口這些小空間裏再安裝火炮的話根本就不現實,所以最後我就讓科塔娜專門定製了一些外形不會影響到動力甲行動、塞滿了‘浮游炮’上同款導彈的火箭巢來把這些空間利用起來。最終成型的動力甲就包含了兩門3o毫米磁軌炮(備彈12ooo)、兩門1o毫米等離子射炮以及存放在七個火箭巢內共計2oo枚‘惡婦’式迷你導彈。如此一來火力的確就是已經夠了,但是如此大量的武備加上動力甲本身的重量就使得‘巴巴利安’失去了飛行的能力。畢竟想讓全重在4噸以上的東西飛上天其所需要的動力就可以說是極其巨大,再加上安裝推進的背部空間整個就都被彈藥箱給佔滿了的關係,最後我就決定乾脆不在‘巴巴利安’上安裝推進器,取而代之的就是在這臺動力甲上安裝一套全新開的推進裝置。
這套裝置的主體部分是兩個安裝於動力家後腳跟上可以收放的推進器以及動力家腳底部兩個配備有3x2的萬向輪,全力推進的時候‘巴巴利安’能夠獲得13o公里/小時的度。同時動力甲腳面前放就還貼着地面佈置了兩把等離子刀,它們的作用呢就並不是用來殺敵,而是在動力甲向前推進的時候用來切碎地面上可能出現的物體。這是因爲動力甲的腳底離地面大約只有2釐米的距離,萬向輪的直徑偏小,高行駛的時候哪怕一塊高度在2釐米以上小石子都有可能會絆倒動力甲,兩把等離子刀就是用來防止這種可能的情況。
雖然就能跑到13o公里,但是其機動性就還是偏低,因此最後我就讓科塔娜專門製造了一臺帶有專門支架和絞盤可以快投放和回收‘巴巴利安’的無人機來補充其機動性的不足。兩個禮拜之後,所有的製造工作就全部完成,爲了檢驗‘巴巴利安’的實戰能力我就向土豪借了位於法國加來郊外斯塔克工業的一個武器試驗場來測試,準備妥當之後我就帶着‘巴巴利安’搭上了土豪爲我準備的民用版c13o出前往法國。
手機用戶看宅男闖無限請瀏覽,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