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所以學習算數,一定會備受歡迎的。
方浩繼續說道:“心學講究一個格物致知,我聽聞現在餘杭也缺少會搗鼓機器的人。”
“不然設立一些匠人的課程,效果一定也很不錯!”
黃曉聞言再度點頭。
現在工匠的地位也在提高。
張暃柴的青雲之路,雖然有他皇戚的原因,但也說明了朝廷對匠人的重視。
現在張暃柴的許多弟子也走上了仕途。
許多地方的大匠也被授予了朝廷官員的身份。
講授機械的原理,運行的規律,也算心學的內容吧?
黃曉也不懂心學,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
方浩又說道:“機械,算數,有了這兩門課程,詩詞歌賦也得教授的,這些老師餘杭一定能招募到。”
黃曉微微頷首。
方浩繼續說道:“我聽說餘杭現在海上繁榮,也需要可以和外邦交流的翻譯。”
“聘請幾個語言老師,看看學子們想要學習哪門語言,也不必強制學習,讓學子選修就行了。”
黃曉連連點頭。
“最後便是繪畫音律這一類,也同外語一樣,讓學子們選修就好。”
黃曉滿意的揚起嘴角:“先生的辦法太好了!”
只是黃曉和方浩都沒發現,自己設立的公學,好像沒什麼傳授儒學的課程了。
朝廷對於設立官學還是挺重視的。
戶部大手一揮,從黃曉查抄的鹽商入賬裏,撥出了一大筆錢,交由黃曉辦官學。
黃曉直接徵用了鹽商的大莊園,修改成餘杭的官學。
大周初期也有設立官學,但是沒過幾十年,隨着國庫財政緊缺,官學的資金不夠。
教育行業,有人退出便有人進場。
官學衰落後,私學便開始登場。
大周建國初期的官學入賬,全是靠朝廷撥款。
但是朝廷的花費很多,遇到荒年或者災年,經常沒錢撥給官學。
黃曉打算吸取經驗,讓官學可以自負盈虧。
先前聽取了方浩的建議,黃曉在華江府設立的新官學。
開設了算數、工程機械、心學等課程,又開設了琴棋書畫和外語等選修課。
這樣的課程安排,雖然被華江府的豪紳嘲笑,說黃曉果然是個泥腿子文盲,居然在書院開辦這些下三濫的課程。
但是沒想到這種安排,居然很受百姓的歡迎。
自從呂爲賓變法後,華江府變成了十分富裕的地區。
憑藉華江港口的優良位置,現在華江府已經成了餘杭最富裕的一個府。
而華江府的特殊位置,也代表着華江府對人才的渴求。
不管是會算數的賬房夥計,還是可以維修機械的工程師,又或者會說外語的翻譯,甚至琴棋書畫擅長,也會有人爭相聘請。
新官學這種務實的課程安排,得到了中下層百姓的歡迎。
而且華江府的財政充裕,還有商稅補充,所以黃曉並不擔心華江府的官學會出狀況。
但是餘杭別的府就說不定了。
辦學是很費錢的事情。
教書先生的薪水,學子的助學金。
一家書院光是每年筆墨紙硯的花費,就是筆不小的金額。
黃曉請教方浩道:
“先生,這怎樣讓書院可以持續的運轉下去,先生可有良策?”
方浩說道:“屬下也翻閱了資料,在前朝時,書院是有公地的。”
“書院的公地,可以讓學子耕種,產出就拿來供養教師和學子。”
。