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充滿油墨香氣的新邸報,便會送去各個發行點。
這些發行點,等待着許多報販子。
還有一批新邸報,會送去出京的火車或運輸車,送往大周的各個地方。
京都發行點的報販子買下新邸報後,接下來他們會把報紙分派給報童,讓他們當街售賣。
還有些送報童,負責把報紙送去訂閱的豪門大戶中。
現在每個豪門大戶,門口都按了報箱。
只要把新邸報投進報箱,便會有下人拿走。
現在京都的沿街,還設立了專門售賣報紙的保亭。
除了報紙以外,這些報停也會售賣一些早餐,熱水之類的。
到了五點鐘,報童就把報紙送完了。
這些送報童便拿着報紙,開始沿街售賣。
繼承劉文卓的風格,新邸報基本上都是拿老百姓能聽懂的白話文描述的。
範建在京都推行的官營和夜校教育,也提高了京都百姓的認字率。
所以報紙這項買賣,在京都非常的不錯。
現在京都的工坊很多,而且基本都在郊外。
那些做工的百姓,也會買上一張報紙,在早點鋪一邊喫一邊看報紙。
這幾日正值鹽鐵會議,報紙愈發的供不應求。
井川浩三拿到報紙後,也來到一家早點鋪。
不過這裏和路邊攤不同,這裏是達官貴人用早餐的地方。
井川浩三身爲護倭校尉的嫡次子,不擁有繼承權。
這次倭國參加鹽鐵會議的代表,是井川浩三的哥哥,真正的世子。
井川浩三雖然沒有參加會議,但他也非常關注會議。
每次全敏浩參會回來,他都會拉着全敏浩詢問會議內容。
打開新邸報,一篇文章吸引了井川浩三的注意力。
《殖擴論》。
文章的作者是匿名的。
這篇匿名文章,爲何會刊登在報紙的頭版?
“大周現在有四千二百萬人,以京都的人口爲例,一戶人家,平均有四五個子女。”
“現在朝廷治下,新生率有六百萬,那二十年後,大週會有多少人?”
這是心學的論證學術。
看來這是心學的弟子。
井川浩三微微點頭,繼續往下看。
“據我的推算,大週二十年後,將會有五千八百萬人口!”
“那麼四十年後,大周便會有上萬萬人口!”
“現在的餘杭,尋常百姓一家只有三畝田地!”
“這些土地也剛剛夠溫飽。”
“四十年後,餘杭一戶人家只會有一畝田地,那一定會餓死人的!”
“餘杭尚且如此,別的州府呢?”
井川浩三後背一涼,從沒有人注意到過這個角度。
但是如果大周真的這樣人口增長,那土地的確不夠用!
文章作者繼續說道:“若是繼續守成,那大周的土地一定是不夠用的。”
“要麼譁變,死去一些人,再度回到可以養活的人口上。”
“但是要讓大周死去那麼多人,明顯是不仁義的。”
“所以想讓這些人活下去,大周就必須得往外殖擴!”
“只有往外殖擴,纔可以給增多的大周人,提供足夠的土地!”
“以後,大周的子民可以在南洋跑船。”
“可以在大越種甘蔗。”
“可以在西疆販賣絲綢。”
“只有不停地擴張,移民,纔可以養活大周的人。”
“殖擴,是大周必須得走的一條路!”
讀完這篇文章。
井川浩三的後背都溼透了。
文章所有的數據都沒問題,人口增長的確如文中所說的那麼迅速,四十年以後,大周耕種的土地就不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