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黃曉居然是陛下的欽差!
吳銳冷眼看着黃曉說道:“我乃一省的布政使,閣除封疆大吏,你不配抓我!”
此話一出,黃曉也愣住了。
黃曉這種五品官,平時的升遷與任命全是由吏部管理。
他這種官員稱作部除的官吏。
而做到布政使的級別,便是正四品的封疆大吏。
全是由內閣調派的。
此類官員稱作閣除。
除便是任命的意思。
吏部與內閣各有一本冊子,稱作官員清冊。
記錄了官吏的考評與履歷。
可以登上內閣清冊,便是閣除的官員,也就是一方大吏了。
雖然黃曉算欽差大臣,但是他也沒有資格處置閣除的官吏。
吳銳揮袖而去,兩方不歡而散。
緊接着,吳銳向朝廷上奏,說黃曉構陷同僚,拷打朝廷命官。
是地痞流氓的手段,是酷吏!
而黃曉也向朝廷上奏,說浙江的鹽務弊案是從吳銳開始的!
吳銳乃鹽務弊案的首腦,是他侵吞了40萬兩的鹽引。
兩方各執一詞,摺子很快便遞到了京都。
吳銳乃進士出身,曾任職於御史臺。
他的同僚遍佈京都各個衙門。
吳銳又精通社交,經常照顧同僚,在朝廷中的聲名很好。
而黃曉只是個捐官,一向被進士們鄙夷,算是整個官場食物鏈的最底端。
吳銳的彈劾奏章,寫的那叫個文采非凡。
而黃曉大字不識幾個,上奏全是師爺秀才代寫的。
兩人的官司由刑部打到了禮部,又轉去了戶部。
朝廷中,大多數都是支持吳銳的。
甚至有許多官員給新邸報投稿,直言前朝捐官之弊!
這明顯就是攻擊黃曉的出身了!
但是這件事與浙江的鹽務案有關,而黃曉是陛下親自任命的。
要不是這樣,黃曉早就被吏部罷免了。
吏部不敢評判,只能送去內閣。
唐孝仁與賈仁義一看這二人的奏摺,也是十分的爲難。
唐孝任說道:“我也曾在地方上任官,深知地方官的不容易。”
“這鹽引,火耗銀子,全是各地官員侵佔的部分。”
“這種事情從前朝就屢禁不絕,現在更是蔚然成風。”
“只是沒想到,現在浙江居然虧空到這個程度。”
賈仁義也說道:“儘管是官場慣例,但是浙江做的也太絕了!”
唐孝任說道:“這吳銳乃科舉正途,現在被一名捐官騎在脖子上,若是貿然處置恐怕朝野譁然。”
賈仁義也沉默了。
科舉乃朝廷的根基。
唐孝仁是狀元,賈仁義也乃科舉三甲。
滿朝的文武百官,九成九全是科舉出身。
這次吳銳與黃曉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科舉正途的官吏,與旁門左道的官吏之爭。
雖然唐孝仁明白,黃曉也許是對的。
但是現在處理吳銳,一定會引起朝堂動盪。
一向雷厲風行的唐孝任也猶豫了。
賈仁義說道:“這個黃曉是陛下任命的,此事關係到國本,還是請聖上決斷吧。”
唐孝任也長嘆一聲說道:”陛下把國事委派給我們,但是我們屢屢不能斷,真是辜負了聖上的信任!”
賈仁義說道:“但是聖上一定能解決的!”
唐孝仁點點頭,把兩方的奏摺遞到李天的龍案上。
同時把此案的利害關係,也全寫成了奏摺,一起送到李天那邊。
朝野上下,全在關注這場浙江的鹽務案。
一場風暴,在朝堂下波濤洶涌。
起於浙江府鹽務虧空的案子,瞬間成了朝堂關注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