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而理學推崇的,便是君臣父子綱常。
這是道德上的一種秩序。
理學覺得,只要衆人都遵守秩序,那社會便能有序的運轉。
理學把君王視作道德的榜樣。
只要陛下提高自己,做好道德模範,那各層各級的官員就可以做好道德模範。
那樣聖天子就能垂拱而治,不用折騰國家。
理學的這種理念,化到整個大週上。
便是減田稅、輕徭役,朝廷減少對基層的干預。
理學所推崇的,是道德模範的鄉賢,全部自發自主的在基層管理大周。
這便是所謂的“強枝”。
理學覺得朝廷過多的干預基層,會擾亂綱常秩序。
這反倒是不道德的行爲。
所以兩方的分歧,很快從對儒學經典的解讀分歧,延伸到對大周朝廷政向的分歧。
呂爲賓當然也不示弱,他一口氣寫了十篇文章,來反駁夏冬林的觀點。
雙方你來我往,開始隔空論戰。
所有人都在注視着這場辯論。
而在鹽鐵會議的召喚下,各方勢力也在飛速的站隊。
武林門派基本全站在了理學的隊伍。
這種強枝的觀念,纔是各大武林門派希望的朝廷走向。
如果朝廷不停加強六扇門對江湖武林的管理,那從前那種行走江湖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各大鹽商、豪紳、富商,當然更站在了理學的隊伍裏。
朝廷收回的權力,當然會由他們來補上。
於他們而言,如果朝廷當真放棄基層的管理權力,那他們就能補上這個空缺了!
這樣一來,理學的旗幟更大了!
整個京都裏,支持理學的聲音完全壓倒了支持心學的聲音。
夏冬林的新投稿《與民爭利》,一經刊登。
廢除鹽鐵官營的呼聲,更是大了起來。
鹽鐵官營制,是從漢代開始實行的。
朝廷壟斷鹽鐵這類的物資,牢牢地握在手裏,以官營的渠道兜售,相當於向全社會徵收的一種賦稅。
鹽鐵入賬,在徵收商稅前,也是朝廷的主要入賬。
雖然大周朝廷現在財政寬裕,但是鹽鐵的收入依然很多。
廢除鹽鐵官營,徹底交給民間經營的呼聲,逐漸變成了主流。
還利於民的聲音也逐漸增高。
唐孝仁滿心憂慮的走進內閣。
此時賈仁義也正在仔細閱讀新邸報。
“賈大人,他們又怎樣罵我們了?”
朝廷開放了言者無罪的報禁。
新邸報由攻擊心學,轉爲了攻擊朝廷。
皇帝不可以隨便罵,那內閣就成了最慘的。
賈仁義說道:“當然是說我們禍亂朝綱,剝削百姓了。”
“還有攻擊徵收商稅的,說那是對百姓的剝削。”
“商人被徵稅了,就會提高物價,相當於盤剝百姓。”
“還有抨擊朝廷吞併大越的舉行。”
“覺得朝廷舉止不義,是因爲內閣沒有好好規勸陛下。”
“首輔大人你沒看到嗎?”
唐孝仁撇了撇嘴,沒想到這次輿論居然這麼洶涌。
賈仁義放下報紙,按了按太陽穴說道:
“這是地方豪紳的反撲,只是沒想到居然如此猛烈。”
唐孝仁說道:“自古以來,王朝皆亡於兼併。”
“之前大周從沒有抑制兼併,已經養肥了這羣傢伙。”
“之前餘杭的攤丁入畝,朝廷的廢除徭役制,已經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所以這次站位理學,想要強迫朝廷改變政向。”
賈仁義也說道:“自古以來,地方豪紳的話都是那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